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元代的蒙学教育是中国蒙学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元代的“童子师”中有不少名学硕儒,还创作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童蒙教学法的著作。中国传统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系列教材“三、百、千、千”首次在元代齐集上阵。元代的蒙学教材体裁多样,大体具备了后世蒙学教材的基本类型。宋代理学思想的渗入,丰富了元代蒙学教材的内容和思想性,而这些教材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又客观上扩大了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学的兴起,蒙学教材在教育中呈现出复兴的趋势。对蒙学教材在幼儿园应用的实践,各界人士褒贬不一。如何更好地应用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注入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成为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是中华民族悠远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代蒙学教材的分类,是了解古代蒙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蒙学教材大体可确定为50部,将其分为教育内容、教育功能、学习程度等几类。  相似文献   

4.
蒙学教材范式的现代化是清末民初的教材编写实践对传统蒙学教材范式的突破。教材想象、本体观、价值取向、方法论是其现代化的维度;增、减、换是其现代化的方式。同时,这一现代化的过程也证明了传统蒙学复兴的不可能。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由于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复兴古代传统文化的呼声高涨。作为国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蒙学,在时代大背景下应如何被我们冷静审视,应该如何发展是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蒙学教育产生年代久远,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传统蒙学教材在文体上采用了齐整押韵的写作、通俗易懂的譬喻、正反对比的手法、循循善诱的结构等民众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琅琅上口,传播很广,在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大众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传统蒙学带有很重的历史局限性和封建色彩。但时至今日,传统蒙学教育中运用的许多书籍仍然被大家广为传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思想意识形态的背后,传统蒙学教育隐藏着不可磨灭的价值。而这样的价值,在当代的启蒙阶段教育中,是值得思考运用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对于中国古代幼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蒙学教材是古代实施蒙学教育的主要中介。通过对古代蒙学概念的研究及蒙学教材特点的分析,将会为当代幼童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对传统蒙学理论和蒙学教材的批判继承,笔者从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出发,对我国古代蒙学和蒙学教材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并具体分析了古代蒙学教材的一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塑造民族精神,已是迫在眉睫。基于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传统蒙学经典诵读蒙学教材源远流长,远至周秦,近至民国,孩童入学,都有专门的启蒙读物。唐宋之前,这类教材变化不定,至宋代《三字经》《百家姓》出,很快风行  相似文献   

10.
蒙学即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蒙学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且随着时代发展,各个朝代都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蒙学教材。针对敦煌遗书中蒙学文献的研究,可使学者更加清晰的了解敦煌地区的地方民间教育,而这一部分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蒙学研究的资料,为今后蒙学的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