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四川一读者来电话问:我的儿子不论做什么事,都慢慢腾腾,经常拖延时间,好像一点不着急。虽然我们批评他,但效果一直不大。请问,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改正拖拉的习惯呢?主持: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习惯。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样解决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习惯的。观点一定规矩勤督促才有效果我的孩子都上二年级了,可是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别人不催,他就不着急,经常是我急得够呛,他还慢悠悠的。我劝过他,也训斥过他,他当…  相似文献   

2.
吴凡 《早期教育》2000,(6):36-36
一般来说,孩子在两三岁时吮手指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到了四五岁甚至更大时还吮的话,。就有些不正常了。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家长可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过多构注意、纠正、指责,就会促使孩子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也更紧张,反而强化了这一行为。有时侯孩子吮手指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家长应反省一下,平时对孩子的关注是否足够。  相似文献   

3.
婴儿天生就有吸吮反射,这也是一种生存的需要。几个月的婴儿还不能把身体同周围的物体区分开来,因此,当身边没有什么东西吸吮时,手指就成了最直接的替代物,而一些家长缺乏卫生常识,觉得孩子吮手指不是什么大事,因而不予纠正,等孩子渐渐长大,习惯已经形成,再想纠正也就困难了。有少数孩子,这种不良习惯还延续到幼儿期,有碍身心健康,必须纠正。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空洞的说教和消极训斥是不会奏效的。想让孩子不吮手指,最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4.
纠正孩子口腔不良习惯。孩子的口腔不良习惯有吮手指、吐舌头、舔牙齿、咬嘴唇、吸吮面颊等,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口腔颜面畸形。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与父母有直接关系,有的年轻妈妈突然给孩子断奶,代乳品一时不能吃饱,宝宝饿了就吃手指头;有的孩子没人陪伴,无所事事,也会吃手指头;还有的孩子由于心理焦虑、紧张,也会发生吮手指、咬嘴唇等不良习惯。改正这些毛病的主要职责在于家长。比如小儿断奶前应先添加辅食,以便逐渐代替母乳;不要让孩子空着手,给他一些玩具,或者做一些有益的游戏,以转移他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刚上高三时,他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他的妈妈非常着急,就找了一位数学专家,问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她的孩子提高数学成绩,这位专家给她支了一个点子:“叫孩子每次都给你讲作业.”家长说:“我听不懂怎么办?”专家说:“听不懂也听.”坚持了一两个月后孩子有明显进步,并且数学的进步会迁移,  相似文献   

6.
我班最近转来了一位小朋友,他调皮捣蛋,每天都会给我增添不少麻烦。好在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主动向我询问孩子在园的表现,我也如实地向家长说了孩子的情况。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也有优点,如爱劳动,有强烈的表现欲。于是,有一天我就表扬了孩子的优点,以此来鼓励他。果然,那一天孩子的表现好多了。到了离园的时候,我当着家长的面把孩子表扬了一番。家长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从表情上可以看出她很高兴。  相似文献   

7.
肖梅:93年本刊编辑部曾做过一次调查,约20%的幼儿3岁后仍有吮手指习惯,现在这个问题依旧困扰年轻的父母。虽然,婴儿期吮手指并非坏习惯,但口腔科医生忠告:1周岁后仍有吮指习惯,会造成牙颌畸形。孩子戒不掉吮指习惯,除了不卫生,不雅观,不健康外,父母还担心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那么,怎样帮孩子戒掉这个习惯呢?本期,8位父母的成功经验与您分享。  相似文献   

8.
中午,翻开《幼儿教育》2004年第6期A版,我的目光立即被“教养笔记”栏目一篇名叫《美甲的故事》所吸引,它使我想到我班的聪聪。聪聪总是把手指放在嘴边有意无意地吸吮,午休时也是如此。为此,我曾和家长联系,希望一起努力改掉聪聪的这种不良习惯,但不见成效。我们都很着急,但也无奈。看完《美甲的故事》之后,我特别激动,迫不及待地把这篇文章与聪聪家长分享,并决定试试文章中介绍的方法。家长很配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聪聪不再吮手指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长时,家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谢我之时直夸《幼儿教育》的文章真棒。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9.
唐勇(甘肃家长) 我孩子正读五年级,为了让他写好作文,我给他买了不少作文书,可作文成绩还是上不去,我很着急呀! 您在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走入了一个急功近利的误区,认为孩子多看作文书就能提高作文成绩,其实不然。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要从长远着手,要让孩子广泛地涉猎,  相似文献   

10.
问:今年“五一”节,我6岁的儿子想买滑板车。为了让孩子爱劳动,我让他以擦地板、洗碗来换钱,把钱积攒起来再买。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是被调动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孩子干点活就要零用钱,有点惟钱是图。二、孩子拿了钱就乱买东西,不能坚持积攒。我担心孩子的金钱观念太强,也怕他养成乱花钱的习惯。请问如何改变现在这种状况一?个着急的妈妈答:据我所知,你的问题也是当前不少家长感到困惑的,所以非常感谢你提供了一个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你是一个十分注意孩子教育的家长,比如你最初的想法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积攒购买滑板车的钱。也就…  相似文献   

11.
2001年3月的一天,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怯生生地走进来我的辅导室。经过一番轻松的攀谈,小姑娘放松了许多,说话也主动了许多。她告诉我,她叫周芳,读三年级,从小就特别喜欢吮吸手指,一直改不掉,没事就会情不自禁地吮吸手指,尤其是晚上睡觉,不吮手指就睡不着觉。上课也吮手指,只有吮手指才能听得专心一些,不然就感到很不舒服。为此,家人非常生气。爸爸经常在她的手指上抹清凉油,但无济于事。我把她的手拿起来一看,十个手指的指甲没有一个是光滑的,明显是吮咬得厉害。周芳还告诉我,在学校里,同学们都知道她有吮吸手指的毛病,许多同学经常笑话…  相似文献   

12.
一、事件起因一天,一位学生家长给我打来电话,向我诉说,他正在上六年级的儿子常在早晨和晚上趁家长睡觉时间,偷偷起来玩电脑游戏,家长管教,如果说轻了,效果不佳,说重了,孩子便跑到外面去偷偷地去上网。因为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而孩子一味地沉溺于网络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家长很是着急,却不知如何是好。得知这种情况,我也很着急。是的,六年级学生已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学生很关键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等往往不成熟,有时一些行为等过于偏激,如果教育不好,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这时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比孩子还着急──您错了王晓春家长甲:跟您说,王老师,我看见孩子这么简单的题不会做。就急得要命,老想把答案告诉他。这么说吧,我连替他考试的心都有!家长乙:您说现在要是考不了高分,上学得多难!初中升高中,差一分要三万元!我上哪给他找去?可是你怎么说,他就...  相似文献   

14.
我校把本学期校级艺术教育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做了一次展示。在展示过程中一位家长主动跟我交流。这位家长的孩子上二年级了,是男孩,在班上是唯一的高个。他文化课成绩中等略偏上,性格很内向,非常腼腆,不善于和人交流。放学回家、节假日,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这位家长是搞服装生意的,没时间照顾孩子。很着急,孩子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在报学校兴  相似文献   

15.
于文学 《山东教育》2013,(10):19-19
在别人眼里.作为教师给自己的孩子辅导作业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几分优越感,事实上也的确有一般家长所不具备的条件。儿子刚上一年级时.放学后先做作业是他很自觉的一个学习习惯.不会的问题也自然向我请教。刚开始我还能耐心地给他讲解,细心地帮他纠正错误。  相似文献   

16.
Q杭州读者小梁来电话问:“我的孩子经常乱花他的零花钱。我本想再也不给他零花钱了,但孩子有时确实需要有点零花钱。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A主持: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有了更多的余钱给孩子用。数量虽然不一定很多,如果孩子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导致更多的问题出现。家长的担心正在于此。我们看看杭州市时代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家长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吧。观点1好习惯要靠家长积极的培养。孩子以前在寄宿制学校读书,没有钱的概念。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卖烤肉、烤鸡翅的小摊,就在小摊上买烤肉吃,本来吃完了,但他禁不住…  相似文献   

17.
老师: 您好! 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我讲故事,他现在读三年级了,我给他买了很多童话故事书,但他不愿意自己阅读,总要我读给他听,甚至在家里做语文阅读训练时,也要我读给他听.他这样不喜欢自己阅读,我该怎么办? 黑龙江精灵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任何行为,一定有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在内的心理动力原因.心理学家杨凤池说:一个人的行为,最根本的动机,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动力.孩子喜欢听故事,又不愿意自主阅读,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一定有孩子的心理需要、动机和兴趣上的原因. 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父母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亲子交流,能极好地满足孩子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也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与心理成长;孩子在父母身边,他会感到很安全,感受到父母疼爱与关注自己,甚至连生理上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但是,我们有些家长,或许是因为自己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听故事,忽略了培养孩子自主阅读和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忽略了孩子自主成长的需要.通过父母长期重复读故事、讲故事这种行为,以至于使被动地听故事成为了孩子的一种习惯.其实,孩子自己阅读,哪怕是读一句话,都会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孩子自己讲故事,哪怕是讲一个非常简单、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的故事,也一定包含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想象力!  相似文献   

18.
吮手指和啃指甲表面上看好象一样,说起来也容易混用一词,其实则不然。二者动作虽然很相似,但心理活动却有着实质性的差别。从年龄特征来看,吮手指一般都是婴儿,啃指甲则幼儿居多。因此,纠正的方法也不同。先说吮手指。如果是两三个月的婴儿,偶尔吮吮手指,是自然的,不能称之为坏毛病。五、六个  相似文献   

19.
小纯长得很漂亮,又聪明伶俐,就是吸吮拇指让父母操碎了心。家长试过了许多办法:手指涂黑墨水、辣椒,与她讲道理等,软硬兼施,但收效不大,而且大拇指已被她吮得有点变形了。于是,老师和孩子的父母决定一起来帮助孩子停止吸吮手指。  相似文献   

20.
我在外乡教书。一个偶然的机会,给同乡一群孩子上了一段时间课。 那是一个炎热的暑日,在几位家长的请求下,我给十八位孩子补习了一个月的英语。上课初,有几位家长对我说,要待别注意一个叫李昕的孩子,他特别爱捣乱、不服管教、成绩差、老逃课。 一进教室,我首先下意识地寻找他。点名时,只见他白白净净,梳着整齐的二八分头,脸庞很有棱角,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似乎蕴含着极大的期待瞧着我。不由自主地我竟立刻喜欢上了他,脑海里掠过一个念头:让他当班长。可一想起那些家长的叮嘱,就有些惴惴,但还是决定和他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