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工智能使想象正成为现实,未来研究方法论是对未来的想象和预期的扩展。本文运用未来研究方法论,从未来想象、未来社会、未来知识生产、未来学习、创造中的未来五个方面对未来教育发展蓝图进行描述、预测、探索与解释,审视与省察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研究的行动措施。未来想象通过科幻故事探索和理解未来高科技实践的应用场景,人与人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过程。人工智能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对未来社会分工、劳动力市场以及人才结构变革带来全新冲击。未来知识生产自动迭代、科学共识的建立更为高效;未来知识传播多模态立体化、超越学科界限;未来知识进化呈现碎片化及适应性。未来学习将呈现个性化、自适应以及终身学习的新样貌。创造中的未来应平衡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理性统合组织、文化、人员、环境,努力打造自适应的教育生态圈。本研究旨在厘清未来教育的科学走向与规律,勾勒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应用蓝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大学生未来观教育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政治未来观与社会未来观,乐观主义未来观与悲观主义未来观,指出目前大学生未来观教育中存在的两个误区:过份强调政治未来观教育,忽视社会未来观教育,甚至将二者对立起来;过多地认同和肯定乐观主义未来观,忽视或否定悲观主义未来观。这种未来观教育难以真正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未来观,必须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全面吸收各种未来观的有益成份,把年轻一代培养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人。  相似文献   

3.
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和自尊量表(SES)对在校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与自尊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未来取向程度较高,对未来有着良好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性别对大学生未来取向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成长环境和本科院校层次对大学生未来取向没有影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性别、成长环境和本科院校层次对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没有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96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和未来取向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探索在促进高中生未来取向发展上生命意义感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高中生对未来教育和职业的探索热情显著高于对未来家庭的探索;男生在未来家庭规划和家庭情感态度上均显著高于女生。偏相关分析得出,生命意义感两维度与未来取向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寻求生命意义与拥有生命意义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寻求生命意义和拥有生命意义对未来规划和情感态度均具有显著的预测力。中介效应检验得出,拥有生命意义在寻求生命意义和未来取向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教育工作者系统化整理并逐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随着教育的发展,课程在内涵、特征、类型等方面发生着深刻改变,主要表现为:课程核心功能更加凸显,内容范围拓展深化,技术融合趋向深度;课程改革逐渐显现出丰富化、多样化、校本化、定制化、智慧化的发展倾向;课程开始演化为基础课程、发展课程、综合课程、生命课程、数字课程五种类型。课程的变革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在未来,课程实施要求深化师生未来意识导向、聚焦核心素养价值目标、营造未来课程实践氛围,不断推动未来教育的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智能时代,面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反思教育、重塑教育生态成为热议话题,寻找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理性地预见未来教育是热议的关键内容.研究从教育企业在未来教育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出发,探索未来教与学的样态,预见技术促进未来教育的趋势.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分析了13家教育企业代表的文本数据,发现企业对教与学的现状有较为直观的感知、对未来教与学有独特的预见.未来教育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驾驭技术之东风,服务人的个性化发展,回归教育本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探索、协同推进,最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鲁非 《考试周刊》2007,(15):71-72
本文根据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指出未来体育发展的特点是:1.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2.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3.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4.健心健脑的新型的运动项目出现;5、体育的形式多样化;6.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赂思想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的未来教育,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关未来的教育,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当前世界教育正向着国际化、综合化、未来化发展,必须让学生了解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为自己制订面向未来发展的目标。把学科课堂教学内容从狭窄的学科内部引入其他学科,把学生的视野从课本引向社会,引向未来。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查阅、访谈与问卷调查确定问卷的主要维度,对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实施问卷的预测和实测,运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形成了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结构。该问卷包括了三个维度六个因素:未来认知(广度、密度)、未来情感(乐观性、思虑性)和未来意志行动(计划性、执行性)。编制的中国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根据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指出未来体育发展的特点是:1.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2.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3.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4.健心健脑的新型运动项目出现;5.体育的形式多样化;6.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校的主要形式。因此,未来学校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本文建议:1.培养未来社会意识;2.从整体上加强体育知识学习;3.把身心问题,体育与心脑功能,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方面;4.要求体育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注重指导;5.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未来取向问卷、学业倦怠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8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测量,探讨高中生未来取向、学业倦怠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来取向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未来取向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学业倦怠与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学业倦怠在未来取向与幸福感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因此,高中生的未来取向越高,其学业倦怠越低,幸福感就越高;学业倦怠在未来取向和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未来目标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调查样本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175所普通本、专科院校的45559名2007级学生。数据统计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未来目标按重要性程度排在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拥有良好的人际网络和享有优质的精神生活;性别与各项未来目标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男生期望追求事业成功,女生则更期望家庭幸福;男女学生在各项未来目标选择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从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大学生未来目标的性别差异具有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这种差异将影响学生实现未来目标所付出的努力,由此可能影响不同性别大学生未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时间洞察力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通过整群抽样对432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过去积极、未来呈显著正相关,与现在宿命、现在冲动呈显著负相关;未来、现在宿命、过去积极维度对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未来取向被试的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水平显著高于当下取向。结果提示,未来、过去积极对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积极作用,有必要针对职业教育特征,面向高职生开展相应的教育与干预。  相似文献   

14.
素质、素质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实在,研究素质或素质教育就应从教育实际着手,从受教育者着手;素质教育实则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有关素质教育的一切都应先考虑未来的冲击;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因地制宜,总之,未来和现实向教育发出寻呼,教育的回电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对于中国跻身未来技术全球竞争、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对未来技术学院的概念、方法、标准等展开了讨论,对比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路径.研究认为,未来技术竞争的核心是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所依托的高等教育体系、政策、制度的比拼,...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理念:六年级学生即将步入中学,对中学的生活有很多的猜想,也十分想了解中学生活是否和自己预想的一致。本节课通过活动,帮助小学生完善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憧憬,为顺利适应中学生活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未来,学会制定规划、自我激励等方法,解决对未知未来的困惑、缓解焦虑。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关注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其给未来教育带来的冲击与变革,研究未来教育赋予的前瞻性,对今后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模式建构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导向和实践价值。本文紧密结合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特征与趋势,论述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来教育的研究,从未来教育的模式、未来学校的变革、未来教育的发展走向、未来教育学科建设的本体、未来教育的预警、对待未来教育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等更宏观的角度把握未来教育的研究,并提出一些研究建议,旨在为未来教育研究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情节式未来思考(episodic future thinking/thought,EFT)是将自我投射到未来以提前经历某事件的能力。回忆过去和想象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共同的认知过程和脑区。EFT的认知机制主要关注如何构建EFT,如何把回忆过去和想象未来相联系,以及EFT的现象学特征认知差异。EFT的神经机制主要探讨想象未来是否具有专属脑区,想象未来和回忆过去的脑区差异,回忆过去和想象未来是否共享大脑系统。从记忆、海马回对EFT的作用以及EFT与时间折扣的关系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一门联络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性学科。未来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育要有面向未来、为了未来的意识;研究历史可以预见未来,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学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规律、预见未来的能力;中学历史教育要面向未来,更为重要的是落实到课程层面,我们要以历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一门联络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性学科。未来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有效途径。中学历史教育要有面向未来、为了未来的意识;研究历史可以预见未来,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中学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规律、预见未来的能力;中学历史教育要面向未来,更为重要的是落实到课程层面。我们要以历史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