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越来越受重视,占了课堂相当长的时间.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课堂朗读,在倡导课堂朗读的同时,必须注意读什么、什么时读、为什么读、怎么读等问题.在坚持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把握好朗读技巧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书声琅琅,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几乎不能称之为语文课。然而怎么才能将朗读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这就要看教师对朗读时机的把握是否到位,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朗读,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滥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上怎样根据朗读教学的目的,恰当地运用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充分发挥好朗读训练的作用呢?本文就课堂上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等四种形式而谈之.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语文课堂,朗读越来越受重视,举目所及,各种性质的公开课读书声四起,占了课堂相当长的时间。“以读贯穿课堂”、“以朗读为主线”成了非常经典的课堂评价用语。有人认为,“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路径;大而言之,  相似文献   

5.
朗读教学向来是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它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整篇文章。经常朗读文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但"读"在现阶段语文课堂中还存在一些发展误区,课堂上无须太过花哨的朗读教学形式,简单合理已足够。应合理运用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指出:“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探索。”不难看出,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教学放在首要地位。而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所以要开展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就必须先从最根本的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那么应该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呢?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走进语文课堂,我发现语文课堂已从以前的教师一言堂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景象,尤其注重了对朗读的训练与指导。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教学环节,让朗读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重焕青春、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使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一、实实在在地读  相似文献   

8.
“读”乃语文教学之根,只有“读”才能让语文课回归自然还其本色,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吮吸智慧的琼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但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有声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无声朗读”。笔者认为,语文高效课堂更需要的是“有声朗读”与“无声朗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朗读教育"与"朗读教学"并不是一个概念。"朗读教育"就是指教师给学生读书听,朗读的主体为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余允许的时间内读书给学生听.朗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新尝试,它能够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学目标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听读中渐受感染,在文化的熏陶中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0.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指出:“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探索。”不难看出,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教学放在首要地位。而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所以要开展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就必须先从最根本的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那么应该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呢?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孩子的朗读品味能力和兴趣,以及去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笔者认为要读出兴趣,读出情趣;读透难点,读懂重点;读出方法,读中用法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读的形式逐渐增多,各种花样翻新的读充斥了整个课堂。但是,透过这花样翻新读的背后,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读。我认为朗读教学有以下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时候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有气无力甚至呼噜声起……原本最具灵性美感、充满生活甘甜芳芬气息的语文课堂怎会变得如此枯燥无味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朗读训练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教师不重视朗读,甚至认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会耽误自己授课的时间,于是把课中“读”改成了课外“读”(课前读或课后读)这样教师一进课堂便抓紧一切时间“讲”,殊不知学生课前读落实了没有?一旦未落实,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也不见…  相似文献   

14.
杨欣 《青海教育》2011,(1):41-41
目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倾向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走进语文课堂,已很难听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了,朗读在语文课堂中逐渐被削弱。而语文课堂和其他学科课堂的最大区别就是书声琅琅。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失败的语文课堂,学生读不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因此,低年级闲读教学中必须通过创设情境、教师范读.想象表演读等形式进行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不少小学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课堂上少了"大声朗读,沉思静读"的"读味",少了"咬文嚼字,品词读句"的"品味",少了"圈点勾画,批注书写"的"写味",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的大路上渐行渐远。我们该如何去教,才能还语文课堂以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语文老师都把朗读训练看得十分重要,用心地想要把学生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可是,走进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语文老师的确重视了,也在尝试着做,但仍有许多的朗读指导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生动的语文教学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合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文字、读好文字,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亲近朗读,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读的机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里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应成为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秦晓红 《考试周刊》2014,(52):33-33
语文课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学校安排了大量学习语文的时间,有一支学历合格、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队伍,进行听、说、读、写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语文课堂缺失琅琅读书声,课堂上读的环节越来越少,教师要鼓励学生选好朗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