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连线100年前,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在他最富盛名的代表作《小飞侠彼得·潘》中讲述了一个永远不愿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的冒险故事。100年后,为了纪念詹姆斯·巴里和彼得·潘这一经典童话形象,英国政府开始在全世界招募作者撰写续集。伦敦一时汇集了三千多名文坛高手,在激烈的竞争中,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杰拉尔丁·麦考琳独占鳌头,她提交的故事大纲和部分章节的样本获得了评委们的首肯,于是,她被正式委托进行《小飞侠彼得·潘》续集的创作。被委以重任的麦考琳能获得如此青睐,也决非偶然。她从事出版业近十年,1988年之后成为一名专业作…  相似文献   

2.
《彼得·潘》是英国童话名著。作者巴里是英国的大剧作家和小说家。《彼得·潘》是巴里为友人戴维斯的孩子们写的,1904年12月27日圣诞节期间首先在伦敦上演,轰动一时。从此每年这一天伦敦都要上演这出戏,这成为大人和孩子们共同的美好圣诞节礼物。书中描写了彼得·潘这个“不肯长大的男孩”,有一回把达林家的三个孩子温迪、约翰和迈克尔带到他的梦幻奇境“梦幻岛”去,让他们经历了一场性命攸关的冒险。孩子们回家后过了许多年,等到彼得·潘再来看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可彼得·潘还完全是老样子:身上穿着树叶做的衣…  相似文献   

3.
1997年,我在一个好朋友那里第一次读到了《彼得·潘》。浅绿色的三联版,看上去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一本书。她很爱惜地把《彼得·潘》递到我手里,然后把耳机给我戴好。磁带“沙沙”地转动起来,音乐声渐渐变大,耳机里响起TheBeatles的《Strawberry Fields  相似文献   

4.
“所有的孩子都要长大的,只有一个例外。”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的童话名著《彼得·潘》是这样开头的。他所说的这个“例外”,是指他笔下的那个不愿长大也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一个穿着用干树叶和树浆做成的衣裳的可爱的“小飞侠”。童话家创造了这个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5.
凭借在《泰坦尼克号》(始终是一部最为成功的影片)中的出色表演,凯特·温丝装特获得三硕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但她还得为已赢得的《寻找梦幻岛》中的角色做宣传活动。约翰尼·德普饰演詹姆斯·巴里(《彼得·潘》一书的作者),而米拉麦克斯制片厂原希望找一位更红的影星出演女主角,格温妮丝·帕特洛或妮可·基德曼  相似文献   

6.
天使彼得·潘是世界上所有孩 子的朋友,即使是隔着百年的 尘埃,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 依然魅力十足,几乎所有的成 年人都但愿时间能停留,希望 自己像彼得·潘那样不长大, 这样的梦想除了在NeverLand可 以实现,现实的世界里,光阴 永远无情,孩子们不断长大, 童年像急驶的列车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7.
那地方,我们其实也到过,我们如今也能听到浪涛拍岸的声音,虽然我们不再上岸。——《彼得·潘》童话故事里,彼得·潘是个永远不会长大的男孩子,自在飞翔,和自己的影子游戏。他和一群孩子居住在一个叫永无岛(neverland)的仙境中,那个岛屿中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青春长驻,那个地方孩子永远是绝对的主宰,他们不会长大,永远没有烦恼,永远欢乐嬉戏。那是孩子们逃避成人责任的地方。每个人都在还未懂事的时候去过永无岛,也曾和彼得嬉戏,但是长大以后我们却再也不能回去了,甚至多数对永无岛的记忆都荡然无存了。我们之中,也有人能清晰地记起永无岛的样…  相似文献   

8.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小学生学习上的“彼得·潘病症”喻指小学生学习时在校依赖教师、在家依赖家长的依赖心理及其他行为表现:不会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小学生学习上的“彼得·潘病症”来源是复杂的,但究其根源,主要来源于传统的教育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著作中指出:传统教育总是依照惯例,学校在安排教学过程时总是依据一种传统目标———三级层次,这种三级层次非常重视获得知识。如果把十分复杂多样的过程简化,我们可列出传统的三级层次是:知识;实用…  相似文献   

9.
爱上成长     
害怕成长吗?是不是想永远都呆在孩提时代?害怕像成年人一样说话做事吗? 害怕像成年人一样承担责任吗?看过电影《小飞侠》的人都知道,彼得·潘是个拒绝生活在现实世界,拒绝成长的小男孩儿。在他生活的“梦想岛”中,他永远也不会长大。随着生活的改善,营养水平的上升,我们身体在生理上也成熟得越来越早。然而,越来越多的已经长大的成年人却在心理上抗拒成长,幻想着做生活在“梦想岛”上的彼得·潘。这股“后儿童现象”风潮如今风靡全球, “kidult” (儿童心态的成年人)一词应运而生。你是其中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本以人为主题折射管理、人生、社会的有趣读物。“这本书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本。”彼得·德鲁克这样评价自己眼中的《旁观者》。这不是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是他对”人”的观察、描画和体悟。我们可以随时拿  相似文献   

11.
我们如同长大成人的温迪,丢失了飞往永无乡的翅膀。好在还有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他的存在,提醒我们人类总有周而复始、绵延不断、永不消逝的童年,以及伴随着童年的永恒的母爱。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3月1日(美国时间2月29日),第76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柯达剧院隆重举行,影片《指环王3:王者归来》赢得了史无前例的11项奥斯卡提名中的所有11项奥斯卡大奖,其中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几年之前还名不见经传的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因拍摄《指环王》三部曲而一跃成为国际著名导演,此次他更是凭借《指环王3:王者归来》而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杰克逊在接受颁奖时表示:“我非常荣幸和感觉轻松,美国电影学院在今年接受了一部幻想影片,从而支持了我们。”其它重要奥斯卡奖的归属像人们颁奖之前预料的那样,肖恩·潘凭借《神秘…  相似文献   

13.
J.M.巴里和《彼得·潘》灵感来源于孩子。巴里喜欢牵着狗漫步在花园中,在那里他经常遇到三个小男孩:乔治、杰克和彼得。这几个小男孩喜欢逗巴里的狗,而巴里时常给他们讲海岛和仙女的故事。久而久之,巴里和三个男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孩子们的父母也与巴里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他们经常一起出去度假避暑,并一同表演巴里创作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5年第9期上刊登了一篇潘文彬老师与我继续探讨“习作中想象的合理性”的文章——《想象,怎一个“自由”了得》,读后,感触颇多。非常感谢《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这样一个争论的平台。道理是越辩越明的,假如我和潘老师的争论能够使大家对所争论的问题有个更加全面、清晰、深刻的了解,那便是我们的初衷。我想,这也是《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创设这个平台的目的吧!一《想象,怎一个“自由”了得》是一篇颇有气势的文章。潘老师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论证得似乎非常…  相似文献   

15.
小飞侠     
“小飞侠”彼得·潘经常躲在温蒂的窗外听她给两个弟弟约翰和迈可尔讲故事。一天,他差点被温蒂发现,逃走时他的影子被困在屋内。这天晚上,趁温蒂和弟弟们熟睡的时候,彼得和小仙女叮叮铃回来找影子……  相似文献   

16.
一、"自我卷入性研究"的兴起美国学者彼得·杜拉克在其所著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一书中指出:未来社会对各种  相似文献   

17.
☆读书心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朱熹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第五项修练》一书后,10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引起广大而深远的影响,带动了许多企业竞相推动学习型组织。这几年来,彼得·圣吉开始接触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并且多次到香港拜访国学大师南怀瑾,今年再次提出新的管理思潮《修练的轨迹》(Presence),将管理再推向一个新的境界。趋势科技董事长张明正,今年以来多次与彼得·圣吉会谈,也深受圣吉的影响。身为一个征战全球的企业家,张明正如何解读与使用圣吉提出的新思潮?《修练的轨迹》与企业经营如何连结?为…  相似文献   

18.
雷洋  胥瑾 《文教资料》2009,(35):30-33
杨静远重译的《彼得·潘》是目前国内评价最好、销量最高、影响最大的中译本。本文参考了于连江博士的《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从社会历史因素、译者主体因素和译本语言因素三个不同层面分析杨译.旨在为将来重译这本小说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9.
《海外英语》2005,(11):12-13
孩子的世界充满奇幻,五彩缤纷。未进入成人复杂灰暗世界的他们可以尽情地在想象中飞翔;虽然他们年幼,却有着成人般坚强的心。或许他们的执著就源自心中对那一片永远的Wonderland的追求吧……FINDING NEVERLAND 寻找梦幻岛本片介绍了儿童读物作家詹姆斯·巴里创作《彼得·潘》的一段浪漫经历。詹姆斯·巴里是一个居住在伦敦的作家,日复一日的平实生活让他找不到创作的灵感。每天他都会路过肯新顿公园两次,都会看见一群孩子不厌其烦地在草地七追逐玩耍,有一天公园中发生的一幕让他停下了脚步,用心观察这里发生的一切。后来他也加入了这群孩子中。在与孩子们忘我的玩耍中,巴里了解到他们是一群没有父亲的孩子,其中最特别的孩子叫彼得。几个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感染了巴里,他更以此为灵感创造了之后家喻户晓的人  相似文献   

20.
<正> 潘中心同志《<诗经·新台>新探》(《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对《诗经·新台》作了别出心裁的解释。读了后,未敢苟同,特提出质疑。《诗经·新台》的本事,学者向来认为是讽刺卫宣公娶儿媳为妻的。对此,我与潘同志无分歧。问题在于,对这个历史现象作出什么样的解释,才比较符合本来面目。卫宣公(公元前718——前700年在位)的时代属春秋前期,时值周室东迁不久,诸侯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