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次送别经历,一曲琵琶演奏,一段凄凉身世,一回贬谪生活,碰撞成一首千古绝唱《琵琶行》。伟大的白居易通过对偶遇的琵琶女高超绝伦的演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生动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江州的愤懑之情。千百年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欣赏的焦点聚集到精  相似文献   

2.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身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宦途不得意的感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琵琶女是一个被玩弄、被侮辱的女性,读者无不同情琵琶女的沦落。琵琶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身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宦途不得意的感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琵琶女是一个被玩弄、被侮辱的女性,读者无不同情琵琶女的沦落。琵琶女值得同情吗?我们试着讨论一下。一、从小看,其志向立志于歌舞伎琵琶女出生于京城长安东南的一个游乐区,耳闻目睹贵族的奢  相似文献   

4.
《琵琶行》一诗是白居易的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感伤诗。历来的教材均将其定位在同情琵琶女,揭露社会的黑暗之上。其实我以为本诗表现的是白居易的臣妾心理,即借琵琶女的身世,写出自己对被贬的哀怨,表达自己对朝庭的忠心,希望君王能为自己平反昭雪,让自己重回君王身边,再尽忠心。要想弄清这一问题,其实不难,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即可。其一是白居易是否真的遇见过这样一个女子;其二是文中将二人比照描写究竟要表达什么主题。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描述琵琶女出色的弹奏技艺和不幸的身世,成功塑造了琵琶女这一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被侮辱、被玩弄、被损害的乐伎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艺人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理解和同情。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却解读出一个完全另类的“琵琶女”,几乎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质完全颠覆。他们或认为琵琶女并不是个被损害被侮辱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古今无数失意之人为之动容,也让<琵琶行>和琵琶女的形象走进了人们心里. 白居易的<琵琶行>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被玩弄被损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天涯沦落"之恨.  相似文献   

7.
关于幸福     
<正>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也许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而我却知道,有不少人,甚至很多人并非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因而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提高了警惕地想到,人家将对我们  相似文献   

8.
<琵琶行>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于元和十一年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写出这首著名的叙事诗.<琵琶行>通过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沦落身世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自己受贬谪后的苦闷和感慨.  相似文献   

9.
一白居易的《琶琶行》通过琵琶女的形象反映了中唐社会城市繁荣之后的一种病态,即歌妓被玩弄、被遗弃的悲惨命运。作者联系到自己在官场被排挤、被贬谪的处境,对她产生了深切的同情,表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悲剧之因首先在于她缺乏忧患意识与职业规划,一味地享受鲜花与掌声,迷失自我;其次在于缺乏转型意识,一味地"持盈守成",挥霍青春,深陷"解语花"中无法释怀。  相似文献   

11.
致女儿     
妈妈对你要求较为严苛,对你的生活细节花相当的心思,那是因为她爱你爱到不愿别人看不起你.她爱自己的女儿,也不是怕别人批评你,只是她不希望你被人低看而受欺负.她也许在某种程度上看重你的幸福甚于她自己,所以有时她难免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转嫁到你身上,这对你虽然是不公平的,但你必须深知这一点是基于爱,并对妈妈的要求有同情之理解.  相似文献   

12.
《琵琶行》中作白居易在听完琵琶曲与琵琶女的自述身世后,有感而发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对于这种天涯沦落之情,我们大都能读出这是作与琵琶女命运的写照,是相同的身世所激发出来的相同的人生感慨,但更深一层地想,是什么原因使两人产生了这样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呢?  相似文献   

13.
给室友打分     
小慧打电话给他的父母,说自己在寝室里被同学欺负,要求她的父母给她转学,问其具体是被谁欺负了,又三缄其口,只是一味地哭,父母又着急又无奈,不知如何是好。她的父母带着她来到我这里,我说:老师想了解一些情况,你能  相似文献   

14.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位泪满青衫的司马就是诗人白居易,他在《琵琶行》里,描写他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很受感动,又听了她叙说身世,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就情不自禁地倾诉了自己谪居浔阳的凄苦,请她再弹一曲。琵琶女促弦重弹,调极凄清,满座掩泣。诗人更是辛酸,泪水把青衫都沾湿了。为什么一曲琵琶,一段自叙能引起诗人的如此感伤呢?这就是文艺欣赏中常说的“共鸣”。产生共鸣的条件之一就是欣赏者与欣赏对象所  相似文献   

15.
<正>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我国古典叙事诗的代表,讲述了作者任江州司马期间偶遇“琵琶女”的故事。作者被她高超的技艺折服,被其悲惨的遭遇感染,并引发自己的移情和共鸣,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感叹。在该诗歌的教学中,传统语文教学主要集中在诗歌艺术特色和精妙绝伦的音乐描绘之上,从修辞、意象、意境等层面进行文本的解读,少有对“琵琶女”身世的挖掘与探究,偶有涉及也只是简单地对原句进行翻译与解读,比如通过“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两句诗来展现“琵琶女”的美貌与才华。这样的解读仅仅停留在文本解读的第一层上,是对基本内容的解读,处于“文本表面滑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的《琵琶行》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主题思想认识就不尽一致。一般人认为诗人以高度的概括手法,记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她一生的经历,反映了中唐歌妓悲凉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宋代文学家洪迈认为只是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理由是,白居易贬官不久,一定不肯夜间到独居的妇人船上,一起饮酒,弹奏作乐,那是要被人日后议论的(见《容斋随笔》)。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偏面性。  相似文献   

17.
《今日教育》2009,(10):18-18
她来之前,这里的老师大多羞于向别人提起自己工作的学校,你能想象当时的重庆盲校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吗?李龙梅的朋友甚至以为她是犯了什么错误才被“发配”到这里来当校长,世人仿佛都以一种既同情又猜疑的复杂心理来揣摩这里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王善明 《学语文》2003,(2):7-18
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的一首《琵琶行》叙说了琵琶女悲凉的身世,字字句旬流淌着凄凉的情感,并且,由琵琶女的身世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回忆。两个人都是少年时风流倜傥,晚年落得漂?自沦落,这种相似的遭遇,相似的情感,激起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9.
琵琶情     
我是一把琵琶,一把绝世的好琵琶。我有光滑如绸的质地,有清脆如天籁的声音,而我却只是偎依在一个普通的宫女身旁。 当她白皙的手指柔柔地抚过我的弦身时,我透过她的淡妆,看到了千古美丽下隐藏着的忧郁。她很少说话,但我能从她的手指间了解到她的内心。宫外,是她想要的生活,那里有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lt;琵琶行&;gt;,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记叙的是诗人送客江头,偶遇琵琶女,听她弹奏琵琶并自述凄凉的身世,由此诗人联系到自己被贬后坎坷不平的悲惨遭遇,抒发了积郁在心中的愤懑和不平,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