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拜读完两期《商榷与正误》专辑后 ,发自内心地感谢编辑部老师们为此付出的辛劳汗水和心血 !同类杂志也曾有过类似“研究”教材的栏目 ,但有哪一份杂志有如此独到的眼光和如此巨大的魄力出如此多篇幅的专辑 !这堪称杂志界的创举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两期专辑的卷首语“敬告读者”和“科学精神”说得多好多妙 !实为画龙点睛之笔 !把我们中学老师对中学课本“纠错机制”不完善的感触那么淋漓尽致地倒了出来 !那感觉真痛快、舒畅 !《中史参》不愧为中学历史杂志的“大哥大” !有您们这些具有超凡眼光、科学务实精神的编辑们活跃在《中史参》 ,我们…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今年第6、7两期的《商榷与正误》专辑,发表了多位普通中学历史老师及教研员的文章(包括本人几年前寄的一篇拙作),使我感到耳目一新。我一篇一篇研读,觉得每篇文章均甚有道理,也进一步感到《中史参》确实具有科学性、导向性、知识性、资料性及实用性的特色。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是由多位名家和权威花了很大的心血编撰起来的,有很多特点和长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它和人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作为一个中学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所谓“钻研”,除了要“吃透”教材外,还要有一种“不惟上,不…  相似文献   

3.
我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忠实读者 ,从 1 987年至今从未间断 ,中学时代她是我的良师益友 ,从教后成为我的得力助手。每册到手必先读之而后快 ,尤其是《中史参》2 0 0 0年第 6、7、8三期连续刊登的“商榷与正误” ,道出了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心声。我为《中史参》叫板权威机构的勇气而振奋 ,为《中史参》坚持科学与理性的精神而欢呼 ,同时令我欣慰的是 ,“商榷与正误”为我洗刷了多年来的“耻辱”。这事还得从 1 993年谈起。 1 993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 ,首先接触的是所谓“高中历史新教材”( 1 992年 1 1月第 1版 ) ,刚走上讲台的老师势必…  相似文献   

4.
六月下旬的西安骄阳似火。刚刚结束了高三最后一轮复习的我拿起还散发着淡淡油墨味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 0 0 0年第 6期 ,读着卷首上的《〈商榷与正误〉 :敬告读者》 ,深深被它的内容和提示所吸引 ,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我用了 7天时间 ,对着教材 ,拜读了专辑上《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的 1 4 9个问题和《中国古代史》(选修 )的 72个问题 ,茅塞顿开 ,获益匪浅。主要感受如下 :一、《商榷与正误》专辑 ,帮我解开了多年教学中的很多疑虑和困惑 ,拨开了笼罩在头脑中的阴霾 ,真有相见恨晚 ,和“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你们敢…  相似文献   

5.
近日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专门组织了全国 2 3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 ,撰写文章 ,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现行初高中的历史教材提出商榷意见 ,推出了 2 0 0 0年第 6期和第 7期的“商榷与正误”专辑。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清一色的中学一线历史教师和教研员 ,在同一刊物上连续两期针对人教社版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提出批评商榷最为精细、最为集中、参与者最为广泛的一场严肃认真的学术批评 ,自然会引起学界内外的广泛关注。促使这份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发行量最大、有着重要影响的刊物在近期采取这一举措的最为直接的…  相似文献   

6.
看了贵刊第 7~ 8两期所刊登的对于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质疑和正误 ,我深感佩服。既佩服撰稿指点教材的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同事们 ,更佩服贵编辑部的领导和老师 ,不惟上 ,不惟书 ,不畏权威 ,惟从实 ,惟认理。这需要多么大的胆略和气魄呀 !历史教学刊物中有《中史参》是中国中学历史教师之大幸 ,更是中国中学教育之大幸 !《商榷与正误》:不惟上,不惟书,不畏权威,惟从实,惟认理@于友波$山东文登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  相似文献   

7.
由黄安年教授的《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新教材》专论肇其端、汇广大中学历史老师多年辛劳、汗水、经验和心血结晶而成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2000年第6、7期“商榷与正误”专辑而引发的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大规模讨论,经由报纸(如《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南方周末》、《北京日报》、《北京晨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杂志(如《学术界》、《史学月刊》)、电视(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湖南电视…  相似文献   

8.
《中史参》开辟“商榷与正误”、“教材谈丛”已非一日,与其他栏目相映生辉,使《中史参》的“科学性、导向性、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表现得更充分。将某一栏目,尤其是“商榷与正误”栏目编成专辑,并不辞烦难按课本顺序编排,编辑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就像《中史参》的名声一样昭然于世。在2000年第6期中收有我6条“商榷与正误”,这让我始料不及,获悉后又有点受宠若惊。实事求是地讲,本人教学多年,教学之余,笔耕不断,其间在他刊形成铅字的也有多篇,惟独没有叩开咱《中史参》的大门,往《中史参》投寄“商榷与正误”条目时…  相似文献   

9.
盼望着,盼望着,历时五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终有成果,《夏商周年表》公布了,把中国历史纪年上推1200年,即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纪年,沿袭已久的旧说(我国古代确切年代只能追溯到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因而可以放弃了。这不仅是史学界的一件大事,而且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一件大事!我倍感欣慰,我的第一感觉是:历史老师应把这一成果立即告诉给学生!说起历史教材,自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6、7、8期推出“商榷与正误”专辑后,一时间引起了大讨论。笔者拜读近期媒体讨论文章后,如鲠在喉,过多的清谈对一线老师无益,老师们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历史教育界发行量最大的、辐射面最广的教学月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向来忠实地本着“科学性、导向性、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的宗旨,赢得了多方面一致的翘擘称赞。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她毅然在2000年第6、7期出版了《商榷与正误》专刊。这在人类正迈向新世纪的当口,无疑是一声振聋发聩的春雷,对教材编写、中学历史教育改革以及高考命题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不禁肃然起敬:《中史参》好样的,不愧为中国历史教育界一面最前卫的旗帜;《中史参》人好样的,无愧于中学历史教育界铮铮铁骨和脊梁的先锋。笔者尽情为《中…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临近岁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材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事情的起因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在2000年第6、7两期的《商榷与正误》专辑中刊登了23个省市数百名中学教师指出的现行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存在的错误问题469条,随后全国各大媒体就中学历史教材的错误作了报道,历史教材顿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继而人教社出来做了一系列表态和声明,并将相关报道定性为“刻意炒作”。顿时“硬伤”还是“皮毛”、“求真辨伪”还是“刻意炒作”、“误人子弟”还是“不会严重影响教学”成为了争论的焦点。对教材的质疑在所有学科中都十分普遍,为何这次由历史老师引发的“商榷与正误”会带来如此轩然大波,并将最后火力集中到了教材的编写体制上呢?  相似文献   

12.
我能和贵刊《商榷与正误》相识,得益于一次谈话。那是1992年暑假,我在河南洛阳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专升本学习期间,同来自省内的老师们交流教学经验。其中有位老师提到他有一篇关于课本地图疑问的文章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上。当时我就对这位老师敢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产生了敬仰之心。后来,我找到《中史参》拜读,终于在1990年的第3期中看到了那位老师的文章。它就收录在《商榷与正误》栏目中。这就是我第一次与该栏目结缘。仔细阅读后,我觉得该栏目办得非常好,能够贴近教学实际,教材中出现的纰漏、错误被细心、认真钻研的老师们…  相似文献   

13.
中史参》的“商榷与正误”专辑,在中学历史教育界内外所产生的巨大反响,我是始料不及的;而权威人士对《中史参》和广大一线教师的纠错行为所持的态度,我更是始料不及的。在读了《中史参》第10期的“卷首语”和黄安年教授的争鸣文章,知道内幕以后,我彻夜难眠,只是忧虑:怎么会这样?“舌战”本属正常,但“战”之倾向明显有违正常的争鸣氛围。《中史参》堪称历史教育改革的“《革命军》、《新青年》”,此次作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中史参》和教师纠错可以做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教材更符合史实和时代特征;有利于中学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4.
收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知道拙文《能说“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吗?》已在本期杂志上发表,心情自是相当愉快,同时由衷地感激《中史参》编辑先生对拙文的肯定和采用。我更赞赏《中史参》所提倡的科学精神和对时兴的“素质”“创新”“理论”“方法”等说辞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拜读了本期杂志的刊首语和封底辞之后,我不由得为《中史参》拍案叫好!不由得向《中史参》的编辑们表示钦敬!自己不才,但历来对那些贴着这样那样时髦标签的所谓教育教学论文不屑一顾。因此虽然也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贵刊以其科学性、导向性、知识性、资料性和实用性成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良师益友。近年来 ,我在教学教研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首先得益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帮助。我们学校校长 (历史高级教师 )在一次教师大会上说得更绝 :历史老师如果不订陕西师范大学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根本就不配教历史 ,也不可以教好历史。的确 ,《中史参》作为代表大陆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最高水平的专业杂志 ,是历史老师了解历史教改信息和最新教育理论的窗口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必须不断充电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可以说 ,《中史参》…  相似文献   

16.
质 疑   1.质疑教材是历史教育改革的前奏1988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设立“商榷与正误”栏目 ,开始刊登教师与学生对教材质疑的文章。 2 0 0 0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 6、7两期以专辑的形式刊登了中学老师和教研员对历史教材的 70 0多处的质疑 ,由此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大争论。这些质疑表面上是针对教材编写的一些技术上的失误或学术问题的争议 ,在我看来还另有原因。在自然界中 ,只有人类对历史感兴趣 ,只有人类具备对漫长时期自身活动的自觉反思的能力。可是 ,我们的学校的历史教育似乎在不断消磨人类这一固有的属性。调查表明 ,…  相似文献   

17.
看完了 2 0 0 0年第 6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教师们对中学历史教材的“商榷与正误”有一些想法 ,想就教于同事们和教材的编写人员。第一 ,杂志上刊出的中学教师对于中学历史教材的商榷 ,表见了教师的勤于探索和敬业精神 ,其中有许多重要的正误和富于启发性的观点 ,我感到我从中获益非浅。但是 ,恕我直言 ,也有相当一部分问题 (应该说是一小部分 )没有什么意义 ,或者说不成其为问题。如果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一些 ,知识面要广一些 ,观点和价值更新颖和开放一些 ,很多问题和商榷也许是没有必要提出来的。我不免有一些淡淡的忧虑 ,感到一些教师…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刊发了中学第一线教师和教研员撰写的文章,就人教社历史室编著的现行中学历史课本提出商榷意见,连续推出两期“商榷与正误”专辑,已引来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本来学术争论是正常的。实事求是地讲,人教社历史室编著的现行中学历史课本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像课本和教参较之既往都大大增加了信息量。但是在课本中也确有许多疏漏之处,如有些史实失真、有些观点表述不清、前后矛盾等等。这些“疏漏”(只能说疏漏,因为还有待审校)是由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师指出的。他们在指出疏漏时,也是本着科学、认真的态度翻阅…  相似文献   

19.
感谢《中史参》的创新精神与举措 ,把一本版面全新的《中史参》“商榷与正误”专辑呈现给广大读者。可以说 ,这一举措本身就具有“不盲从 ,不附和 ,只问是非 ,不计利害 ,虚怀若谷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读着作者们经过反复思考 ,旁征博引而提出和论述的问题 ,确实十分感动。古人写史重在“秉笔直书” ,要“才”、“学”、“识”兼备。今人学史虽重在“以史为鉴 ,学以致用” ,但如果教材出现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史实 ,出现过时的观点 ,必将严重影响历史教学。对教材提出《商榷与正误》的作者多数为教学一线的教师 ,他们直接面对学生 ,面对教…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8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博客正式加盟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教育网站“中国历史课程网”。博客一开,就受到了老师和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我们特此向大家深表谢意!博客并非《中史参》本身,博客内容亦非《中史参》翻版。编辑部对本刊博客的初步定位是:有效补充和拓展《中史参》的内容;密切读者、作者、编者的交流互动;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延伸服务。由于博客开得匆忙,博客栏目尚待进一步细分,博客内容亦待进一步丰富,可谓“百事待兴”。我们热忱欢迎老师和网友们积极出谋划策,指点和帮助我们把《中史参》博客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