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据一家媒体披露: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即每天只有12分钟。这个数据还是90年代初的统计,现今孩子们的家务劳动时间则有减无增。小学生的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必须引起家庭教育的特别关注。我国孩子的家务劳动时间少,主要与年轻家长认为“现在孩子小,等他们长大了自己会劳动”不无关系。其实,从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3岁的孩子入幼儿园后,就逐渐懂得怎样讲…  相似文献   

2.
专家们认为,现在的孩子确实存在如独立性、劳动观念、责任心差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是不良教育所致。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研究中发现,80%以上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而这种攻击性需要来源于家庭、学校施加给孩子的巨大的学习压力。现在的孩子特别爱磨蹭。表面看是习惯问题,  相似文献   

3.
让幼儿自己购物——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一次尝试●马新在每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的今天,家长们普遍认识到幼儿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把自己和孩子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幼儿智力开发的家长们,却忽视了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难怪许多社会学家呼吁:“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都成为...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全社会都十分重视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思考:如何在这“教之初”的阶段,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此,幼儿园要注重保教结合,在保育工作中重视对幼儿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劳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劳动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劳动的本领也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孩子只有从小参加劳动,才能练就照顾自己、帮助别人、为社会作贡献的能力。而目前,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对子女过度保护,溺爱娇惯,在家里…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相对以往一个家庭中有三四个孩子的情况,所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说法已经不是夸张之词了。孩子们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他们的自理能力、独立性都比较差。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不仅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也是祖国下一代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改变家长的思想观念,从小培养  相似文献   

6.
做不做家务有多重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但据目前独生子女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0%的独生子女从未做过或很少做家务劳动,孩子平均每天只有0.2小时(12分钟)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7.
高岚岚 《上海教育》2014,(4):119-119
当今社会,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学生群中,我们不难发现较多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的孩子备受溺爱,养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性情;有些孩子生性较孤僻,不易合群;大多数孩子责任心不够强等。学校超过40%的随迁子女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通过设立和创设一些活动或情景来改善和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与人交往、竞争、互助、互学等好品质。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过分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脱穿衣服,不会洗脸,不会擦鼻涕,有的甚至不敢上厕所。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克服依赖思想,我十分注意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谈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张婕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现在幼儿园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成长上显示出很强的优势,如健康、活泼、聪明、求知欲强等等。但也必须看到另一方面,很多独生子女表现出自私、任性、不合群、不爱劳动,尤其是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10.
专家指出幼儿期是习惯、能力养成的关键期,它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而自理能力却是一个人生存最需要、最基本的能力。当今社会以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无处不在,这将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作为幼儿教师,深感责任之重大,因此呼吁家长、教师务必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为祖国培养"自主""自强"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11.
刘晓薇 《考试周刊》2011,(63):235-236
当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们视为“掌上明珠”,倍加溺爱。这样对幼儿的独立性培养极为不利,甚至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幼儿生活能力的独立性培养,不仅靠在幼儿园里的教育培养,更需要家长们密切配合.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才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生活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早前看到过一份资料,显示的是各国中小学生每日的劳动时间,中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12分钟,仅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这个数据着实让人震惊。孩子"没时间""不会劳动",自理能力缺失,劳动意识淡薄,甚至轻视劳动。在物质生活丰盈的新时代,劳动逐渐被弱化、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凡事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们对劳动缺乏应有的认识。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态度尤为重要。为此,我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加强幼儿劳动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知识面广,精力充沛,但大部分对劳动缺乏应有的认识,尤其是男孩子更不喜欢劳动。每当要求大家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男孩子不是推给女孩子,就是站在一旁观望,或是借故躲开。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上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要求小朋友把自己的劳动编成小故事讲…  相似文献   

14.
对下一代的教育,历来是人们重视的问题之一。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品质上没有呈现群体间的显著性差异,却表现出一些相对倾向性的特点。目前,我国家族教育中,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普遍存在着“四过”(即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和“四怕”(即一怕孩子学坏,二怕孩子不成才,三怕孩子不孝顺,四怕孩子发生意外)现象。这样必然造成某些独生子女行为上是“自我中心”,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认识客观世界时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在人际关系上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习惯中,我认为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幼儿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劳动习惯开始.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习惯中,我认为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幼儿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劳动习惯开始。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一个难题。一方面,孩子学习压力大,没有充分的时间体验劳动的艰辛;另一方面,现代化家用电器使繁重琐碎的家务劳动简单化,孩子没有足够的空间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而且,一些公益劳动也变成社会化服务,比如打扫公共厕所、清洁街道等。在客观上,这些情况确实减少了培养孩子劳动品质、锻炼孩子劳动技能的机会。如果父母主观上再忽视劳动教育,溺爱有加,那么孩子的劳动素质就会薄弱。很多明白事理的父母和有识之士呼吁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然而,在具体做法上有不少分歧。前些日子,很多报纸都转载了一…  相似文献   

18.
一、目的明确让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减轻成人负担,其真正用意在于:在教会孩子一些劳动技巧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自信心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二、内容适度  相似文献   

19.
铁加永 《课外阅读》2011,(10):118-118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作为家长,必须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为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教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独立性往往是衡量一个人呢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独立性强的人善于思考,对于事物有着独特而又精确地见解,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能自己处理。但是,现在孩子大多是家庭里的独生子女,这使得他们往往在家中得到过多的宠爱,父母把孩子当宝贝一样地珍藏着,为孩子包办一切。但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同时孩子会丧失独立性,从而变得没有责任感,不会自主地思考与解决问题。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使得孩子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幼儿园与家长两反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