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华民族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证。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的经验和思想,这些丰富的经验和思想对我们现在的管理工作仍有借鉴意义。关于对当政者(管理者)素质方面,早在儒家始祖孔子那里就阐述得极其深刻,他在《论语·颜渊》和《子路》中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相似文献   

2.
对于任何人,品德是最为重要的。人要有德,必须自我修养,所以古人重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以修身为首,做到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所以墨子说:“不能洽身,焉能治国?”即使不负有治国平天下的重任的一般人也要修身崇德,“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后汉书·张衡传》)那么,如何来修养自身的道德呢?古人讲究一个“慎”字:慎言、慎行、慎始、慎终……其中古人阐发得最为精到的有“三慎”:慎独、慎微和慎其所处者。慎者,谨慎重视的意思。此三者,是古人从三个方面总结  相似文献   

3.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政者正也”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其“正人正己”“上行下效”“推己及人”的思想与当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通过对“政者正也”思想的辨析,挖掘儒家“政者正也”的思想精髓,为当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促使当代教师以德立身、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性的历史命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和发展 ,因而从理论上认识它的内涵 ,是精确理解并实践这一命题的前提和关键。一、“政治”概念的要义与领导干部讲政治的本质内容何谓政治 ?在中国历史上 ,政治是治国安民的活动。孔子说 :“政者 ,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在这里“政”的意思就是端正、榜样。在近代 ,孙中山先生认为“政就是众人的事 ,治就是管理 ,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孙中山选集》下卷 661页 ) ,在这里政治就是“治国之道”。在西方 ,政治一词源于希腊…  相似文献   

5.
宁静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意为只有恬静气定,不染浮躁.心如止水,才能高瞻远瞩,成就伟业。宁静致远是先贤修身治国之道.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恪尽兴党之责”所应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向来是一个儒家文化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而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修身"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身正,其谁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种格言警语无不提示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养气修身呢?  相似文献   

7.
以诚立身,以信交友,这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对儒家学者来说,也是做人之根本。中国古代哲人这方面的一些宝贵教导,对于我们学习如何做人的基本道理,是有重要价值的。在儒家的经典《大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导,叫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段话是这样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15)
中国向来是一个儒家文化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而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修身"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身正,其谁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种格言警语无不提示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养气修身呢?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儒家很看重道德品质的修养,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中,尤其注重“修身”。他们认为,“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要治好家庭,先要治好自身,要治好国家,先要治好家庭.要使天下太平,先要治好国家。细察这一链条,我们不难看出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首先要“修身”。达到“治国、平天下”的至高境界,自然非常人所能及.而“修身”则是人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0.
“义利之辨”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话题,它具有多重意涵。修身维度的“义利之辨”蕴含着人性本善的根本理念,道德情感和个体认同的内在需求是人们不断塑造“理想自我”的原由;行事维度的“义利之辨”强调“经权之别”,意在引导人们正视“义利”之间的辩证关系;治国维度的“义利之辨”亦为“王霸之辨”,其论说从多方面彰显了“王道”的优越性。从修身至行事,再到治国的层层展开,体现了孟子对“义利之辨”的独特思考,亦为当下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哈皮记者站     
哈皮又与大家见面了!这一期,哈皮将带大家去体验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中的快乐。也许你会说,现在物资丰富,勤俭节约已经过时,变得没必要了。但纵观名人事例,我们知道,诸葛亮把“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经验。是的,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  相似文献   

12.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陶行知中国向来是一个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而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修身"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身正,其谁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种格言警语无不警戒着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提高自身修身呢?  相似文献   

13.
<正>第六辑识读《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道”,不仅包括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之法;“德”,则是修道者必备的世界观、方法论及为人处世之法。  相似文献   

14.
八目     
《学语文》2015,(2):46
"八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相似文献   

1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班主任管理班级首先要管理自己,然后再去管理学生,“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然而管理却不是终极目标,管是为了不管,当班级里的学生一切都已养成了习惯,高度自觉,无需管理时,才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孔子从事教育40年,以“六艺”为教材,把“德行”列为四科之首,体现了他全面发展、德育首位的教育主张。由此出发,他全面阐发了为师之道,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师素质观。一、修己正身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他还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指出:“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可见,要使学生身正行直,教师自己先要正身,身正行直是教师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以身立教,率身…  相似文献   

17.
一、修身修心 孟子把“修其身”看作是治天下的开始,在孟子看来,要解决任何问题,都从事物的内部寻求原因,内部原因解决了,其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孟子所谓“修身”主要是指道德主体的修为,是提高和完善自我价值的一种个体的主观能动行为,这一行为包括修心、修行两个方面。先有“心”之所思,而后有具体之行为,故修身之要重在“修心”,修身又是齐家、治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魏徵的治国理论包括五项基本内容,即“修身”、“行仁义”、“行礼立信”、“任贤勿贰”、“慎罚”。其核心是“积德”。这些都是针对君王而言的,所以也称“君德论”。魏徵的治国理论既是上古治国理论的再生,也是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政治斗争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从政箴言     
从政箴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江泽民为人民尽职,以答人民之供奉。———孙中山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相似文献   

20.
“武”者,止戈也,本义为出兵正天下,正天下的目的是平息兵戈之乱。教育者,应以育人为最终目的。先贤曾说,儒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我们育人的最大目的是“平天下”,与“武”字的本义“正天下”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