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刘超 《大观周刊》2012,(51):83-85
目前,由于各方面问题的存在,人民币汇率水平偏离真实有效的汇率,无法真实地反映外汇供求关系。制度缺陷与现实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反思.本文着重研究人民币汇率浮动与否、汇率浮动的区间以及中国应当如何在国际压力下正确把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离岸人民币NDF与DF之间报价分歧较大。本文将就利用该两个产品套利的现实可行性进行分析,浅谈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需要一个更加弹性的汇率制度,或者叫更加浮动的汇率,增加汇率的浮动性,适度减少央行干预的力度和程度,让汇率的变动更好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兰瑾 《大观周刊》2012,(45):165-165
自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目的是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从而也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1直到东亚金融危机前,中国的汇率政策是以实际目标为导向的,中国的汇率目标是促进出口和获得外汇。在危机过后,中国汇率制度已由实际目标方法转向名义锚的汇率制度,事实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2005年,我国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5.
央行会不会再发行大量的基础货币购买外汇调控汇率,将取决于下一步市场的预期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的汇率选择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空前关注。而当前,人民币正面临着强大的升值压力,这一问题对中国来说则显得尤为紧迫。恰逢此时,罗纳德·麦金农教授(与其他学者合著)专门研究东亚汇率问题的新著《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一价定律基础上的传统汇率理论认为汇率是完全传递的,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汇率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影响其不完全传递的因素是广泛的,如市场结构、市场分割、价格歧视、沉淀成本、厂商定价策略等微观经济学因素,也包括一国通货膨胀环境、货币政策稳定性等宏观经济学因素。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了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几种理论,为我国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向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蒋文丹 《大观周刊》2013,(8):90-91,141
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汇率为商品房价格的单向Granger原因且有长期均衡关系。同时汇率长短期内均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反响影响。因此建议房地产投资应适当考虑汇率因素;政策调控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防止国外游资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9.
6月19日,中国央行新闻发言人发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讲话,指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时机,在金融危机后,在G20峰会前。那么,何以要在此时重提汇改呢?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实施14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制,而改由市场浮动决定汇率。这一决定使秦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当日下跌17%。后虽经泰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种种努力,包括向泰国提供几十个亿美元的资金,但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仍一再下跌。至9月4  相似文献   

11.
朱兰 《大观周刊》2011,(41):70-70
中国自从2001年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额和贸易顺差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渠道的分析,相应提出完善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997~2008年我国图书出口规模和人民币汇率的偏相关分析,发现在排除了出口图书价格和全球图书购买力对图书出口规模的影响之后,人民币汇率与图书出口规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逆向变化关系,汇率升值对图书出口会产生消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局限于当期,具有延续性,并因累计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徐晓俊 《大观周刊》2012,(46):151-15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投资风险在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风险管理战略。我国基金系QDH存在着体制不够健全,汇率风险,利率分析,信用风险突出,内部管理松懈等问题。度量风险的VaR模型在这种条件下孕育而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目的是透过计量软件Eviews来检证汇率对债券价格(到期收益率)的影响。一般而言,此命题在理论上的关系可能为正向或负向,而从实务上世界多国的;12率与利率的实际走势来看,亦很难获得定论。为验证此命题,本研究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来进行,主要的考虑点有三;一为多元回归分析可控制或排除其它条件或变量的潜在影响,二为面板数据计量模式可控制或排除潜在不随时间变动的国家特定因素影响,三为于模式中纳入小型开放经济体的虚拟变量与;12率的交乘项,可区别小型与非小型开放经济体之汇率对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影响。实证上采用2001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包括美国、南韩等10个经济体的月资料;结果发现,在计量检定所建议采取之随机效果模式下,对于大型开放经济体,汇率对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影响方向显着为正向,而对于小型开放经济体,汇率对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影响方向则为显着的负向。  相似文献   

15.
陈国荣 《大观周刊》2011,(26):63-63,33
人民币升值越演越烈,我首先阐述了汇率的影响因素,从而说明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进而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然后提出自己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搞好汇率报道,首先必须了解当今世界的汇率制度和影响汇率走势的因素。汇率制度主要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固定汇率”是指一国的货币和别国的货币的兑换比价只能根据国际协定的规定,在平价上下的一定幅度内波动。“浮动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不加以固定,而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任其自由涨跌。 虽然国际储备货币除了美元之外还有欧元、日元、英国英镑、德国  相似文献   

17.
通胀和升值都存在负面影响,如何取舍,充满了争议。不能简单地认为保持汇率稳定就会带来稳定。恰恰相反,汇率稳定了价格就不会稳定,特别是在美国人大印票子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7,(40):16-16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0月29日突破7.48关口,以7.4718创下了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新高。而前一交易日的汇率中间价为l美元对人民币7.4810元。 至此,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创出新高。这也是进入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创出的第65个新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前来看,短期内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来自央行。央行本来是人民币汇率的积极稳定者,但是本次却充当起了推动汇率波动的角色,其主要目的是打破市场的单边预期 近期人民币出现急剧贬值态势。自2月17日起,人民币连续6个交易日出现大幅贬值至2月28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已经升至6.1450。人民币可累计贬值809个牲点,贬值幅度达1.3%.  相似文献   

20.
学界     
一直关注中国货币制度改革的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胡祖六近日建议,中国目前应以名副其实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代现行的固定的汇率制度。 当前人民币汇率应当重估还是维持现状两种观点激烈交锋。胡祖六则认为,这两种观点,实际上还在呼吁延续人民币与美元实际挂钩的汇率制度,这两种方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