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起东四隆福寺庙会来,上点年纪的老北京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能说起隆福寺这条街有什么特点,就鲜为人知了。我从小是在这条街里长大的,所以对它的印象很深。几经变迁隆福寺大街已旧貌换新颜,今非昔比了。但它的历史风貌,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情景,发生在那年...  相似文献   

2.
北京东四的隆福寺,始建于明代前期。据有关史籍记载:明代宗景泰3年,(1452)6月,皇帝来祁钰“命建大隆福寺,役夫万人”,“费数十万”,“于四年三月工成”。这座喇嘛寺坐北朝南,气象“严壮”、“极其矩丽”,为“朝廷香火院之一”,还是内宫阉党与外臣进行政治交易的重要场所。建成后便香火很盛,成为京师遐迩闻名的寺院。  相似文献   

3.
名人书趣     
傅增湘:舍鱼而取熊掌 傅增湘做过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和大藏书家。从辛亥革命后,傅增湘大规模收藏古书,他经常流连于北京的琉璃厂、隆福寺书肆,又常到浙江、安徽等地访书,多得前辈藏书家旧藏。他的薪金,除生活费用外,几乎全部用于购书。有时绌于资金,往往借债买书,或卖旧换新。  相似文献   

4.
王淼 《湖北档案》2010,(6):44-45
清朝光绪年间.北京有家“鸿记”照像馆.临近隆福寺.环境优美。每逢庙会.游人如织.多有顾客光顾照像馆。照像馆主人叫杨远山,不仅照像技术好,会做生意,而且风流倜傥,最喜交游,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三教九流.无不与杨远山熟悉。有些官宦子弟,在妓馆酒楼玩够了,醉醺醺地一哄而至“鸿记”照像馆,换了服装,专照各种异像。  相似文献   

5.
旧京隆福寺位于北京东城,故俗称东庙.月逢一、二、九、十为固定的开庙日期,其规模甲于京城所有的庙会.举凡日常用品、花鸟虫鱼、耍货玩具、古玩玉器、江湖杂艺、风味小吃……无一不有.对于多数北京人来说,庙会主要不是求神拜佛的意义,而是日常生活所必需.庙会上有四个售卖戏曲艺术品的摊子,当时常常吸引市民百姓、艺人墨客围观流连,至今老北京人依然时常忆及,犹梦犹幻.  相似文献   

6.
松筠阁是河北衡水人刘际唐于清光绪二十几年开设,最初是在琉璃厂西口地藏庵内经营,民国元年又租用琉璃厂路南的槐荫山房,后来才自立门户。民国初年,松筠阁与日本书商业务联系比较多,有个叫松村的日本人就住在松筠阁。松筠阁有个姓张的学徒不服气松村,松村要求刘际唐把他辞退,否则就断绝业务关系。刘际唐不买松村的帐,没有辞退姓张的学徒,松村就把业务转到了隆福寺的文殿阁。  相似文献   

7.
我是河北省冀县人,生于1914年。9岁时入私塾读书,15岁时因家贫辍学到北京谋生,经家叔郭恒利介绍到隆福寺嵇古堂书铺学徒,三年出师后当伙计。1939年应勤有堂崔符先的聘请到勤有堂担任副经理。1943年在琉璃厂文化街创办开通书社,独立经营,自任经理。1956年公私合营并入北京市中国书店,曾任琉璃厂古书店副经理、收购员等职,现为中国书店业务顾问。 我从事古旧书业工作六十多年了,经历了许多人和事,现在把它写出来,或许对希望了解该行业历史的同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文奎堂轶事     
文奎堂是解放前北京规模比较大的一家书店,设在当时北京古旧书业的另一中心隆福寺。文奎堂的开业颇具传奇色彩。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公贵族纷纷逃亡。有个河北束鹿人在王府做仆役,留守王府,替主人保住了家产,主人奖赏了许多银子。这个仆役就用这笔银子开了文奎堂、带经堂两家书店,请的老板都是自己的叔伯兄弟。因为有这层关系,所以文奎堂做各个王府的买卖比较多。启功先生年轻时,就经常读文奎堂的书,当时他们家与文奎堂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9.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一条基本准则,用事实说话,就要让图像说话,让同期声说话,让过程说话,让背景说话,说“事”话,说“实”话,说“电视”的话。  相似文献   

10.
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方针。要把正面报道做精彩,就必须尊重新闻规律,让鲜活的新闻来吸引人,让深刻的思想来说服人,让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感动人。  相似文献   

11.
为每户乡亲盖一栋别墅,耗资4200万为全村父老建成“梁锥希森新村”,宣称计划投资40个亿,把家乡全镇109个村庄全部改造,让村庄变成别墅楼群,让大量空心村退出土地,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让贫瘠的鲁西北变成世界最大的牛业基地……  相似文献   

12.
李毅 《档案时空》2003,(3):32-33
一天,偶与湖北省潜江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让青闲谈时,曾向他提起:听说让姓人本是姓朱,有这回事吗?让青回答:“听老人家讲,我们是明朝建文帝的后代,建文帝改为‘让銮’后,子孙都姓让,朱是我们的母姓。”有了这一肯定的答复,再查阅大量的历史,又看了让姓人的家谱,这才找出其中奥妙,还有一段曲折的人间故事呢。公元1403年5月的一天早上,六朝古都南京没有往日的繁华,反而阴森可怕,商家没有开门,百姓家也没开门,到处是兵士在跑步穿行,这些兵士见了当官的就抓,让老百姓紧张万分。正在这时,突然一声巨雷从天上滚开,这一…  相似文献   

13.
先让记者跑起来,深下去姜圣瑜要让消息唱主角,先要让记者“跑起来”记者是报纸消息的主要提供者,报纸上的消息少,反映出记者发的消息少,记者不写消息,老总和版面编辑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消息唱主角就成了一句空话。再深一层分析,以采访消息为己任的记者为...  相似文献   

14.
立足编辑本职岗位,我认为让版面“秀”起来,让标题“跳”起来,应该是编辑工作的一个着力点和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刘红叶 《大观周刊》2011,(39):122-122
我认为教师可以适当的通过上机课内容让学生利用一段时间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机常用操作,常用软件的使用,让学生学会计算机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更好的为上好理论课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让观众参与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方式。让观众直接上镜头,说自己关心的事,表达心中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的作品征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每天数十份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参赛者的创新让我们惊喜,热情让我们感动。我们无法在这里将每一份参赛作品一一介绍给大家,只能选出几份作品让大家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18.
任光前 《大观周刊》2012,(28):28-28
本文主要从电影细节着手,写出了人间的亲情真爱,让人们对亲情真爱去深刻反思,别让失去了才知道真的没了。  相似文献   

19.
徐伟 《新闻战线》2023,(4):55-57
发挥法治主流媒体作用,需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由“相加”转向“相融”,推动法治宣传主力军全面进入网络主战场,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推出一大批主题鲜明、质量上乘的新闻报道,讲好新时代法治故事,让法治理念更深入人心,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让法治报道更有温情。  相似文献   

20.
高春芳 《声屏世界》2001,(11):43-44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电台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面,强化广播现场感染力,让听众入耳、入脑、入心,众多电台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广播既要让人听得见,还要让人看得见”,让听众看见主持人、记在行动,看到广播就在你身边,已成了增强电台知名度、扩大影响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