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东南亚地区的华侨,长期被清政府视为"弃民""罪犯""潜在的汉奸""谋反者"等,而自同治朝以后,被逐渐认为是具有同等国民待遇的"华民""华商""华侨绅商"等。~((1))光绪三年(1877)九月,总理衙门同意在新加坡设立领事,~((2))以保护华侨利益,这是清政府东南亚华侨政策完成转变  相似文献   

2.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闻界的老前辈胡愈之,在南洋七年,任过《南洋商报》编辑主任和《南侨日报》社长。这两份侨民报对于推动华侨抗日救国,宣扬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提高华侨的地位,起了巨大的作用。《南洋商报》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3年创办的。胡愈之到新加坡的时候,该报已经易主,但仍和创办人保持密切关系。胡愈之  相似文献   

3.
邱格屏 《历史档案》2003,24(4):84-90,96
新马华人秘密会党是中国天地会在海外的分支之一,自它出现的那一天起,便一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当地华侨社会的一部分,它在自身组织最兴旺的时代,成员占华侨人口的50%以上,其中19世纪中期时,甚至整个华人社区的成年男性差不多都是秘密会党成员。新马华人秘密会党不仅人数多,而且对华侨社会的影响也不小,不少会党首领既是富翁,又是侨社领袖,很多地方的华侨会馆,包括地缘会馆、血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国家档案局、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联合主办,云南省档案馆具体承办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史料图片展",于2009年8至10月先后在昆明、北京、新加坡展出。12月又先后受邀到云南省德宏州和畹町县、海南省海口市展出。这是中国与  相似文献   

5.
<正>8月14日,由中国国家档案局、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主办,云南省档案馆承办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图片展"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档案史料选编》首发式在云南省博物馆隆重举行。新加  相似文献   

6.
华文出版,在新加坡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加坡建国之前,华侨和东南亚的土生华人就引进出版了《三国演义》《二度梅》《薛仁贵征西》等中国古典小说,甚至翻译成马来、印尼等文字而传播遍及东南亚;中华儒家经典亦在新加坡近代的教育事业中起到重要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华文学校凋零,华语沦为英语之后的第二语言,以至于今天,新加坡大部分青  相似文献   

7.
和丽琨 《云南档案》2009,(12):16-16
<正>由中国国家档案局、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联合举办,云南省档案局承办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史料图片展》继8月在昆明、9月在北京成功举办后,于10月20日在新加坡展出。中国国家档案局  相似文献   

8.
70年前,1929年1月15日,星系报业集团的第一份报纸———新加坡《星洲日报》创刊了。星系报业集团是海外华文报业中最为著名的报业集团。它是由著名华侨企业家胡文虎所办。先后共创办华、英文日报16家,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连同...  相似文献   

9.
华文出版,在新加坡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加坡建国之前,华侨和东南亚的土生华人就引进出版了《三国演义》《二度梅》《薛仁贵征西》等中国古典小说,甚至翻译成马来、印尼等文字而传播遍及东南亚;中华儒家经典亦在新加坡近代的教育事业中起到重要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华文学校凋零,华语沦为英语之后的第二语言,以至于今天,新加坡大部分青少年华人华语表达能力尴尬,  相似文献   

10.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闻界的老前辈胡愈之,在南洋七年,任过《南洋商报》编辑主任和《南侨日报》社长。这两份侨民报对于推动华侨抗日救国,宣扬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提高华侨的地位,起了巨大的作用。《南洋商报》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3年创办的。胡愈之到新加坡的时候,该报已经易主,但仍和创办人保持密切关系。胡愈之受周恩来同志的嘱托,支持和帮助南侨总会(全  相似文献   

11.
清前期海南经济进步明显,与大陆、海外的贸易繁荣,逐渐成为大陆与日本、交趾、暹罗、新加坡、马来西亚经贸往来的桥梁和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后期对外贸易虽一度衰落,但由华侨带动的华侨经济将海南的对外贸易推向了新高峰。  相似文献   

12.
赖晨 《湖北档案》2014,(7):41-43
正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接着南下对英、法、荷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发动进攻。12月8日,日军在马来半岛登陆,当地英国殖民军节节败退。新马当时有200多万华侨,但不为英国殖民当局所用。华侨有强烈的抗日要求,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华侨的抗日还是非法的,有罪的。许多华侨因为抗日运动而被捕入狱,或被驱逐出境。在日军进攻马来亚后,新加坡总督汤姆士才稍为允许华侨抗日,释放了新马各地的共产党人和抗日分子,其中包括著名的马共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华侨对于辛亥革命的经济援助,发轫于越南、新加坡,1908年缅甸异军突起而成为又一个援助中心地,黄花岗起义后捐助遍及东南亚各地,呈现出新加坡、越南→缅甸→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地域变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沈建图同志牺牲已经两年多了,但是在同志们的印象中,时间的消逝不仅没有冲淡他那生龙活虎般的形象,而且在今天党向全党干部提出要把自己造成为“又红又专”的红色专家的时候,他的战斗的一生更有力地在激励着我们前进。沈建图同志是新加坡华侨。关于他青年时代的事情,所知不多,只是听他说起过,由于家里经济破产,在香港大学念了两年后,就不得不自己谋生。他  相似文献   

15.
怀念沈建图     
沈建图同志牺牲至今已30年了,但是时间的消逝不仅没有冲淡他那生龙活虎的形象和他那雷厉风行的作风。而且今天,我们这些活着的同龄人,从他的战斗的一生中,仍可以找到激励自己前进的力量。沈建图同志是新加坡华侨。华侨当年在海外是要受人欺负的,因此华侨男孩都会打架,沈建图鼻梁上的伤疤就是在一次自卫时留下的。关于他青年时代的事情,所知不多。只是听他自己说起过,由于家里经济破产,他在香港大学念了两年书,就不得不辍学谋生。生活对于一个殖民地的有志青年是严峻的。  相似文献   

16.
1940年4月。山城重庆。范长江对刚从新加坡回国慰问和视察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进行了一次专访。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已进行快三个年头。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用武力迅速灭亡中国的行动,遭到奋起的中国人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在占领武汉、广州后,不得不被迫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把主要的军事力量用来对付活跃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爱国的新闻工作者。郁达夫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一九三八年末,为宣传抗战,郁达夫应邀到新加坡,服务新闻界,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因日寇侵占新加坡而开始了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流亡生活。在这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担任了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三大副刊(日报副刊《晨星》;晚报副刊《繁星》和《文艺》星期副刊)的编辑工作,兼编《星槟日报》文艺副刊和《星光画报》文艺栏,接编《星洲日报》的《教育周刊》副刊,还一度代理过《星洲日报》总编辑,以后又主编英国当局在新加坡创办的《华侨周报》。这三年多里,郁达夫前后发表了时评政论、文艺评论和杂文、随笔等四百多篇。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对"新加坡经验"的荐介与研究。作者根据自己的考察,得出"新加坡经验"的新解读:一是商业机制成就了"新加坡经验";二是千方百计把公民转变为读者是最成功"新加坡经验";三是占领技术制高点,区别服务,把读者转变为"学者"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加坡经验"。  相似文献   

19.
自宋元以来,不断有中国人移民至南洋,至清末在当地形成了以商人和劳工为基础的华人社会,这些商人和劳工为新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星洲图画》是由新加坡著名的兰伯特照相馆拍摄的原版照片册,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由新加坡华侨刘金榜和陈士杰进贡给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海内外资料,通过对该相册摄影者、进献者生平及照片内容的考证,论述了照片背后所蕴含的华人社会风貌及其特点和华侨心系故乡、建设他乡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20.
黄海娟 《兰台世界》2016,(1):113-115
近代华侨的捐资办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以往的研究集中于列举各地区侨资办学的情况,对海外华侨捐款运作和监督机制却少有讨论,本文利用全国著名侨乡广东省台山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料,以民国时期加拿大华侨扩建台山县立中学校舍作个案研究,分析海外华侨在募集捐款后,如何建立集体捐款运作和监督机制实现款项的跨地域操作,并克服建校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把他们的想象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