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天,我对妈妈说:“妈妈,我送你一个美称(chēng),叫‘修辞(cí)妈妈’。”妈妈愣(lèng)住了,露出了疑(yí)惑(huò)的表情。非要我拿出证据、说明理由吗?每当妈妈把我送到学校附近的时候,她会说:“小鸭子要进校园了。”可能是我背着书包走路的样子让她想到了小鸭子。我睡觉如果打呼噜,她会说我是“小猪”“小懒猫”“小懒虫”。这不就是“比喻妈妈”吗?  相似文献   

2.
午餐过后,我正在给一位小朋友喂药。沈艺悄悄地站在我身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包东西,递给我:“陈老师,我也要吃药。”我边接边问:“是什么药?”“是感冒药。”我拿起剪刀想剪时,一看,原来是一包康师傅方便面的调料。我蹲下来,轻轻地问她:“你生病了吗?”她怯怯地说:“没有。”“这是谁给你的?”她的脸刷地一下子就涨红了:“我,我自己拿的。”“为什么呀?”她的头低了下去,轻轻地说:“我想让老师喂我。” 她那怯怯的眼光猛地触动了我的心弦。是的,我们往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人问过我:“在你与死神斗争的同时,你会想起谁?”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我自己了!”现在,我深有感触,其实人世间珍贵的东西很多,我们的同学、老师,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在高楼倒塌下来的那一瞬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  相似文献   

4.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位会计师。她非常美丽她非常谦虚。一次我和妈妈去买东西,碰到了她的同事。他们都说:“玛丽,你女儿真可爱!”而我妈妈说:“噢,真的吗?我不这样认为。”我感到很尴尬。  相似文献   

5.
郑艺  杨丽佳 《小学教学设计》2024,(Z1):60-63+123
<正>一、依托原生态交际实践,直面交际难点师: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位新同学——郑筱逸。谁来代表我们班向她表示欢迎?(指名学生即兴发言,但他略显紧张,表现不佳。)师:你觉得自己说得怎么样?生:说得不大好。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中间卡壳了,也很乱,没说清楚。师:第一个起来发言不容易,你很勇敢,也很会反思。你刚刚就反思了自己即兴发言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板书:内容不清)那请你再思考,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说不清楚内容?  相似文献   

6.
“课外知识信息交流课”是我校语文教改课型之一。这种课型能开阔学生视野,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这里记述的是初一一堂这种课型的实况。上课前,学生的书桌上摆着记录本或剪贴本,大家正情绪饱满地等着上课。一上课我就宣布:“今天我们这堂课外知识信息交流课,希望大家跟每次一样积极发言,看谁在这两周内阅览的课外书刊多,理解得深,表达得好,最后我们再互相观摩一下谁的摘抄、剪贴多。”我的话音刚落,梁存同学就抢先发言了,他介绍了我国的诸多“第一部”:“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记传体史书是《史记》,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他一口气说了十六个“第一部”,同学们越听越入神。我说:“梁存同学掌握这么多课外知识,可真是个功夫呀!”接着我问:“梁存,这些知识,你都是从哪里学到的?”  相似文献   

7.
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我很喜欢。每当我饿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妈妈。我像个小馋猫吧?妈妈常说:“学习要靠你自己,我的主要任务是不让你饿肚子。”这就是我妈的“名言”。妈妈会做各种好吃的东西,我最爱吃她做的雪菜黄鱼和意大利面条。雪菜黄鱼我一个人就可以吃一条;意大利面条,味道和店里差不多。我想,这两样东西她烧得最好,可能是和我爱吃有关系。有关烧菜的电视、报纸和书,妈妈都爱看。她床头就放着好多烧菜的书。睡觉前要饱眼福,是她的爱好和习惯。我和妈妈出去玩,只要见到好吃的,她肯定会买给我尝尝。上次我和妈妈去欧洲旅…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与地坛(节选)》中,作者多次提到母亲从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而当母亲去世后,“我才想到”自己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由“我”没有“想到”的母亲到“我”“想到”的母亲,再想到未来自己的难题,构成了理解《我与地坛(节选)》的一条新的线索。在这个“难题”中隐伏的普遍爱和个体爱以及“道路唯一性”等难题是我们解读《我与地坛(节选)》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面向。对史铁生而言,如何去面对这些难题,将是我们再次阅读《我与地坛(节选)》时需要重新关注的问题。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9.
女儿逸儿,6岁,活泼可爱,自理能力较强,但常常表现得过于自我中心,不知道体谅大人的辛劳。这不,星期天早上,女儿发起懒来,她对正在做家务的我说:“妈妈,你帮我穿衣服好吗?”“我现在正在忙,你平时自己不是穿得挺好的吗?”“不嘛,我就要你穿,不然我就不起床!”女儿赖在床上威胁我。我只顾做着自己的事,没有答理她。“妈妈,你快点嘛,我肚子饿了!”见我半天没有动静,女儿在床上又大声叫了起来。面对女儿的撒娇,我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她平时只知受到我们管束不自在,却不知我们当爸爸妈妈的为此得付出多少辛苦。“逸儿,今天我们来交换一下角色,你做…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想到自己有一个幼小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就要请他们到自己家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人中只能去一个。希望你考虑一下,再作选择。”母亲想了一会儿,决定把“爱”请回家。可奇怪的是,当“爱”进门时,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门。那位母亲惊讶地说:“不是说只能选一位吗?你们两位怎么也来了?”那两位笑着答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看了这个故事,我受到很大的教育。我想:如果那位母亲请了“智慧”回家。那么孩子一定会得到很多知识…  相似文献   

11.
我的妈妈是条“变色龙”,你信不信?当然这条“变色龙”仅仅是体现在“吃相”上。她吃东西因地而异:在公共场合,她吃起来斯斯文文,像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和同事亲友聚餐有说有笑有礼貌也还不失斯文;在家里就原形毕露了,她吃得张牙舞爪,有时吃得高兴竟会站起来将脚搁在凳子上。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数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算题。可作为家长的你,想过让孩子“说”数学吗?其实,如果你能让孩子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说出来,不仅能巩固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很想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那就让孩子向我们说一说吧。比如学完后,你可以问孩子都掌握了哪些知识。他可能会  相似文献   

13.
许多年前,刚参加教育工作,同事指着一位形容憔悴的正在操场上带学生活动的老教师对我说:“小邓,你看,几十年后,那就是我们。”我心中不觉一震:那毫无活力、近乎迟钝的人会是我吗?时光流逝,我已不再是当年的小邓了,某一天,我又想到了那个场景,我感到自己也在不断地沉沦,繁杂的事  相似文献   

14.
孩儿老师     
如今我进了师范,就想起了王小霞第一次上课的情景。那还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王小霞来做我们的算术代课老师。她是我们区中心校校长的二女儿。同为我爸爸和她爸爸是同事,所以我们早就相识,也很合得来。她来代我们的课,我当然是一百个高兴。小霞来校的那天晚上,我帮她收拾东西,她说:“这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我早就想这样锻炼锻炼了。”过了一会,她又问我:“我上学时怕老师,你怕不怕?”我说:“我上课时怕老师提问我。”她笑了,说:“你怕我吗?”我说:“你比我大不到十岁,有什么怕的!”她又笑了:“怎样做老师我还不会呢。来,你做学生,我做老  相似文献   

15.
轻松30秒     
老外说中文 一个老外学了一句中文,便想练一下。这时,一个小女孩走了过来。老外便对她说:“你吗(妈)好?”小女孩没有说话。老外又说:“好你吗(妈)?”小女孩生气地说:“你干嘛老说我妈呀!”老外想自己肯定说错了,想了一想,便鼓起勇气对小女孩说:“吗(妈)你好!” 女儿学话同事的女儿晨晨一岁半了。一天,同事碰见姑姑,于是连忙叫女儿:“快叫姑婆好!”晨晨很听话地叫道:“巫婆(姑婆)好!”同事的姑姑笑着摆摆手:“没叫好,姑婆怎么成巫婆了?再来一遍。”晨晨看着…  相似文献   

16.
尹军 《辅导员》2009,(21):7-7
先说“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教师呈现的教材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说,我们教师是“大厨”,为“食客”(也就是同学们)端上来业已加工好的“美食”——知识。今天吃什么?菜肴是如何制作?“食客”不必知道。谁吃得多,谁吃得少?谁爱吃甜,谁爱吃辣?“丰盛的美食”是否合乎“食客”的胃口?“大厨”也不去过问。唯一目的就是,“饭来张口,我做你吃”!  相似文献   

17.
一位中国的教授到北欧某国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了主人家5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极其美丽。中国的教授立即拿出带去的礼物,送给这位女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着谢过。中国的教授非常高兴地夸她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不想,当女孩退走之后,北欧的教授非常严肃地对中国的教授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必须向她道歉。”中国的教授大惊,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只听北欧的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你必须为刚才的夸奖向她道歉。当然,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因为这是她自己努力…  相似文献   

18.
记得有一年暑假后,班上来了位插班生,一见她那身打扮:紧身衣、健美裤,淡淡的脂粉和口红,同学们就有些看法了。说心里话。我也很看不顺眼。但她毕竟是学生,要靠老师的帮助教育。于是第一天课后。我就对她说:“欢迎你到我们班上来。请你自我介绍一下自己的优点好吗?”她皱了一下眉头说:“我没有优点,缺点倒很多。”我随即制止她说:“缺点不必讲,那是你的过去,到了新的学习环境,一切都从头开始。希望你珍惜时机,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第二天,她将紧身衣、健美裤换  相似文献   

19.
____位名叫埃米莉的妇女在县政府办事处给驾驶执照续期时,一名女记录员问及她的职业。她犹豫了一下,不敢肯定应如何将自己归类。“我意思是说你有没有工作,”那名记录员解释说,“还是说你只不过是一名……”“我当然有工作,”埃米莉马上回答,“我是一名母亲。”  相似文献   

20.
这时,6斤才恍(huǎnɡ)然大悟:“原来是爸爸捣(dǎo)的鬼。他一定是乘我上学的机会,调换了我的红嘴蓝鹊,使我在同学面前大大地丢了面子。”想到这,6斤怒气冲冲地跑到楼下商店里,见了爸爸,立刻大喊大叫道:“还我的红嘴蓝鹊!”一位老奶奶正领着小孙女在看鸟,听见6斤的喊叫声,吃惊(jīnɡ)地转过头来。爸爸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她们说:“这是我儿子。你们先自己看看吧。”说完,他把6斤领到一边,若(ruò)无其事地说:“怎么了,你的红嘴蓝鹊不是好好地呆(dāi)在笼子里吗?”“那不是我的!你把我原来的那只弄到哪儿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