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样的迷茫和恐惧中,出版行业应尽到怎样的社会责任,出版能做些什么?地震灾后我们能做什么样的相关选题?这是我们出版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东来 《出版参考》2015,(13):31-32
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一时间成为所有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关注的焦点.其实横向来看,出版业是一个很早就与互联网结缘的行业,面对互联网行业的正面冲击,经历了从逐步试水到拥抱融合.在学术出版领域,多年以来各种类型、学科的学术出版机构都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那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术出版+"?在这些问题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经在人文社科学术出版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些可行的、独特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出版业走出去过程中,我国出版行业组织为什么能够发挥作用?这种作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理论上它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实际上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海外出版业发达国家的出版行业组织在这方面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出版企业出现战略定位空洞化的原因,从哲学层面上讲是企业价值观没有获得深刻的总结和提炼,面对从事业体制骤然间步入市场化的境况,的确企业生存比企业之所以存在、企业有什么比企业是什么要更迫切更实际。对于市场容量有限、需求又复杂多变,而且处在变革期的出版行业来说,当战略已经愈来愈模糊时,就需要找出优于战略的东西。那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使命和愿景,是德鲁克所指出的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现在,各个出版发行集团在下一个规划期内都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出版产业的目标,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大家的共同富裕是一件几乎办不到的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倒将成为可能。即使在出版内容产业的范围内考虑业务结构的多元化,也存在一个专业化的目归问题。做加法是一种勇气,而做减法则是一种智慧,加法减法一起做就是要把专业做成规模。  相似文献   

5.
当前,图书出版行业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跟风书”、“平庸书”、“盗版书”越来越多。为此,政府和出版单位都采取了不少管理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是政府的管理不到位?是出版单位的管理不到位?还是图书市场的不完善?然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先知道政府该管什么?出版单位该管什么?对管理对象进行科学的评价是进行管理的基础。因为要想知道管什么和如何管,就要对管理对象进行评价,以确定具体的管理目标,看看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本文试图就有关图书出版的评价做一简单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图书出版中的哪些问题是政府应该…  相似文献   

6.
学术出版范式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学术出版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学术出版究竟是什么、为了什么? 当前,学术出版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每个编辑部或出版单位都在为组织有可能被引更多一点儿的论文而努力,都在为编辑、印刷、发行下一期刊物而奋斗.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是学术出版的终极目的,甚至有可能也不是学术出版的主要任务.学术出版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是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科研的终点.当今中国正处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常态,学术出版不能只满足于为了发表,而要从大局着眼,服务于国家的科学发展、经济建设、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7.
正《出版参考》:京东决定做电子书的动机是什么?很多人到现在可能还在质疑,您对这个行业怎么看?石涛: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最担心的是盗版,如果我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到处充斥盗版的话,这个业务就很难做起来。但是到2010年以后,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数字出版标准的确立,对于一个传统出版机构而言,意味着未来参与数字出版的成本将可能降低,内容的数据交换、互通和共享将更便捷;对于整个出版行业来说,为实现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但这个业内翘首以盼的数字出版标准体系,究竟是怎么样的?离我们到底远不远?您认为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模样?或您所了解的它的进展和现状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京东决定做电子书的动机是什么?很多人到现在可能还在质疑,您对这个行业怎么看? 石涛: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最担心的是盗版,如果我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到处充斥盗版的话,这个业务就很难做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梁庄》出版之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你为什么要去做梁庄的调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从城市回到乡村,去调查梁庄的生存?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又从梁庄出发,再到城市去找寻梁庄打工者的轨迹? 每当此时,我也总是很迷茫.是啊,我为什么要回梁庄?为什么要寻找梁庄?仅仅是学术的琐碎、重复和无聊所致吗?仅仅是个人生命的郁结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够确切,没有那么具体,也没有那么显在.那是什么呢?是在想到村庄时,想到"农民""进城农民""打工者""留守儿童"和"新一代打工者"等等那样的名词时,一种莫名的悲伤,一种突然的心悸,一种说不出的羞耻,一种如骨鲠在喉的愤懑,还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学放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火 《中国编辑》2004,(1):22-24
今天,不管什么人,也不管他来自何方,只要走进这莽莽苍苍的文化原野,就不会不注意到那座突兀而立的学术城堡——编辑学。无论我们以怎样的心情来审视它,都会被它的宏大、复杂、深奥、奇崛所吸引、所震撼。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思索,这座城堡建构者的创意是什么?它在文化时空中所处的位置在哪里?它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是永恒的存在还  相似文献   

12.
采取有力措施,治理新闻出版业中的散、滥现象,是中央向我们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很好落实。我们常说,出版工作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治散治滥与管理的关系自不待言,那么,治散治滥与出版繁荣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要加大促进出版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在北京的反革命暴乱,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出版战线出现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地思考:解决出版战线的问题,除了根据出现的问题作出应有的处理外,还应做些什么?出版阵地的建设应当抓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应当着力加以解决的。第一,出版战线要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就要有领导、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新闻出版署于3月14—18日就出版改革问题召开出国留学人员座谈会。现将座谈实录摘要如下: △关于观念变革。图书是什么?是商品;出版社是什么?是企业;出版业是什么?是产业。商品、企业、产业——这是我们的出版业建构新体制必须树立的观念。△关于出版社体制。在前一轮出版改革中,出版社以编辑工作为中心的传统出版体制并未突破。在日本,出版社的体制与机构设置是编辑与发行两大块并重,起主导作用的是贩卖部门。编辑人员与发行人员之比日本为1:1,台湾是1:4,马来西亚与印度则更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教辅图书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何创新?如何从模仿走向创新?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教辅从业人员密切关注的问题。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发展我们的图书行业,才能出版更多精品图书,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出版何为?媒体何从?技术的革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出版行业提出了挑战,从技术革新到营销创新,从市场研究(market research)、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客户洞察(customer insight)到财务管理,我们新一代的出版行业从业者需要重新审视大众图书出版。文章认为,牢记一个原则——"真正从读者出发!";认准一个方向——"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抓牢四点方法——让你的读者能发现你的书、让你的读者记住你的品牌、让你自己更了解你的读者、让你自己更接近你的读者。大众出版就能在新环境下抓住机遇,一点一点地开始改变。  相似文献   

17.
云计算在出版业的应用畅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中的亮点——云计算,从概念炒作终于走向行业应用,引起了社会各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云计算到底有什么好处,云计算与出版业相互碰撞,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出版业建设出版云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通过对云计算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尝试性地对出版业应用云计算的未来作出一些美好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电子出版》2003,(5):12-12
在前不久的图书定货会上,知识产权出版社不大的展台凭借“即时制作、按需出版”的图书制作方案,吸引了来宾们众多关注的目光。随着一本本与成品完全一摸一样的新书,如流水线作业般跃入来宾眼前,人们在亲身感受着数码高科技产品带来的高质高效的同时,也不禁在心里暗暗寻思什么叫“按需出版”?为什么要“按需出版”?“按需出版”对传统出版行业将引发什么样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要问:文化创意的源头是什么?创作与出版是否真的能够成为各种文化创意的源头?如果出版人对这类问题无法以肯定的答案回答,那就不能怪学术界与民间不把出版业真正当作产业来发展.出版业如果能够反躬自省的话,就知道自己行业里,无论是出版业的定位,或是出版品的内容,都无法给自己行业一个能够自我肯定甚至是自圆其说的说法,又有谁能够把这个行业当作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20.
正出版是什么?我觉得出版一定程度上是个经验产业。我们很多学科都在学术上有理论的范畴,而出版这个学科很难规范,更多的是靠从业者的经验和实践。出版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光有文化故不好出版,光讲产业也做不好出版。出版是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文化中间人承担的工作。文化中间人是指既懂作者能创造什么,又懂读者市场需要什么的那种人。如果他们的文化素养中又别具服务精神,普罗米修斯那种窃火救人的精神,才能做出成就。商务印书馆是几个印刷工人开创的,但是张元济进入以后,就变得不一样了。张元济有学问,但更热心做的是文化和教育的启蒙工作,所以他能成为出版大家。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