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新苗 《江苏教育》2004,(3B):33-3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首先应该来自于教材中已有的实践活动方案。拿数学来说,如苏教版的实践活动有“拼出美丽的图画”、“设计旅游路线”、“我们去秋游”等。这些实践活动内容,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的,旨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份实践活动方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设计是在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在分析学习内容特点和学生数学现实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的系列活动,搭建活动平台,建立学习主体(学生)、学习对象、学习情境三者有机结合的学习场景.因为对学习内容的特征分析是逐步深入的,对学生数学现实的分析也非一步到位,所以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需要经过数学课堂实施的实践过程来检验,一个成熟的课堂设计来自于“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的不断改进;来自于同伴的帮助和专家的引领;来自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批判性研究.下面我们以具体的案例来说明研究课堂、改进教学的基本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 ,突出了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然而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这部分内容编排的特点 ,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有效地实现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 ?在此 ,我们就第三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北师大版 )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谈几点看法 ,供实验教师参考。  一、教材中实践活动内容的编排特点分析  第三册数学课程标…  相似文献   

4.
以人教版教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内容为基础,以玫瑰种子为材料,进行探究实验“植物激素破除种子休眠”的设计与实践,通过探究不同激素处理对玫瑰种子休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促进教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与综合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纵观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动手操作的“做数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意识的激发都是很有价值的。很显然,我们教材当中数学活动的内容编排相对不足,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都很有思维含量,老师可以充分去挖掘,进行变式,进行扩展,来补充数学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内容。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对六年级教材中“动手做”一题进行了开发挖掘,拓展成为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首页都设计了一个与该单元内容相配套的“主题探究”。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例,联系课改实验区江苏省常州市近一年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探究”教学。一、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探究”的分类对“主题探究”进行科学分类,有利于我们根据各类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活动方式上看,教材中提供的“主题探究”…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各册教材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将其摆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一节活动内容,并要求教师使用时,不拘泥于教材,可结合实际开发素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开放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特征,从而实现活动的“独创性”与“生成性”。实践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可划分为认知性实践、模拟性实践、社会性实践,而小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课本上的内容是固定的,但并不是说我们必须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去教,教师要懂得处理教材,有些内容需要我们经过一番“加工”才能带进课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材”。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精彩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的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有很多的创新之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就是这套教材的一大亮点。我校至今已开展二十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做法是:一、认真规划,激发兴趣规划分学期规划、学年规划和各次活动规划,都应详细可行。我在设计“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时就想:生活的范围如此大,学生一定会感到收集资料十分茫然,于是我就把全班学生分为“网络语言组”、“新兴语言组”、“歌词欣赏组”、“漫画图书组”、“影视小组”等分组活动,这样事先充分规划,学生收集资料时就不会抓耳挠腮、无从下手了。在动员学生开展“模拟…  相似文献   

10.
《青海教育》2006,(7):95-95
语教材一再改革,内容不断有新的变化。增加了专题,比如七年级的“荷”、“狼”,八年级的“长城”、“汉字”等。还有许多语活动的设计和方案,比如八年级的“当一次主持人”、“假如我是导游”、“一次集体视听活动”等。这些内容的增添初衷是好的,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实践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特点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的“导语” ,通过简单的几句话 ,点出本组的专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 ,“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 ,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2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从这两个栏目的名称可以看出 ,这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而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 :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 ,以促进对课文内…  相似文献   

12.
余宪 《湖南教育》2002,(20):38-39
解放教师的“脑”,变执行者为创建者新课程与教材有着全新的内容,它注重人文精神,注重生活实践,注重现代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我们不能按传统的方式照本宣科,而要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自己的头脑组织内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可以摒弃那些不合理的内容,把直接的生活经验和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及时地纳入教学,使教学回归生活,贴近儿童的需要。一位教师在教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我们的学校》一课时,设计了一个为学校提建议的环节,即让学生大胆地向校长提出办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紧扣学科特点,优化活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数学活动是学生发现数学知识、验证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过程,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重要作用.纵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里面设计了大量数学活动的内容,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去主动发现蕴涵于其中的知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巧妙优化活动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晓玲 《广西教育》2004,(4A):38-39
教材说明《角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P64的内容。教材通过一幅街景图,引出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议一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要科学设计实践活动内容 1.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现行的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都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这些内容都注意贯彻提高学生素质,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来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打破传统的教材处理方法,既要尊重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既要明确教材内容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生活要素,寻找教材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体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现实性的时代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激趣生疑“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好奇心,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因此,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17.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1):36-38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本单元围绕“吃”的话题设计了《我们吃什么》、《食物中的营养》、《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个步步深入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8.
温德峰 《现代语文》2005,(2):64-66,69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的基本编写理念。以话题形式组织单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中心调整单元内容,以“三维”目标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设计“学习活动”,是山东人民版教科书的突出特点。相对于传统教科书的课后“思考与练习”,“学习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个性的解放,是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创造性地实施教材中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是教材编者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执教第一模块的实践,谈一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一些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姜协武  文君 《现代语文》2014,(3):101-103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巧妙设计方案,创新评价模式,学生才会真正有所收获。本期,在二年级幼师专业班,我们尝试着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单独作为一门语文课程开设,每周2课时。使用的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把每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表达与交流”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每周一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开展语文综合学习。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并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动手动脑,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与儿童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的这一优势,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数学应用意识。比如:六年级学了“圆柱体的表面积”之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要用铁板制作无盖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