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阶梯教室里,悬挂着"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龙小、上海课改交流活动"的横幅,听课的几百位老师小声地交谈着,期盼着教学活动拉开序幕.孩子们自由地小声交流着,从他们东张西望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种场面略感紧张.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的程燕老师微笑着来到孩子们中间,她一边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情绪,一边不时地和孩子们小声交谈着,孩子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上课铃声响了……  相似文献   

2.
吴珺珺 《今日教育》2007,(11):28-28
下午的游戏时间教室里总是吵吵闹闹,孩子们大声地交谈着。为什么孩子们不能小声说话,安静地游戏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教室里闹哄哄的呢?  相似文献   

3.
“不愧是教舞蹈的,身材可真好!” “脖子扭得好灵活,花绕得真好,腰肢好柔软啊!” …… 刚从各班挑选出来的学生在舞蹈室围成一个圈,三三两两小声地交谈着.学校从外面请来的舞蹈老师正倾情示范着一段热情奔放、刚柔相济的新疆舞.  相似文献   

4.
这天午饭孩子们喝的是虾皮紫菜汤。浩浩一直讨厌喝虾皮汤,他一边用筷子搅着面前的汤,一边用眼角偷瞧宋老师。宋老师早看出浩浩在故意拖延时间,于是走了过去。浩浩小声说:“我喝不了……” 若您遇到类似情况,将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5.
[案例描述] 片段一 整理课伊始,按照惯例孩子们自主地拿出语文、数学、英语各学科学习用具,进入自我整理阶段.教室里静悄悄的,朱怡丹、厉人豪、陈浩博、苏温贤、唐毅来等7名学生从座位上轻轻向语文老师走来,簇拥在教室门口,大家一起交谈着今天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学生尝试练习、老师讲解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天清晨,汤昱昕小朋友拎着两大袋东西走近我:“王老师,这是我妈妈送给您的礼物。”孩子们围上来,小声议论着:“是什么礼物呀?”“老师,汤昱昕为什么要给您送礼物呢?”“我家刚买了进口水果,明天,我也送给老师。”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我心中不由格登一下:我得妥善处理这份礼物。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室内游戏时间孩子们玩起了“小司机”的游戏,顿时全班有十几辆汽车在跑,活动室里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运输对象:二十几把小椅子、四大篮子积塑、数学插板……简直可以说是无所不有。不一会儿的时间,所有东西都堆到了放电视机的角上,一片狼藉。看着整齐的活动室被搞成这个样子,怒气爬到了我的脸上,细心的航航发现了,对其他小朋友小声地说道:“老师生气了,老师生气了!”也不知为何,我的那股怒气顿时消失了。我随机说了句:你们在玩小司机呀,让我看看哪辆车能最快地把货运回家。此话一出,孩子们解除了紧张的情绪,都笑了,干劲也来了,争先恐后地运起…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语文课,学习(《牛郎织女》(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赵老师引导同学们划好段落,便向大家布置:“孩子们,请你们考虑一下怎么归纳段意吧。”同学们思考着,小声议论着……潘慧举手了,经老师同意后,她站起来发言:“我归纳的段意是这样的:第一段:记叙兄嫂独占家产,把牛郎赶出了家门,牛郎只得独自跟老牛一起生活;第二段:记叙牛郎离家  相似文献   

9.
橘子皮人像     
“你打算做什么?”老师弯下腰,笑吟吟地问我。“这个……没想好。”我吞吞吐吐地说,冷汗津津。“那你可要快点想哟!”老师走开了。“真是的!”我小声嘀咕道,手在书包里摸索着。我明明知道  相似文献   

10.
李玲 《四川教育》2002,(11):28-29
还是这三尺讲台,还是这块熟悉的黑板,不一样的是这略显拥挤的教室里多了几十张陌生的面孔。“今天有人来听课,快坐好!”听着孩子们小声的相互提醒,除了欣慰而外,我也感到了孩子们些微的紧张。怎样解除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是我这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段轻松的课前谈话,引出了这节课的主人翁———小葫芦。由于我随意的拨弄,小葫芦如同一个不倒翁在讲台上左右来回晃动,引得孩子们咯咯地笑出了声。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们一个个着急地冲我“挥舞”着小手,“嚷”着要对小葫芦说话:小葫芦,你真像一个胖娃娃,圆圆的脑袋,大大的…  相似文献   

11.
"抽背了,抽背了!"大家都在尖叫着.唉,又是一节恐怖的英语课! 上课铃响了.窗外正下着小雨,大家越来越紧张.10秒、20秒、30秒……老师迟迟未到.大家在小声议论着——"老师哪去了呢?"有人小声说:"该不会失踪了吧?""那最好不过了……"有人斗胆这样说了.老师似乎听到我们在说她,说到就到了.她"咳"了一声,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上,我捧起语文书满怀信心地对孩子们说:“老师来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大家可要听仔细了!”我有声有色地读着,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急促,时而缓慢……“孩子们,肯定会听得入了迷吧!”我猜测着孩子们听我朗读时的表现.然而,我却出乎意料地听到了孩子们天真的笑声,那笑可不是为我的朗读在喝彩.我顿时懵了.课后,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听老师的朗读要笑呀?”“老师,我觉得挺好笑的.你把自己当做课文里的小朋友了!”“老师,我觉得挺奇怪的!我妈妈给我读故事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活动室的每张桌上摆着苹果、梨、香蕉、西红柿等水果及一盆水,桌上还放着幼儿记录用的卡片和水果小图片。随着老师一声亲切的招呼,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指点着、议论着各种水果。有的描述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忆吃这些水果时的情景……大约过了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安静下来,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孩子们有的说“我想吃”,有的说“我想把它们放在水里玩玩”……老师同意了孩子们的要求,先把水果放在水里玩一玩,然后再吃。孩子们高兴极了。接着,老师请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水果放到水里后会怎么样呢?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会沉到水的下面…  相似文献   

14.
在自学《加了一句话》这篇略读课文时,同学们有的边默读边思考,有的边勾画边做批注,还有的和同桌小声讨论着什么。突然有一个学生问道:“老师,你看书上说‘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我不明白为什么先是一愣呢?”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能否从这个“愣”字入手,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呢?直觉告诉我可以试一试!于是我提高嗓门顺水推舟地问“: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愣’呢?”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了。“孩子们,请你们反复读读课文,相信一定会明白的!”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读着,认真地勾画着……几分钟过去了,学生…  相似文献   

15.
“你是幼儿园老师吧?”“你怎么知道的?”“幼儿园老师一般都很开朗而且年轻……”在许多“业外人”眼里,幼儿园教师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因为可以天天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开心地游戏,愉快地探索,快乐地交谈。细细想来,幼儿园教师何尝不是由许许多多美的因子组合而成的天底下最美的职业呢?教育对象是美的:一群充满生命灵性、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教育过程是美的:在与孩子们互动式的发展中聆听生命之音,萌生灵感;教育结果是美的:通过教育,稚嫩的孩子们逐步走上美好的未来之旅。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在用“职业倦怠”对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白…  相似文献   

16.
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几个同学小声地说着话。老师听到了下面的嗡嗡声,发怒道:“谁一直在说话?”这时,后排的一个同学小声答道:“老师,还不是您吗?”  相似文献   

17.
反光──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深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天,李老师正比比划划地说着话。室内的墙壁。房顶上出现了一个晃动的小光点。孩子们感到奇怪,便开始寻找光源。忽然,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并小声说:“李老师的手。”这时,在我的暗示下,李老师把手放在有阳光的桌上,一正一反地翻转几下。孩子们也都跟着学起来,边翻手边找墙上的小光点。可是,反复几次之后,孩子们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没有呀?”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李老师的手能发光。”其实,他们没有注意到李老师手腕上的手表。后来,我把挂在墙上的大圆镜摘下来,在阳光下转动了几下。孩子们见到了光点,都高兴地去抓影…  相似文献   

18.
王巧玲 《山东教育》2005,(33):60-60
午睡起床后,是吃水果的时间。孩子们打开了小书包,边吃水果边小声的议论着。只听洋洋大声地喊:“老师,小涵吃了我的橘子。”“唰”的一下,孩子们的目光全部集中到小涵的身上。只见小涵手里还拿着半块橘子,眼睛呆呆地看着我。我没有像往常那样严厉的批评孩子,而是轻轻地蹲下来,  相似文献   

19.
两只蝴蝶     
《学前教育》2006,(4):34-35
幼儿园组织小朋友春游,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尽情地感受着满目的春色,唧唧喳喳地说着,笑着……突然路边的广播里响起了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是《两只蝴蝶》啊。”随即合着音乐唱了起来“亲爱的,你慢慢飞……”孩子们热闹的大合唱顿时引来了游人的止足观看和议论。有的说:“唉,这么小的孩子就会唱这种歌了,他们知道自己唱的什么吗?”有的说:“老师怎么能让孩子唱这样的歌儿呢?”带队老师望着沉浸在歌声中的孩子们和议论纷纷的游人,不知如何是好。假如您是带队老师会怎么办呢?对此您有怎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自学《加了一句话》这篇略读课文时,同学们有的边默读边思考,有的边勾画边做批注,还有的和同桌小声讨论着什么。突然有一个学生问道:“老师,你看书上说‘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我不明白为什么先是一愣呢?”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能否从这个“愣”字人手,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呢?直觉告诉我可以试一试!于是我提高嗓门顺水推舟地问:“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愣’呢?”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了。“孩子们,请你们反复读读课文,相信一定会明白的!”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读着,认真地勾画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