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寨惊艳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的九寨沟,坐落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纵深40多公里,总面积6万多公顷。三条主沟呈Y形分布,总长60余公里。这里湖泊很多,当地人叫海子,据说  相似文献   

2.
飞升与沉降──论海子诗歌的意象构成及其内在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海子诗歌意象构成系统分为“太阳”与“大地”两类,其基本的内在张力是“飞升”与“沉降”.这一张力构成海子生命艺术化与艺术生命化的独特现象。由于此,海子的诗歌才言说了人类存在的本真状态.他的生命的内在张力丰富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张力场,使他的诗具有了多侧面,多维度,深涵蕴的立体感与浊重度。  相似文献   

3.
海子去世已经15年了,今天他的诗歌却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本文意在将海子与屈原的比较中阐释海子诗歌的深层意蕴与情感内涵,找出海子诗歌之所以愈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认识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4.
重读海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本切入海子诗歌,同时解读海子本人。海子诗歌内洒从命题和意象两个方面得到呈现:命题足海子对世界的假定和命名.意象则作为求证的结果消解命题,最终从诗的本质上观察到海子理想的毁灭。  相似文献   

5.
只要有人提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海子;只要有人提及中国当代诗歌,我们不能不想到海子。海子,带着对诗歌的热爱,带着破碎的理想,已经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预示着一只飞往理想主义时代的雄鹰.  相似文献   

6.
关注海子其人其诗,我们不难发现海子作为赤子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理想破灭后反抗绝望的勇气。通过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我们感受到赤子诗人海子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强烈追求和无限憧憬.也体会到理想破灭的海子内心痛苦的无声呼唤。  相似文献   

7.
春天.我把海子叫醒 黎明或者黄昏 我相信 春天,不止有十个海子 让该复活的一切复活 让黑夜在篝火边歌唱  相似文献   

8.
这就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早已被选人中学课本并成为海子诗歌的代名词.甚至可以说,它已成为年轻一代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9.
因为海子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代人们多认同他是一个抒情诗人。但在他寄托了诗歌理想的长诗和诗剧中却有着更多的诉说。海子提出的“民间主题”有着特定的含义,只有对它进行剖析才能看到海子诗歌理想的内核,获取海子诗歌的价值取向;海子不是一个忙于解构的诗人,而是一个醉心于重构的艺术家。海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如何寻找文学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0.
海子在中国当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因素,即海子诗歌本身的艺术质量。海子在当代诗歌创作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诗歌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独特风格、丰富意象以及广为传诵的代表作.成为人们可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二是外在的因素,包括海子诗歌被关注的契机、有一些热心的诗友校友、诗作入选中学教材,以及有一批欣赏和研究的专家学者等,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缔造了海子诗歌神话。  相似文献   

11.
海子的诗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海子诗歌的传播,简要从时代因素、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受众的需要角度来分析海子诗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告别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海子从1983年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一直到1989年,他的诗歌创作大多在法大昌平校区的家属院内。他生前曾担任学校345诗社的指导老师,与法大多位老师有过来往。海子去世后诗歌整理成集,陆续出版,他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新闻部在海子25周年祭日之际,联系采访了当年海子的故人,造访海子在法大的故居,缅怀海子在法大的诗歌理想和1980年代特有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13.
天才诗人海子在不到7年的写作生涯中留下300多万字的诗篇,本文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切入点,解读海子在尘世的幸福理想以及内心的痛苦挣扎,感受诗人海子在尘世挣扎的时代使然和自身追求的不可调和性。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21,(4):29-33
西川是海子及其诗歌成为经典的重要推动者。西川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编辑出版海子诗歌文本;支持出版海子传记;不停地谈论海子,从而建构海子诗人形象,推动海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可以说,没有西川一系列持续的努力,就没有海子及其诗歌在今天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上)》2009,(10):157-157
3月26日是诗人海子去世20周年纪念日,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在这一天举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和海子的读者将前往诗人故乡扫墓,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今年的主题也是“海子”;在上海,一群海子的读者聚集在909咖啡馆朗诵海子诗歌。海子去世20周年,诗人在家乡安徽安庆的墓地不久前也已经修缮一新。3月26目,海子好友诗人西川和北京的海子读者自发前往安庆海子墓地扫墓。  相似文献   

16.
海子,怀揣一颗清纯孤独、美丽痛苦的心走了。他像凤凰从死灰里飞出.又让火车在身上轻轻驶过。他紧绷的肌肉幸福地颤抖着.他微笑着看着铁轮的逼近。——“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把他装在箱子里带回”。死亡.在海子眼里却显得如此的平淡.如此的轻盈.  相似文献   

17.
北京距渤海约一百五十公里,然而却有着一些“海”,如“中南海”、“北海”、“什刹海”。原来“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即“花园”。这是元代 沿袭下来的名称。 北京的“海”@小庄  相似文献   

18.
海子的诗歌就如同孩子的天真的微笑。 海子的诗我读得不多,可是在他为数很少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他独特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美的眷恋,对生活激情的热爱,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他童真的梦幻。  相似文献   

19.
那年,我们去了甘孜。途经一个叫小坝的村子时.我们准备进去看看.据说里头有三个海子(方言,指湖)。  相似文献   

20.
海子的诗歌就如同孩子的天真的微笑. 海子的诗我读得不多,可是在他为数很少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他独特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美的眷恋,对生活激情的热爱,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他童真的梦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