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5,(1):46-47
<正>熊瑾玎(1886-1973)是《新华日报》的创始人之一,于1938年担任报社的总经理。在这一重要岗位上工作了9年,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党在国统区的这个宣传阵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共南方局和报社的同志称他是《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熊瑾玎又名熊楚雄,1886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其父熊笑三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第五军军长,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熊瑾玎早年参加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1914年以后在长沙当了五年小学教员。1921年,他曾  相似文献   

2.
没想到,我要求采访的对象,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和老同事尹任先(《大公报》原总经理)、老校友赵泽隆(《大公报》原副总编辑兼《新晚报》总编辑)一起,从香港大公报社走到餐馆预定的座位。这时,曾德成和夫人叶桦早已在等我们了。我是第一次见曾德成,但报刊上早就见到过他的文章和照片。他清秀挺拔、年轻力壮,才40多岁。叶桦更显得年轻,她是《大公报》英文版编辑。尹任先伸出三个手指,笑着对她说:“像30岁。”我送给曾德成一本我的作品选《半世纪前的大震撼》,里面有七八篇《大公报》用过,还有一篇记者生涯,专门写在《大公报》实…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同志给我来信。信里说:“去年四月我们去京组《新华日报回忆》书稿,您当时有病,在南京休养,未能拜访。最近从北京来的同志说:您已回京,病好些了,因此我们请您也写一篇。原新华日报的领导同志大都已写文章。很多同志提到您,恳请您一定写。”编辑同志的热情,令人感动。在我的书架上,有着一本一九五九年四川出版的《新华日报的回忆》。这是劫后幸存下来的。扉页上有我们当年亲昵地称为“熊老板”的熊瑾玎同志的几行亲笔字,里面说:“重庆人民出版社准备继续出第二辑,我  相似文献   

4.
《爷爷和我过节日》,发表在去年六月七日的《人民日报》上。她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道出了我们的甘苦,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尤其是主人公——商务印书馆老编辑朱一夫的崇高形象,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朱一夫是一个老编辑,他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他所热爱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11,(7):24-24
熟悉叶广芩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位“格格”作家,其代表作品《采桑子》、《全家福》等取材于家族背景、京味风情,勾勒了老北京的近现代史。她也是一位“黄土地”作家,其作品《青木川》、《老县城》等以秦岭深处的小城镇为描摹对象,  相似文献   

6.
3月6日,是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许川辞世十周年祭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罗鸣、《新闻界》编辑部全体编采人员及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到许川生前的居所,接上他的夫人周天相同志,驱车来到黄龙公墓,凭吊他们敬爱的好领导许川同志。上午10时许,翠柏环绕的许川墓前,原《新华日报》的10余位同志已经聚在那里怀念他们的老战友。原《新华日报》编辑彭雨说:“许川同志为党的新闻事业鞠躬尽瘁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思想敏锐、有胆有识、追求真理、笔锋犀利的新闻工作者形象依然活在我们心中。”不一会,四川函授学院的同志也捧着鲜花来了。《新闻界》编…  相似文献   

7.
江河呜咽,大地同悲。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的噩耗传来,新闻工作者与全国人民一道,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作为原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的老新闻工作者,回忆起小平同志对新闻工作的支持,对新闻工作者的爱护,更是心绪难平,追思无限。2月24日上午,本刊举行座谈会,深切缅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原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的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在会上动情地追忆一件件往事,述说他(她)们对小平同志的无限缅怀之情。彭雨:小平同志永远离开我们,我感到很悲痛。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他对西南局机关报──…  相似文献   

8.
国内新闻界     
原《新华日报》等老报人座谈香港回归原《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国际新闻社、《救亡日报》和香港《华商报》在京部分老报人,5月5日在民盟中央聚会,纪念创刊建社60周年,畅谈迎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并举行《华商报史画册》首发式。出席聚会的有林默涵、冯亦代、丁聪、林林、李普计、惜英等。与会老报人在发言中缅怀了当年5家传媒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指导下为争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诞生而付出的贡献和保持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9.
1981年我转业到原郧阳地区档案局工作,从那时起我就认识了您——《中国档案》。初到档案部门,那时的档案书籍就那么几本,当时的档案杂志为数也很少。老局长就让我认真学习《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等书籍,他总是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当时的《档案工作》。从那时起,我就和《中国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原型神话理论的批评方法解读福克纳的小说《熊》,通过表达具有原始、深刻、普遍意义的原型,着重探讨主人公艾克经历"启蒙、再生、成长"这一漫长而又复杂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他在成长过程中对自然和生命本质的顿悟。并借用文化理论重点来证明《熊》是一篇"不止是一个小男孩,更是任何一个成人"的永恒深远的童话。  相似文献   

11.
原《朝日新闻》编辑委员下村满子,是一位著名的专访能手。她写的关于意大利名记者法拉奇的专访,曾经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①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她对本多胜一②的专访。本多胜一也是一位世界级的名记者。日本《现代大众传播人物事典》称他为“当代新闻界的英雄”。他是...  相似文献   

12.
40年前的《察哈尔日报》总编辑——何辛,在他的《长城内外十春秋》回忆文章中,满怀着深切的眷恋之情叙述他当年办报的境况和心情。他说,他从1942年起至1952年底那段时间,先后在长城内外的《黎明报》、《冀察群众报》、《察哈尔日报》等报社工作过10年,“那确是我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经受考验、锻炼和学习成长的十年,我的世界观、革命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那10年是我全部革命生涯和新闻生涯中最值得眷恋的岁月。”不约而同,原《察哈尔日报》另一位副总编辑——屈飞,也写了一篇回忆录——《满怀眷恋话当年》。他说:“我老来,有一种眷恋往事的癖好。对《察哈尔日报》  相似文献   

13.
七月中旬,我去看望重庆市的老领导孟广涵同志,他把他刚出版的小说《莽原传奇》送我指正,我说我一定好好拜读。返家后,连饭也顾不上吃,看了内容简介,又一连看了“单骑遇险”,“上任伊始”,“王府巡礼”,“不速之客”,“绝处逢生”和“王府遭袭”六章,我不仅为《莽原传奇》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所吸引。晚上我爱人放弃了看电视节目的老习惯,捧起了《莽原传奇》一直看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她说孟书记的书太好看了,孔冬的人生太传奇了,她争取尽快看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对元代江西杰出音乐人才熊朋来与其《瑟谱》作一个探究。首先,较为详细的论述熊朋来与《瑟谱》;其次;探讨熊朋来和他的《伐檀》。  相似文献   

15.
主人公小传:邵华,1938年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祖籍湖南省石门县。她是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原百科部副部长,正军职,少将军衔,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和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其父亲陈振亚是参加过平江起义的老红军,母亲张文秋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为数不多的女党员之一。她在监狱里、马背上和硝烟中度过了少年时代。195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她发表的诗歌《黄继光》、散文《节日的夜晚》和《我爱韶山的红杜鹃》等名篇,深受读者喜爱。她主编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伟人瓷韵》及《杨开慧》等大型画册,出…  相似文献   

16.
9月21日,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在中国记协举行《范长江文集》《范长江传》首发式。老新闻工作者及专家张友渔、爱泼斯坦、邵华泽、成一、方蒙等,中宣部新闻局局长王福如、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王强华、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哲人、唐非等参加了会议。邓颖超同志对范长江文集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她在该书的序言中说:“他的作品是很有影响的。现将这些作品整理出版,一方面可供读者研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10,(4):30-31
原《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报人。2003年11月退休后从事报刊审读工作。他政治素质高,新闻业务强,以专家的眼光评析报纸,指陈得失,为省出版物审读中  相似文献   

18.
正在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2017年9月25日上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来我馆参观。贾庆林同志首先来到《陈家泠艺术大展》展厅参观。陈家泠先生向贾庆林同志汇报了自己的创作想法和体会。贾庆林同志说四年前曾在国家博物馆观看过陈先生的艺术作品,此次展览的作品又有了不同以往的创新,尤其是《井冈山》《延安宝塔山》《梁家河》等这些红色山水画,很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希望陈先生"艺术青春不老、越老作品越好"。  相似文献   

19.
《伊犁日报》的袁棣一同志,是位颇有成就的老记者,除《伊犁日报》外,还经常从《新疆日报》、《人民日报》、《民族团结》等全疆全国性的报刊上看到他的名字。他有关伊犁地区的报道,字里行间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和草原的芳香。每每读到这些热情洋溢的文章,就想起他亲切而纯朴的面  相似文献   

20.
林海音去年因种种原因结束纯文学出版社后,仍不断保持旺盛的创作力,《静静的等》是她最新力作。这本散文集由5组文章组成,一组是旅游日本留下的印象,其次是她对海峡两岸4位文坛耆宿的思念,第三组是怀念老北京之作;最后是散文诗《静静的等》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