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毅飞 《新闻通讯》2010,(10):49-50
近年来,像“躲猫猫”、“打酱油”、“俯卧撑”、“范跑跑”、“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很傻很天真”、“被幸福”、“犀利哥”……这样极富特色的网络热词不断涌现,影响并丰富我们的生活。所谓网络热词,又称网络流行语,指的是由网民创造或发掘的、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盛行的词汇或句子。它反映了网民对某一公共事件和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个多月来,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好多.5月8日,佳木斯市“最美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双腿截肢;5月29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76秒,拯救24名乘客:6月3日,广州“托举哥”周冲勇救女童;6月5日,广州“凌志哥”救助路人;6月10日,深圳“最美的哥”李东英捡到500万元如数归还;6月11日,肇庆“托举哥”邓雄飞复制周冲的义举……  相似文献   

3.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大多数中国人第一次听说了“市场经济”这个词,第一次被鼓励去追逐财富,而且获得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具体目标。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机遇的变迁,强烈冲击着人们的固有思维。  相似文献   

4.
老人跌倒不扶、见死不救、地沟油上餐桌、过度医疗等问题,在一次次让人震惊之余,也使社会道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集体冷漠和不安全感,使人们质疑如今的社会是否已“道德沦丧”.人们对道德的热议和重视,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美德仍然心向往之.“善”被一些人丢了,但人们普遍的“向善”之心并没有丢.“人,不管被认为是多么的自私,在他的人性中显然还有一些原理,促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人的幸福成为他的幸福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若星 《今传媒》2006,(5):35-36
静谧的冬日,落木萧萧,天高云淡,苍凉恢廓。在这个让人沉静的季节,我要与《拳客五哥》告别了。还是那个夏木葱荣的七月天,我刚刚接手《文化艺术报·综合版》的执行主编,正为尚未找到具有浓郁陕西特色并适合于连载的文学作品而发愁。一个偶然的机会,也算是机缘巧合,我与《拳客五哥》相识。一年多的光阴,近百期报纸,我与读者一道,跟着“五哥”走过了风霜雨雪,品尝了人生的喜怒哀愁。我们心灵交融,从风雪夜归智战双狼,到古镇晓行力擒盗贼;从山村献艺技惊四野,到武馆授徒美名传扬;“我”的锐敏聪慧、“五嫂”的慈心柔肠、“十八妹”的义薄云天、…  相似文献   

6.
王小南 《新闻前哨》2000,(10):41-41
社会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越来越引起新闻传媒的重视。部分传媒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不惜祭起一种法宝,这便是对被报道的社会新闻进行“黄色”处理。如近期在部分传媒社会新闻报道中常出现这样一些标题:《情人被他铰成肉酱》、《邪念引发的疯狂》、《“红颜知己”毁了“面粉老总”》、《粉哥粉妹:一对鸳鸯大盗》等等。实事求是地说,这种追求煽情、刺激和耸人听闻的报道手法,与兴起于十九世纪末年、影响遍及世界的“黄色新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黄色新闻”及初出现在1897年的美国纽约。其时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  相似文献   

7.
刘光  石琼 《新闻战线》2015,(7):39-40
今年1月27日,一则“芜湖两位交通协管员雨中托举电缆两个小时”的新闻,通过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迅速扩散,随后被腾讯头条、人民日报《发现身边》栏目,央视《今日面孔》栏目以及全国多家传统媒体、网站和新媒体转载或再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5日,百度搜索有关“芜湖托举哥”的信息达64.6万条,到3月2日,已经达到98.9万条。日前,“芜湖托举哥”潘志俊、何凯候选3月份“中国好人榜”。芜湖报业集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成功“运作”,不仅让读者、观众和网友在阅读这则新闻中充分感受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哥时代,还是姐时代,寂寞孵化下的产物总会是那些不甘于寂寞的人。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在这个愈加浮躁的社会,依旧马不停蹄挑战大众眼球承受力的人。他们之中所谓犀利哥、凤姐,无疑都是走在最前端的人,一个用低调却不乏张扬的犀利,赢得了别人的膜拜,一个用不羁却威武荡漾的大嘴,博得了大众的关注。他们都惯用炒作的伎俩,向世界灌输他们所谓的畸形价值观。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人,诸如“证件哥”和“学历姐”,相比之下,他们是在牺牲自己来给别人带来时代的反思,某种程度上讲,他们是可敬的。  相似文献   

9.
李广西 《新闻战线》2022,(11):72-74
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媒体应发挥积极作用。柳州日报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打造“柳报维权哥”融媒体产品,担起社会治理新角色、拓展社会治理新空间,走出了一条打造“专精尖特”新闻品牌价值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再回味一下这些让人悲喜交加的网络元素,并非出于无聊,而是社会太“有聊”。 近日,一组题为“妈妈再打我一次”的四格漫画走红网络。很快,在这个基础上,网民进行了加工再创作,星座版、雾霾版、明星版、广告版纷纷出炉,掀起一股“被打热”。  相似文献   

11.
被国际社会追踪多年的金正日接班人,现在突然“亮”在眼前,所引起的轰动自然非同小可。不少人想知道,为什么朝鲜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让接班人“浮出水面”,为什么会选择金正恩?  相似文献   

12.
冯诚 《新闻前哨》2008,(4):12-12
“良心债”连续多日让读者激动,被读者口口相传,就像一部感人的电视连续剧。看了这组报道。我有三点印象: 第一,报道自始至终弘扬社会道德,每一步进程都是在昭示良知、道德的回归。社会发展到今天.方方面面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但让人欣慰的是,社会道德良知并没有缺失。它依然在延续着。  相似文献   

13.
“收视率”对电视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改革的又一轮浪潮中,电视界的新举措让人目不暇接:中央电视台部分节目的改版以及地方电视台新闻频道和影视、教育、都市、公共等各种专业频道的接连推出和栏目改版,让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颇为关注。在这些改革中,“市场”牢牢掌握了指挥棒,“文化”——这一带有社会责任标签的指标却有被冷落弃置的趋势,而充当“市场”角色的主要是以“收视率”为代表的量化数据。一种声音在不断地被强化:收视率就是电视改革的风向标,唯收视率马首是瞻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4.
三、法国的哥本尔·纳德精神的继承者安德列·马森(Andre Masson)说:“哥本尔·纳德《意见书》出版的1627年,不仅对于法国,而且对于全欧洲,也是不可忘记的一年”,哥本尔·纳德的思想不仅给法国、也给英国、德国、乃至美国以广泛的影响。做为对哥本尔·纳德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让我  相似文献   

15.
记者,总是在对轰轰烈烈的社会“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而社会对记者的评说则不被人注意。有些被采访对象跟我无数次聊过记者,褒扬已印象不深,但对记者的贬斥和反感却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说句实在话,这几年新闻战线就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等问题,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学习教育活动,而且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毋庸讳言,目前仍有少数  相似文献   

16.
若从传统孝道内涵来反思近来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的许多社会问题,确实会让人感到“时代不一样了”,但问题是:在标榜“个人自主”与“无子女浪潮”时,传宗接代、抑己顺亲、养儿防老、承欢膝下等孝行已被视为过时,学界研究两代问题,也都着重“代沟关系”,少谈“孝道”了。  相似文献   

17.
林静 《新闻爱好者》2010,(6):121-121
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不要相信哥,哥只是个传说"等已经流传到了现实社会中,并且不断变异,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实这些不仅仅是网络流行语,更折射出了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本文将就“标题党”现象以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现象的阐释和分析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竞与一个时髦的词挂上了钩——“娱记”。我这个文化记者,突然被人称作“娱记”,还真有些不习惯。其实,“娱记”最早是对香港文化记者的称呼,比起人家,我这个“娱记”可要大大地打个折扣。且不说人家为了追问吴绮丽肚中“龙种”归属,伴着成龙大哥日本、新加坡地飞来飞去,最终逼得他在飞机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还不提郑伊健抛却8年恋情,爱上了玉女梁咏琪,众“娱记”坚守在“伊面”的住所,把两位偷情的明星堵个正着,导致两人恋情大曝光;  相似文献   

19.
又在院子里见到那个订牛奶的男子时,我女儿开心地喊道:“牛奶哥来啦!” 牛奶哥和他的同行不一样,他既不会把自行车往水池边一靠,自动变成一尊注定被忽略的雕塑,也不会逢人就毫无技术含量地机械化推销。当别人推着牛奶车在我们小区里无目的地探索还要接受保安的目光审视时,他已经成为大人小孩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20.
贺优琳的“成名”缘于2011年两会上的一次发言。他边阐述老百姓的艰辛边哽咽,网友因此取其名字的谐音“忧民哥”。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忧民哥”从来以“不稳健”著称,他直接、简单,带着情感和情绪,有着布衣参政的直率。但他反复强调自我修养,在他看来,参政不仅要有纯粹的坚持也必须不断学习 两会召开的前一周,贺优琳列席拿国人大常委会,贺优琳的时间被排得满满的,只能把媒体采访安排在午饭时间。他用十几分钟时间扒拉几L_1饭菜,便专注地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