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海盐县行知小学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县城郊区,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校。学校作为海盐县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一所公办学校,全校1600多名学生中,有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的外来民工子女1220多名,  相似文献   

2.
陆先美 《新疆教育》2013,(15):229-229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抚养教育管理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目前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有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矫正,学习上成绩差,生活上卫生差,行为上不良习惯多。其中“厌学倾向严重”更是“留守子女”诸多学习心理问题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如何关注农村初中“留守子女”,帮助“留守子女”克服厌学,对于提高浓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A3):172-17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全国约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的孩子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信息体系。近几年,作者通过构建"金山小学阳光心情吧"、学校信息网络和利用"校讯通"工程,构建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学校与家长对子女进行协同教育,这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留守学生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的敏感话题。两河口中学是邻近县城的一所山区初中学校,在校学生913人,在服务范围的十个行政村里。有1.1万人外出打工。2005-2006学年度,我校留守学生113名,其中双亲在外的学生达到43名。2006-2007学年度留守学生达到312名,其中双亲在外的学生有78名。由于监护人的缺位,留守学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影响,这些孩子往往存在心理缺陷,学习成绩较差,生活习惯不良等。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研究成为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和时代特征。我校把留守学生的教育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5.
所谓“留守学生”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经商,将子女留在家里跟随老人或亲戚朋友生活,在家乡接受教育,从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技工学校的留守学生相对中、小学的留守学生年龄较大,家长认为孩子衣食完全可以自理,所以“留”得更放心。但大多数技校留守学生的“守龄”都较长(最长的达十多年),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往往比中、小学的留守学生更难管,更需要关爱。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越来越多的农村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小学出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因长期在外地打工,无暇照顾子女,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照顾,很多人形象地称这群孩子为"留守儿童"。经调查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存在着问题,极易厌学,甚至失学,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仅供相关教师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就出现了大量留守子女。这些留守子女缺乏家庭的温暖,缺乏父母的关爱,因此,他们的内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于打工族的影响,这些孩子有的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的行为控制能力、卫生习惯、学业成绩也普遍较差,为了解决留守子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者——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多亲近他们,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思,以便激励他们的自尊、自信,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充分发挥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作用,留守子女这一现象将长期存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口从农村大规模流向城镇的过程中,大多数流动父母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留守儿童规模快速扩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深入挖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在重庆市31所农村小学收集的1.2万名学生的调查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展开讨论。本研究兼顾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机会和学业成绩、义务教育和后义务阶段教育,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把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留守子女现状分析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亿,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下千万,这些普遍却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心理教育界也给予了留守子女现象足够的重视,例如朱科蓉等对江西、湖南、河南三省留守子女进行了调查研究;周宗奎、孙晓军等作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的研究;王东宇作了小学留守孩的研究;周全德做了“关于农村空巢学生问题的思考”的研究……笔者对这个问题也颇感兴趣,利用假期走访了川东某小学,该学校位于川东一个…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离开世代相依的土地而涌入城市,或务工,或经商,被他们遗留在家中的学龄期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的道德发展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和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给这批学生营造一个多维度的优良的育人环境。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式,对农村“打工族”留守子女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对其道德成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何轶文 《辅导员》2009,(13):115-115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一般都送往城镇寄宿学校读书。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问题少年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民越来越多地外出发展,"留守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对"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三位一体"的教育拳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容小视,剖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及存在问题的表现,提出以下建议:家长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密切配合,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用爱心、耐心教育留守儿童;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5.
柳青河 《云南教育》2014,(21):34-34
当下,一部分农村孩子随父母流动到城镇学校读书,然而,留在农村的还是大多数。仅就流动人口子女而言,据统计,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77.17万人,在农村小学、初中就读的留守儿童少年共2126.75万人。因此,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应该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南城县第一小学创办于2010年,是一所县属小学,坐落在县城建昌北大道12号。作为全县重点打造的民生工程之一,南城县第一小学从建校起就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乃至当地老百姓的关注。学校教师都是统一通过公开选招竞聘,平均年龄只有35岁。但学校学生都是从城区其他三所学校分流而来,生源呈现出学困生多、留守儿童多、农民工子女多、学习成绩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离开世代相依的土地而涌入城市,或务工,或经商,被他们遗留在家中的学龄期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的道德发展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和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给这批学生营造一个多维度的优良的育人环境。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式,对农村打工族留守子女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对其道德成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并延续至今的第二次民工潮,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部分农民工在流向大城市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部分子女被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与关怀,在生活、学业和心理上都面临着不少困难。要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工作,需要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构建健康、温馨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是学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关爱孩子的责任,积极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文章以广西天等县民族小学为例,研究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并通过分析天等县民族小学实行的以学校为主导,学校、社会、家庭合力管理的多维互动做法,探讨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留守子女现状分析 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亿,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下千万.这些普遍却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心理教育界也给予了留守子女现象足够的重视,例如朱科蓉等对江西、湖南、河南三省留守子女进行了调查研究;周宗奎、孙晓军等作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的研究;王东宇作了小学留守孩的研究;周全德做了“关于农村空巢学生问题的思考”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