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胡正兵 《教师》2014,(16):62-62
正古人曾经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时期,我们更加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如何才能使学生善于质疑、乐于提问呢?1.尊重学生的情感——乐问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预习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生疑、解疑,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与课堂学习时的质疑、解疑无缝衔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习性。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不能完全依靠学生主体自发的活动,而要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和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多途径地把握或创造时机,合理、成功地运用"激疑"和"设疑"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桂玲 《语文天地》2011,(20):39-40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爱问、要问、会问的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激发学生质疑意识,使学生爱问  相似文献   

5.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6.
学贵有疑、学须有疑、不疑则不进、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选择最佳时机培养问题意识,组织交际活动培养质疑能力;营造课堂气氛提供质疑平台等。  相似文献   

7.
谈学贵有疑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端,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造学习动机的切入点.四十多年前,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各国的课程改革也充分关注人的存在,注重民主的课堂气氛的营造及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创建.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能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平等对话,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平台.  相似文献   

8.
郑行宣 《教师》2011,(23):77-77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析疑、再质疑的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就化学教学中的设疑方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疑     
理学大师朱熹曾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清代学者陈宪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读书是质疑和释疑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质疑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阅读教学中究竟该在哪些地方质疑呢?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究真理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方法.笔者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如何巧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学贵有疑     
<正>理学大师朱熹曾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清代学者陈宪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读书是质疑和释疑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质疑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阅读教学中究竟该在哪些地方质疑呢?  相似文献   

13.
设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正宁一中赵芳规○中学语文教学○“学而不思则罔”,“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设疑、质疑、解疑,进行启发式教学,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教...  相似文献   

14.
明代教育学家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问始于疑问,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入深思,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学习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设置问题,我认为除了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学识水平,紧扣教材内容以及抓住提问时机等因素外,更还应考虑以下三性:  相似文献   

15.
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开端.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成为学生思维的动力,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的思考乃至发明、创造.学生必须具备质疑精神,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这说明了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求知的过程也离不开提出问题."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质疑提问,给学生制造一个问题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又分为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两种.凡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或能够开拓学生思维,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问,均可称为有效提问.为了提问课堂效率,教师的提问必须在巧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源于质疑。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舍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  相似文献   

18.
沙建华 《江苏教育》2012,(34):37-38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火种,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重视学生问题意识以及质疑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质疑"环节似乎常有"作秀"之嫌,似乎成了课堂上的"摆设"。以下是三位老师在执教同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如何打破旧模式,建立新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先设问:“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去卖火柴,而不在家里过年?她爸爸为什么要打她?”这样提出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带着这种积极的欲望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注意…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这说明了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求知的过程也离不开提出问题。"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质疑提问,给学生制造一个问题教学情境,能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