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心良 《新闻世界》2011,(7):251-252
现今,大多数中学生对历史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和与历史学科相关能力降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本文结合历史教学实践,重点论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搞好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点拨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学知识,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也愈来愈浓。  相似文献   

2.
杨濯菡 《大观周刊》2012,(52):214-214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本文中对于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帆 《大观周刊》2012,(41):326-326
高中历史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课程,古语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足见历史课程的重要性。高中生正是身体和心理全面发育的黄金时期,历史课程恰到好处地切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思考问题,面对学习和生活,更能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眼界。同时,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历史事件和发展进程的学习,能够让他们向往美好,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造就学生勤奋学习的推动力。笔者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应当应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不仅让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高效地收获知识,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4.
荣雄英 《大观周刊》2012,(33):182-18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理由不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郑会秀 《大观周刊》2012,(22):255-255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我认为可以通过学读历史漫画,体验历史的真实与生动、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运用音乐舞动课堂,引发情感共鸣、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到上历史课是一种享受,使其乐学、爱学。  相似文献   

6.
张翔 《大观周刊》2011,(40):167-167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提高认识和运用历史的能力,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现在,历史又即将面临中考,课时没有增加,要教的知识还是那么多,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把更多行之有效地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而比较法就是非常适合九年级历史教学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世明 《大观周刊》2011,(30):106-106
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新课程目标的侧重点也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8.
赵彦牛 《大观周刊》2012,(3):244-244
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他在教授学生国内外历史知识上作用巨大,更能促进学生形成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加之高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历史课程被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但是,如何让课程更加有新意,让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努力,更高效地学习掌握历史知识,这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用最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去更好地给学生传输知识。  相似文献   

9.
朱瑞英 《大观周刊》2012,(12):251-251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王占芬 《大观周刊》2012,(36):139-140
如何让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主要还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积极学习的源泉。所以,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李玉荣 《大观周刊》2012,(49):300-300
如何培养并提高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增加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已经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中化学教师的密切关注。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克服他们学习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最主要的是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入手,重视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要维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挖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蒋丹丹 《大观周刊》2012,(15):250-250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我们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陈文娟 《大观周刊》2013,(5):211-211
在英语教学中,兴趣是关键,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兴趣的培养就是教师能用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更好地开发智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我主要从抓住学生的心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的强化成功感,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四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殷风国 《大观周刊》2011,(20):49-49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刘政元 《大观周刊》2012,(26):251-252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把现代教学的观点、理论及措施传授给受教学者,使受教育者心理得到有效升华?愉快教学是首选的方法。愉快能使学生“乐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愉快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促进学生的精神健康和身心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顺利进行,高效多收的催化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搭上你的“船”,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翁莹 《大观周刊》2011,(40):142-142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4年了,这4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深深感受到历史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以及课堂教学组织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高考也更多的关注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如何拓展课程资源,如何应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潜能,是教学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利 《大观周刊》2012,(49):207-207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只有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伍春梅 《大观周刊》2012,(25):249-249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能积极地游弋于数学知识的海洋.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好、学得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9.
陈景康 《大观周刊》2011,(10):50-5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李国琼 《大观周刊》2011,(32):164-164
初一新生进入中学,面临着课程负担加重,教学内容加深,教学方法相应变化.这时要特别警惕可能出现以往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反而成绩下降。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可塑性大.如何利用这些幼时,结合他们的认识特点,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真学习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搞好初一数学教学.科学地处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