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希娃 《大观周刊》2012,(3):236-236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非常重要,这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口译教学练习中学生产生的问题与错误来分析培养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方法。口译教学中要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让学生兼备有关语言本身的结构方面和与该语言有关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方面这两种知识 ,充分、完整地发挥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3.
郑俊红 《大观周刊》2012,(35):271-271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内涵,在课内、课外进行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传播理论由来已久,爱德华·霍尔被认为是系统研究跨文化传播的“第一人”,后续相关学者对于跨文化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拓展研究,当下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跨文化的传播与文化认知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准确阐释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架构便成为一个基础性的要素。此前阐释大多局限于跨文化传播这一单一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极少能够将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建构系统阐述,因此本文从文化属性、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以及跨文化传播四个板块对于跨文化传播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认为文化属性是产生跨文化传播的基础;文化差异是由文化属性决定的,具有必然性;文化认同则是愈合差异,建构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并逐步发展了跨文化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5.
试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分析翻译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问题,认为翻译是跨文化的活动,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跨语言文化适应性能力的培养;在功能主义翻译论的观点指导下,《闽文化(》英文版)翻译教学不但要执著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探讨《闽文化》的跨文化层面,而且要建立相应的跨文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金传梅 《大观周刊》2012,(43):377-377
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学的关键。教师在传授语言的同时还需同时同步地传授中西文化知识。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的介绍和语言与文化关系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 现代的英语教学除了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语言教学的目的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7.
李旭 《大观周刊》2012,(20):249-250
学习一种语言,交际是目的,语言是方法,文化是背景,我们不但要学习语言本身,更应该了解以文化为基础的交际形式。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不同文化思想,让学生了解英语使用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基础。长文从跨文化交际目的出发,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观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时宏  孙建 《大观周刊》2012,(43):364-364
掌握好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既有利于语言学习,又有利于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符合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提高语言的理解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美丽  蕈欢  吴蝶 《大观周刊》2012,(19):251-25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只有在它所处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所以,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本文联系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实际,阐述了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唐艳艳 《大观周刊》2011,(44):152-153
商务英语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涉及到多个教学环节、多种专业知识,其教学方法与艺术是十分关键的因素。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将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引入课堂。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和商务英语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这不是肯德基"是一组跨文化传播的肯德基广告。本文对这组广告的广告题材、广告画面以及广告风格进行了的分析,认为这组有关肯德基的跨文化传播广告,就其本身而言做到了将本国文化与输入国文化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对受众的影响并不都是那么积极的。  相似文献   

12.
白国龙  高磊 《报刊之友》2013,(9):142-143
陕西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经过在影视剧中运用这种跨文化传播方式,其文化意义与其本土文化场域内的意义不同。笔者从本文化视域与他者角度来看跨文化传播中陕西方言的意义变迁,认为,当前影视剧中陕西方言所建构的文化更多满足的是“他者”的文化想象,而陕西方言本身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文化解释,在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了意义缺损和变化,发生了为塑造文化地理拟态环境,增加生活气息,作为幽默元素充当审丑对象的功能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汪玉玲 《大观周刊》2012,(9):218-218,203
本文首先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阐明了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讨论了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文化教学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目标。文章最后在使读者明确了文化教学的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的前提下重点交流了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代丽娟 《大观周刊》2012,(38):272-27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的形成主要依靠课堂上对听、说、读、写多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来获得的。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在继续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些在之前教学中常常会被忽略的素养。“听”对于学习语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紧密关系的阐述,以词汇选择、句子表达这两个最基本的翻译环节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在汉英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基础上跨文化要素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黄冬梅 《大观周刊》2013,(10):246-246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也就成了高中教育的一大特点,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向重视的素质教育则不得不被忽视。而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冲突的。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教材、报刊、网络及多媒体甚至是考试的试题在培养学生英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17.
魏晨 《大观周刊》2011,(51):16-16,18
语言不是人类万能的表达和思维的工具,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经验到的语言局限性问题。本文以认知为切入点探讨这一问题,认为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是造成语言局限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主张“大副刊”的前提下认为:所谓报纸副刊,就是以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报纸为其载体,符合报纸本身的基本属性,与报纸新闻、广告、资讯相区别,独立传播文学、科学、艺术及其它相关文化、知识、资讯(或传播“大文化”)的一切报纸作品、形式及其版面语言。  相似文献   

19.
段建伟 《大观周刊》2012,(13):230-23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基础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初中英语如何适应转轨要求,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加强英语课堂教学之外,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可以快速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水平。笔者立足于这一现实问题,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精选课外阅读内容,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和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金  张娜 《新闻前哨》2014,(7):71-73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狂欢理论、媒介民粹主义消费与文化工业等四个维度,解析韩剧在国內热播的原因。本文认为韩剧网络消费热是媒介民粹化生产和受众民粹化消费的合谋产物。在"粉丝狂欢"的表象之下,是文化工业生产者对粉丝的成功收编。这为如何提高我国国产剧的受众满意度以及做好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