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教材一共有三篇课文 ,《我们家的猫》是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首先真实具体地描写了大花猫性格古怪 ,又追述了它小时候淘气的事。教学时 ,要抓住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一要真实 ,二要具体” ,告诉学生写文章的时候 ,不要说“假话”、“空话”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真实、具体记叙事物的 ,从中感悟出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我们家的猫》 ,可以采用“读、查、定、达、验”五个步骤来进行。一、读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导读、预习提示 ,读课文 ,读课后思考题 ,读“读写例话”。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训练重点 ,明确…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认识 语言文字训练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例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凭借。“自读感悟——赏读积累——迁移运用”教学模式就是围绕学习语言而展开,努力将课文语言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尝试。 二、操作方法 本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1.自读感悟。 学生自己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语言,感受文章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需读二至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后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读  相似文献   

3.
第二册第五单元共选用了四篇文章:《荔枝蜜》、《小麻雀》、《桃花源记》、《海滨仲夏夜》。其中、前三篇为“教读课文”,后一篇为“自读课文”。根据“单元提示”和四篇文章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一、内容举要1.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内容与特点。内容 :本单元有教读课文三篇 :《读报常识》《消息、通讯》《评论》;有自读课文三篇 :《副刊、文摘》《答记者问》《积累资料、学习办报》。(以下出现课题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重点学习内容是三篇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副》。特点 :本单元为读报单元 ,《读》与其他五篇文章的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课文中有选入的报刊文章和“怎样阅读”的方法介绍 ,举例直观 ,主要靠学生自读。学生要重点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读报方法。积累资料要在读报过程中随时进行。办报 ,要借鉴读报的一些经验办…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和美丽的大自然有关,文质兼美。编者这样编排的意图,不仅想让学生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更是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提供了鲜活的文字材料。《山中访友》是一篇想象丰富、构思新奇、语言清新的优美散文。“我”满怀着好心情,去山中访问那些大自然中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什么。《小山羊》是九义教材第一册中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体裁课文。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以及课文的编写意图,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读思说写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不一样的道理,感悟动物在相互交往中亲切友好的情感,学习创新。二说如何教。为完成《小山羊》一课的读中明理、读中悟情、随读创新的教学任务,拟分五步进行。第一步,引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思考问题。1、引读第一段,重点读好“朋友”、“请”、“谢谢你”,表达出小山羊的感激、高兴的语气。2、看图思考:图上画了哪…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版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三组课文是继“识字学词学句”和“古诗教学”之后出现的,其中保留了原教材中的两篇看图学文《秋天》《我要的是葫芦》,新入选的三篇课文是《难忘的一天》《看浪花》《兰兰过桥》。这些文章都是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大千世界,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充满了童趣和科普气息,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人文精神。根据本组教材内容及其在本册中所处的地位,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以读为本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六篇文章,其中一篇讲读课文是《人类的语言》;两篇课内自读课文是《晋祠》和《从宜宾到重庆》;另外两篇课文三篇文章则是课外自读:《说明文二篇》中的《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美洲“彩蝶王”》及《听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文祯 《山东教育》2005,(10):24-25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学生能正确理解“飞”“夺”二字的含义,感悟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是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运用对比的方法,读议结合,层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小语第八册期终复习题浙江洪志明一、对照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基本要求,逐篇读课文。“怎样才算读懂一篇课文?对即将进入高年级的同学来说,就是要理解字词,读懂每一句话,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见教材第23页读写例话《怎样读懂一篇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围绕“激发自主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题 ,进行了“三读批注式教学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三读” ,是指初读感知、精读引思、品读感悟。它包蕴了多读的内涵 ,贯穿了以读引思、以思求读、以读感悟的全过程。所谓“批注” ,就是让学生用铅笔 ,以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勾出、圈住认为有疑难、有感悟的内容。学生在“三读”中 ,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 ,自学自悟课文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 ,它是局部学习的基础。初读…  相似文献   

12.
《干将莫邪》是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古文自读课文。《教师用书》在“课文说明”中有这样一段引人注目的话:“课文主要是叙述故事,但也很注意通过细节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如课文除具体刻画“赤”报仇坚决,不惜自刎献头的刚烈行动外,还通过他的人头被煮时‘踔出汤中,踬目大怒’这一细节,突出他对楚王的刻骨仇恨。”仔细分析这段话,至少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本文是一篇叙事为主的文章;第二,文章主要刻画的是“赤”的报仇坚决,“赤”是本文的主要人物;第三,文章不但刻画了“赤”的报仇坚决外,还突出了他对楚王的刻骨仇恨。  相似文献   

13.
第一组课文,连同“看图学文”共五篇,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基本要求是:1.掌握字词;2.读懂每一句话;3.能概括段落大意;4.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要求呢?第一步,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得到初步印象。第二步,精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读一层,想一想;读完了,再想一想,以加深印象。第三步,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14.
《山雨》这篇课文如诗般优美抒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林雨景图,是一篇对儿童进行语文综合训练十分难得的佳作。教学时可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情朗读,读中悟情——班级交流”这一教学思路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诵读,精思,感受,充分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人情人景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特定语境读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两类,共124篇,约占新教材课文总量的50%,超过了讲读课文的数量。纵观一至六册课本,讲读课文逐渐减少,自读课文相对增多。至第五、六两册,自读课文均达每册课文总量的60%,特别是在第六册课本中,课外自读课文计十六篇,占了课文总数的40%,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每单元内,总是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课文依次排列,按单元教学要求形成一体。新教材中三类课文的设计和编排,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  相似文献   

16.
《日月潭》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描绘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的重点要放在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词句上,引导学生想像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自感自悟,受到美的教育。教学本课可采用“三步五环式”教学模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从中培养学生感悟文章整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环,…  相似文献   

17.
A、“三读三议”法《一定要争气》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课文。它写的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中学和留学时候发愤读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课文以“争气”为线索 ,结合典型事例 ,展现了童第周这位科学界伟人的风采。我们认为用“三读三议”的方法教学此文 ,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一、速读粗议———懂“为什么要争气”。在生字词教学之后 ,请学生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 ,然后同桌议一议 :课文写了童第周的哪几次争气 ?他是因为什么而争气的 ?通过读议 ,学生会懂得课文共写了童第周的两次争气 :第一次是童第周进中学时 ,由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一幅壮锦》的几点体会内蒙古王增佐一、弄清角色教学一篇课文,先得明白这篇课文在一个单元中充当着什么角色,方可“因材施教”。独立阅读课文是课本中的“星期天”,阅读时,诸项的事情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办,教师不可大包大揽。然而,独立阅读课文又不完全是课外读...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八个字》是五年制第五册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我”是个模样令人讨厌的小女孩 ,生来残疾。除家里人外 ,没有人喜欢“我”。到二年级时 ,一次耳语测试 ,“我”听见伦纳德老师在“我”耳边说的八个字 ,仿佛是一束阳光抚慰了“我”的心 ,从此“我”改变了人生的态度。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 ,是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伦纳德夫人爱的教育 ,领悟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学习重点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在自读中体会、感悟伦纳德老师爱的教育力量 ,“八个字”对小女孩健康成长的深远影响。课前 ,最好是学生自主开展关爱、尊重残疾人 (…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和美丽的大自然有关,文质兼美。编者这样编排的意图,不仅想让学生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更是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提供了鲜活的文字材料。《山中访友》是一篇想象丰富、构思新奇、语言清新的优美散文。“我”满怀着好心情,去山中访问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