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君平 《上海教育》2011,(13):63-63
引入课文《为了忘却的纪念》 师:在龙华烈士陵园碑林区的南壁碑碣,刻录了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手稿。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又发动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1931年1月17日,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五位“左翼”作家并于2月7日秘密枪杀了他们。得知这一消息,鲁迅悲愤至极。  相似文献   

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它是三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左翼作家的革命组织。三十年代初,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面对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疯狂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严峻的现实阶级斗争,要求革命作家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积极投入反文化围剿的战斗。同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经过了一九二八年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30年代文化控制与反控制的政治背景下,左翼杂志《文学》在一年内连出四个专号对付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其“创作专号”所刊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反映现实社会的矛盾和斗争精神,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给30年代沉寂的文坛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新型文学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大批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志士,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反共的两个"围剿",即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在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中,他们查禁书报、封闭书店,通缉甚至拘禁、秘密杀害进步作家,无所不用其极,妄图在文化战线上剿杀革命,以维护他们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左联"的五位作家(白莽、柔石、胡也频、冯铿和李伟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国民党杀害的。1933年,鲁迅先生满怀满腔悲愤,写下了情深意切的纪念散文《为了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前的三月二日,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成立的日子。“左联”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嗣后北方“左联”亦在同年九月十八日在北平(即今北京)成立,武汉、天津,日本东京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分盟、支部或小组。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在党的地下组织的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抗击了封建、买办和资产阶级反动文艺的逆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一篇短小精悍、极其犀利的驳论,也是一篇直刺敌人心窝的战斗檄文。它写于一九三○年四月十九日,发表于同年五月一日出版的《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社会杂观”栏,后收入《二心集》。一九三○年三月二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在这前后,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民进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的时期。当时由徐志摩、胡适、梁实秋等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组成的“新月派”,为了适应这种文化“围剿”的需要,无耻地充当了急先锋。其中自诩为所谓文艺批评家的梁实秋,向反动派献媚取宠,表演得尤为恶劣。一九二九年九月,他抛出了  相似文献   

7.
今年三月二日,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周扬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以左联为标志的“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以伟大的鲁迅为旗手,举起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旗帜,勇敢地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用革命文艺家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新篇章。……三十年代的革命文艺,以它强烈的战斗精神,鼓舞了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广大人民,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是对于三十年代文艺的历史功绩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8.
一、时代背景《一种云》写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当时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坚持卖国政策,帝国主义在我国大大扩张势力。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结成了反革命联盟,疯狂地向人民进行军事上文化上的“围剿”。中国  相似文献   

9.
有关“左联”五烈士被捕牺牲的背景,中学语文教科书及教参都一致强调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但笔者认为有一段重要的史实也不能忽视。1931年1月7日,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取得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他以肃清“立三路线”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十年内战时期的历史特点时指出:“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662页)文化革命深入在文学方面的表现是三十年代新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党领导的左翼文艺队伍在白色恐怖中建立了坚强组织——左翼作家联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五十周年。明年是“左联”五烈士牺牲的五十周年。胡乔木同志在首都隆重召开的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十年代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先驱者用血肉铸成的纪念碑,它与中国人民结成了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它的伟大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胡乔木同志要求我们:“坚持和发扬三十年代左翼文艺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光荣传统,把左翼文艺和左翼文化运动留给我们的战旗举得更高。”在三十年代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激烈战斗中,用自己的血肉铸成中国革命文化的纪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三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央革命根据地悍然发动了第四次反革命“围剿”。当时,毛泽东同志已经被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挤出红军的领导岗位。在这严重的危急关头,周恩来同志(当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朱德同志(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天塌下来擎得起的雄伟气魄和胆略,毅然决然地指挥了中央根据地军民进行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四次反革命大“围剿”的革命战争。他们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采取“诱敌深入”、“声东击西”、“放其头,打其尾”、“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战术,在江西的宜黄南部地区,连续打了两个大胜仗,全歼敌人三个主力师,缴枪万余支,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这是毛泽东同志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央根据地军民创造的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又一奇观。  相似文献   

13.
《自嘲》作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是鲁迅诗作中最为光辉的战斗篇章之一。鲁迅写作《自嘲》的年代,整个中国阶级搏斗空前剧烈;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一九三○年底起,蒋介石反动派即调集重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与此同时,还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空前酷烈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不仅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过多次残酷的军事“围剿”,而且在文化战线上对左翼文化也极尽“围剿”之能事。其手段之酷烈,较之我国历史上的任何封建独裁政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当事者看来,似乎以为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是一定可以‘剿尽杀绝’的了。但结果却相反,两种‘围剿’都惨败了。”与国民党在文化领域的苍白形成鲜明的对照,左翼文化硕果累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左翼文化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奠基性论著纷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对苏区加紧进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界频繁发动反革命文化“围剿”,当时,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斗争都十分激烈。这个时期,在上海,在左联的领导下,文艺界从1930年至以后的几年里,曾多次展开过关于文艺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杀人有两种,一种是用枪杆子杀人,一种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早在三十年代,就紧密配合国民党反动派用笔杆子杀人。一九三七年三月,张春桥又化名“狄克”,伙同伪江西《民国日报》副刊主编、军统特务何勇仁,炮制了反共独幕剧本《匪区之夜》,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宣传科直接控制出版的反动刊物《民族文艺》(月刊)上抛了出来。如果说,在这以前,张春桥充当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马前卒,躲在“三月的租界”里,抛出一系  相似文献   

17.
自嘲这首诗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和“一·二八”之后加紧向华北侵略,中华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国民党反动派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卖国求荣,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实行残酷镇压,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的第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在文化领域进一步采取法西斯措施,强化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对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文化运动进行旷古未有的压迫和摧残。“文禁如毛,缇骑遍地”,进步作家横遭迫害。鲁迅所受的迫害尤为酷烈,他的著作不但被禁止出版,连出售他著作的书店也被捣毁。鲁迅当时正处在被通缉之中,完全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他在这一年十一月七日给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信中愤慨地说:“近来很想写点东西,可是什么也不能写。政府和鹰犬,把我们封锁起来,几与社会隔绝”。但是作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鲁迅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这篇杂文里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深刻而生动地分析了梁实秋这条“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丑恶嘴脸,痛斥了他污蔑陷害革命作家的卑劣伎俩,从而打击了为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打头阵的“新月派”。这是反文化“围剿”斗争中的一篇战斗檄文。文章的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一个省略了主项和联项的A判断,即“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为了充分揭示谓项概念的内涵,在“走狗”前面连用了三个限制词,使概念十分明确,显得判断精  相似文献   

19.
“邓当世”是鲁迅曾经用过的笔名之一,对这个笔名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以“遁”的谐音作解释比较妥当。“遁”,在绍兴一带口语中,除了指逃遁、避开,还有本领高强、变化多端的含义。“邓当世”的“邓”是包含了这几种意思在内的。“邓当世”笔名使用于一九三四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加紧“军事围剿”,一面又在“文化围剿”中采取图书杂志“检查”的策略,对进步作家进行残酷迫害,禁止出版鲁  相似文献   

20.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选自《集外集》时代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占领我国东北三省,正向华北步步进逼。而蒋介石反动政府却一面坚持推行卖国投降主义,一面加紧对中国共产党及革命人民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和文化“围剿”。鲁迅这时在上海从事无产阶级革命文化活动,是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主要目标。一九三○年,鲁迅参加“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