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级新华书店是图书发行行业在基层的主渠道.多年来,县级店围绕教材教辅发行做了大量工作,教材教辅已成了维持县级店图书发行工作快速稳定发展的经济支柱.据粗略统计,现如今在县级店的图书销售总额中,教材教辅少则占80%,多的则高达90%以上.不难想见,以大量压缩教辅读物为重点的"减负"令的推出,对县级店的图书销售无疑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当然,"减负"并不意味着教辅市场的消失,只要有可能,县级店就要千方百计地去满足广大学生对教辅读物的需求.另外,充分发挥新华书店的规模优势和品种优势,通过扩大门市发行抑制图书销售额的下滑,也是"减负"后县级店在搏击图书市场中应当着力把握的.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针对目前的市场状况,县级店的图书发行工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阿歇特发行公司隶属于阿歇特图书集团,是法国最著名的图书和杂志发行机构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852年由路易·阿歇特在巴黎里昂火车站创办的名为"火车站图书馆"的零售店.从1913年开始,从属于阿歇特出版社的发行部门开始向法国以外的发行市场进军.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阿歇特出版社和它的发行部门不断壮大,成立了阿歇特图书集团和阿歇特发行公司.  相似文献   

3.
我国图书业的发行业务基本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分为"主渠道"--新华书店;"二渠道"--各类民营书店;出版社旗下的社办发行.在图书销售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之前,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上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然而,随着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新华书店赖以生存的政策优势正在丧失.在图书竞争,尤其是教辅图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能解决好发行这个问题,谁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出版发行研究季刊》最新报道:从1985年至1995年这十一年间,美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文献在整个大众媒体出版发行中继续增长,图书发行内容多半偏重娱乐、休闲和非创造性主题范畴。由于美国书商看中的首推有发行市场的图书,所以发行商就极力增加娱乐、休闲图...  相似文献   

5.
安华 《出版经济》2004,(7):66-68
打破传统界限 美国图书出版业有一类大众市场纸皮书(mass-market paoerback)广泛受到欢迎,无处不在,其特点是订价低,每册1-5美元,发行量大,许多书发行上百万册.1995年总销售14亿5500万美元,占美国图书市场7.47%,发行数量为5亿2760万册,占图书总发行量22.57%,2000年发行15亿5920万美元,2003年17亿2800万美元,因此,也就有一批大众市场出版商(mass-marketpaperback publishing),主要出版各种类型的纸皮书,同时也出版一部份精装书,通过书店和非书店渠道发行给大众和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6.
打破传统界限 美国图书出版业有一类大众市场纸皮书(mass-market paoerback)广泛受到欢迎,无处不在,其特点是订价低,每册1-5美元,发行量大,许多书发行上百万册.1995年总销售14亿5500万美元,占美国图书市场7.47%,发行数量为5亿2760万册,占图书总发行量22.57%,2000年发行15亿5920万美元,2003年17亿2800万美元,因此,也就有一批大众市场出版商(mass-marketpaperback publishing),主要出版各种类型的纸皮书,同时也出版一部份精装书,通过书店和非书店渠道发行给大众和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某些出版社,选题论证的程序大体如下:先由编辑提出选题设想,社里在确定了该选题的社会效益和出书范围的前提下,再根据发行部门对当前的市场状况分析,以及该选题的内容、市场定位、定价和出书时间等方面的意见,最后决定该选题的取舍.一般情况下,发行部门的意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由发行部门全权决定选题的情况),这是因为发行部门比较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承担图书发行后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从理论上讲,选题经发行部门认可(起印数有保证),即意味着图书开印后便可产生出版利润,而该利润在结账后计入编辑相应的工作量中,即使今后图书销售情况不佳、甚至报废,也不用编辑承担相应的责任,而顶多只是推迟了结账时间.一些出版社还规定图书销售达到印数的80%就可结账,这样社里或发行部门所承担的风险就更大.  相似文献   

8.
浅议调整和优化图书发行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图书发行管理体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大流通、大市场的出版物流通格局.但是,由于多年形成的传统管理思想的"惯性"作用,我国的图书发行管理体制改革无论是深度和广度,还都与市场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如全国新华书店系统的产业结构问题就比较突出,已经影响和制约了图书发行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因而笔者认为,改革和深化我国图书发行管理体制,应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因为结构是体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图书发行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就比较集中地反映在结构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外国书商如何进入美国图书发行市场?获利程度、风险如何?他们如何尽快出售图书又立即得到资金回报,如何包装图书?这些都是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在6月上旬刊指出,进入美国市场的国外书商常常忽略了"寄售"这一销售方式,从而失去了在美国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的销售途径.此期,本刊继续列出一些国外书商进入美国市场的误区,供业界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说到图书营销,一般都认为是出版社发行人员为了扩大图书发行量,通过一系列推介、宣传和造势活动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引导读者购买图书的行为.并且还认为图书营销策划是在图书已经或即将出现在市场上时,完全靠后期针对图书内容、作者等策划出一系列宣传推广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换言之,判断图书营销策划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发行人员或市场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一支强大的市场营销策划队伍被认为是找到的"短板",组建高素质的团队后就可以让图书营销策划的难题迎刃而解.本文对此认识进行再解读,意在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图书营销的体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益在《中国出版》1993年11期上说,美国出版业依据图书产品,销售市场的性质以及进入市场的方法把图书分成十类。所谓图书产品性质指的是图书的用途(一般阅读用还是供学校教课用,一般消闲用还是求知用),图书的制作和外观质量(硬皮书或软皮书);销售市场的性质指销售对象(读者);进入市场方法即指发行方式:出版社自办发行、直接销售、通过批发公司、书店等。 十类书:普通书籍、宗教书籍、专业书籍,大众市场纸皮书、图书俱乐部读物、邮购出版物、大学出版社读物、中小学教科书、大学教科书、预订工具书。 从美国的图书分类中,有些什么可供借鉴呢? 一,我们能不能试办图书俱乐部?图书俱乐部可以看作是出版业的一个部门,一种销售图书的方式,一条发行渠道。它2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美国有各种类型的图书俱乐部150多个,会员达700  相似文献   

12.
市场与政策共同催生联合体 发行体制改革是联合体诞生的直接动因. 1982年以前,各出版社将所出版的书籍统一交由新华书店总店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总发行,而不能委托第三方或自办发行.1982年实行"一主三多一少",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图书发行行业(但仅限于零售业),出版社也从此取得了自办发行权和本版书的总发行权.1988年"三放一联",即放开渠道、放开购销形式、放开折扣,联合经营,极大地活跃了图书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9月1~3日,作为2005BIBF主宾国文化活动的主要部分,由法国国家出版局主办的以"对比中、法图书出版与发行"、"著作权,版权与版权贸易"、"人文社会科学出版:中、法图书版权贸易与出版"、"生活的艺术图书:版权贸易与中、法两国‘生活的艺术'出版"为主题的四个论坛在北京召开.中法两国出版业界的高层代表就两国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法国出版商协会主席塞尔日·爱热尔的发言,对国内了解法国目前的图书出版与发行市场有所帮助.2004年,法国的出版社出版了6.5万种图书,其中3.3万种是新书.版权转让收入达1.05亿欧元,销售图书4.36亿册.  相似文献   

14.
钟文倩 《中国编辑》2005,(1):78-80,85
自《广州日报》在1991年为了规避邮政发行的诸多弊端、适应报纸的"早茶战略、扩版战略和市场战田各"而尝试自办发行之后,许多综合类报纸都相继建立了发行公司或类似部门,自办发行由此风靡全国,并取得良好效果。根据2003年颁布的《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外国投资者(包括外国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我国市场上从事图书、报纸以及期刊的零售业务已经一年有余,并且按照规定,其在2004年12月1日将进一步获得开展图书和报刊批发业务的资格。尽管在《办法》出台的初始阶段,外资持观望态度,但是没有人会怀疑这种"冷落"只是暂时的,其背后的热情不久必将显现。  相似文献   

15.
打开报纸、杂志等相关媒体,有关国有发行与民营渠道之间"恩恩怨怨"的报道就总是接连不断.民营书业机制的灵活性、市场与服务意识等多方面为国有发行渠道所欠缺的市场"素质",广为业内人士所"传唱".在2003年9月26日正式实施<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之后,随着民营资本可以单独运作图书的总发行与批发业务,民营书业信心倍增.但外部形势却不容乐观,因为这一规定颁布的大背景是,中国要在入世一年后,即在2004年年底,放开出版业零售领域,三年后,放开出版物批发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从2003年9月1日起,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新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在这个规定当中,不再将原来出版物总发行权和批发权的准入条件限定在"国有"资本.这就意味着只要民营企业具备一定资格就可以申请出版物的国内总发行权和批发权.目前国内已有文德广运发行集团、国铁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时代经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英特颂图书有限公司、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广东天林华翰公司等几家民营企业取得了总发行权.预计年内还将有5~8家民营企业获得此项资格.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统计,仅2001年我国全国发行图书就达156亿册,发行报纸350亿份、期刊杂志29亿册,总营业额接近660亿人民币,而这还只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市场的两年前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杨实 《出版经济》2003,(11):42-45
近十年来,图书市场形态发生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再加上"二渠道"的不规范竞争及盗版图书的冲击,不少地区新华书店效益大幅滑坡,甚至一些出版社的日子也不太好过.目前,我国城市图书市场已处于相对"饱和"状态,市场"空挡"不多,而在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的发行码洋及利润中,对农村(本文所述的农村是指除大中城市及县城以外的地区,包括小城镇在内)的发行大约只占1/3(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1996年全国城乡图书零售比重75:25.1997年城乡比重为74:26①),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农村图书市场具有开发潜力,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对我国出版发行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如果说电视的发展需要靠"生产"观众,那么加强农村发行就需要"生产"读者,即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农民的读书习惯,培养较多的爱书人、读书人,培育成熟的容量更大的农村图书市场.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近20年的发行体制改革,"一主三多一少"的目标基本实现,观察今天的中国图书发行市场,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繁荣与泡沫、国有与民营、书店发行与自办发行、寄销与退货、折扣与货款的矛盾,始终缠绕在业内人士的心头.境外资本的虎视眈眈,新生代出版物的默默蚕食,尽管加入WTO还不可能在近期内影响中国图书市场格局的变化,但是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毕竟加剧了业内人士的焦虑,在某种意义上也激化了中国图书发行市场贮积已久的矛盾.中国图书发行市场明天会怎样,这一问题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教辅图书无论在图书零售市场还是系统发行市场都是份额最大的一块蛋糕.据统计,2001年我国大陆566家出版社就已有528家进入教辅出版领域,近两年来这一数字又有所攀升.教材教辅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如此,许多出版社对教辅图书的出版情有独钟,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