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隆联盟连续十一年发布美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显示,高校在线教育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表现为:在线课程注册学生数持续增长,在线教育质量逐渐被院校主管认同,大多数院校将在线教育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半数以上院校提供在线学位;高校在线教育实践体现出了性质、规模和层次方面的差异性;在线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在线课程学生的低保持率,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教师缺乏对在线教育的认同与投入,用人单位对在线教育缺乏认可等。MOOCs等热点事件对在线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左右不了在线教育整体发展态势,也不能解决其面临的主要障碍。在线教育发展需要站在数字化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转型的高度,从整体上认识其重要性;热点事件经过短暂的"扰动"之后最终将回归到整体发展轨道;各类院校应尊重在线教育规律,结合自身目标和特点选择不同发展道路;中国在线教育需要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际资讯     
第17届斯隆联盟在线学习国际年会将在美国举行第17届斯隆联盟在线学习国际年会将于2011年11月16日至18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大会的主题是新媒体生态下的在线学习、教学与研究,大会将关注以下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实践:K-12在线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支持;开放教育资源;学习有效性;技术与新型学习环境;学生服务和学习者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威 《成人教育》2015,35(3):6-8
2014年4月,耶鲁大学在线教育委员会发布未来耶鲁大学在线教育发展战略报告,该报告分耶鲁大学在线教育的历史发展概况、未来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等六部分.通过梳理耶鲁大学在线教育的历史,作者发现耶鲁大学在美国高校在线教育领域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沿革过程.文章从在线教育历史回顾、在线教育战略目标、在线教育战略措施和在线教育保障系统四个方面对未来耶鲁大学在线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4.
国际     
《中国科技奖励》2010,(4):10-10
<正>九位华人科学家获2010年美国斯隆研究奖日前,美国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10年获得斯隆研究奖的青年学者名单,9位华人科学家榜上有名。斯隆研究奖由斯隆基金会自1955年起每年颁发,专门奖励科学领域最杰出的年轻教授,其获奖者来自美国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斯隆联盟,自2002年起就开始对美国在线教育进行年度调查并发布调查报告.该机构2013年报告聚焦在线教育的最新发展形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调查了美国“慕课”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阻碍“慕课”发展的因素.中国高校要把握住“慕课”给高等教育带来的重大机遇,就要采取措施发展“慕课”.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充分认识“慕课”在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制订“慕课”发展的战略规划,调动教师参与“慕课”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慕课”的评估系统,建立“慕课”被认可和接受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在线教育发展迅猛,受到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煤炭职工在线教育需求迫切,但煤炭高校在线教育发展滞后,已严重削弱了煤炭高校对社会教育尤其是对煤炭行业教育的影响和引领。面对煤炭高校开展在线教育的严峻形势,结合煤炭主体专业在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从人本化、规范化、弹性化、混合化、专业化、优质化和高端化等方面,就煤炭高校开展在线教育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煤炭高校开展在线教育的努力方向,希望能够为煤炭高校开展在线教育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为什么”和“如何”提供特殊价值的视角,探寻美国高校在线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征,分析了我国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积极创建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研究生英语在线教育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全球商学院的发源地,商业管理教育影响深远。文章以哈佛、沃顿与斯隆三所美国著名商学院为例,探讨、归纳并分析美国著名商学院的定位及其发展战略上的共性特征,以期为我国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高校的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事物成功有其必然性,必然是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哈佛与斯隆二所美国著名商学院为例,分析了美国著名商学院高水平教育教学的六个具体方面,这对我国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高校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事物成功有其必然性,必然是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哈佛与斯隆二所美国著名商学院为例,分析了美国著名商学院高水平教育教学的六个具体方面,这对我国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高校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凤玮  周川 《江苏高教》2022,(11):71-76
为提升欧洲高校在线教育质量,《欧洲在线教育质量保障评估框架》于2019年出台。该评估框架既保留了《欧洲高等教育领域质量保证标准和指南》的核心指标,重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同时又针对在线教育的特点,突出了“学习分析”的理念和技术,提出了数据驱动的在线评估、设置评估最低标准、保证各高校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一系列新方法。该评估框架的出台,对于欧洲高校在线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有显著意义。中国高校在线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亟待加强。为此,《欧洲在线教育质量保障评估框架》对中国高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育追求卓越的在线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在线教育评估框架、细化在线教育质量评估的最低标准、改进教育信息技术,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线教育重新定义了教与学发生的空间场域,是一场基于信息技术并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革命.后疫情时代高校在线教育发展面临着疫情常态化的客观机遇、发展在线教育的政策机遇、Web3.0时代的技术机遇.但后疫情时代高校在线教育发展也存在着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学模式问题、学生新旧数字鸿沟问题、学校在线教育资源供给问题.为此,后疫情时代高校在线教育的发展应转变在线教育的"补充"地位,多措并举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教学体系,破解"新旧"数字鸿沟,扩大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13.
信息     
《天津教育》2013,(12):15-16
中国高校将面向伞球免费提供在线教育课程去年以来,“夫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rOpenOnlineCourses)在全球必起。美国麻省理二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了非营利在线教育甲台——edx,向全球免费提供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很多世界一一流大学也纷纷行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两国在线教育合作的影响,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高校在线教育合作模式的新路径。通过梳理当前中俄高校在线教育合作的原因,从政府—企业—高校三个层面分析并提出高校在线教育合作的新模式,为高校在线教育明确目标、完善措施,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陈琪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90-94,F00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追求卓越和坚持公平是美国教育的主旋律。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在线教育在美国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在线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变奏和超越,以个性化与公平为目标,诠释质量与公平兼顾的教育诉求。美国的在线教育活动如火如荼,美国政府、学区学校及教育组织等非常重视在线教育的应用,通过立法、出台报告等积极投身于中小学在线教育的浪潮之中。美国在线教育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公平地为边缘群体提供优质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日益受到美国学生的青睐。在线教育已经成为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美国在线教育的举措可为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商学院MBA教育在全球的商业管理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影响着全球MBA教育。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与斯隆管理学院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通过以哈佛、沃顿与斯隆三所商学院为例,对美国著名商学院课程设置上特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以期为我国财经类高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辛永涛 《教师》2014,(11):24-27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慕课在线教育的发展情况,慕课在线教育的教学模式,慕课的优势与不足。然后,结合慕课时代对传统高校的挑战,论述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5,(6):18-24
结合2014年和2015年的斯隆报告,以"等级改变"为关键词,勾勒2013-2014年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将网络高等教育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高校比例上升,网络学生注册人数年增长率下降且保留率下滑,MOOC的普及及其作用尚不明朗,网络高等教育纪律约束不足,网络教学效果下滑。  相似文献   

19.
王春艳 《成才之路》2021,(13):14-15
高校在线教育面临一些考验,如在线教育平台呈现两极化趋势、使用过程中问题百出、在线教育有时难以实现公平、教育界自身存在一定争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宏观调控网络平台,实现良性竞争,网络平台要简化操作界面,注重功能实用,同时政府还要提高在线教育扶持力度,引导高校运用5G技术助力在线教育,提升在线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全国性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成立于首届中国慕课大会,在中国慕课十年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与各高校的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组织为慕课与在线教育教学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发展作用。本文回顾中国慕课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了智能在线教育等未来高等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