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想必每个人都曾听过,甚至亲眼看过"蚂蚁运食"的情景,那你的感受如何呢?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经历和感受吧.那天百无聊赖的我在院子里寻觅好玩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给学生传授学习思想,让"有限"的课堂生成"有效"的课堂,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结合日常教学,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感受. 一、提炼思想,思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舒婷作为一个极具个性的审美主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意象表现方式立于诗坛.她的诗,典型体现了时代与自我的统一.在诗歌的抒情形象里塑造的每一个"我"都是独特且个性化的.她的诗蕴含了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开创性地以个人的眼光从"我"出发来观察世界和抒发情思,不是为了重现世界,而是显示自我对世界的感受、看法,是纯主观化和心灵化的,表现了"大我"和"小我"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4.
我就"商不变规律"的教学内容,进行两次试教.两次试教给了我很多启发,经历了不同教学追求下的课堂感受.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魏兵南下,行军途中,天气太热,无处找水,人人口干舌燥,渴不堪言.曹操即对众将士说,前边不远有梅林,将士们听说后,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淌了出来."望梅止渴"之成语亦由此而出,现用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看到这则小故事时,我不禁想起了我在两个平行班教学<认识整千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认识并体验一万"的教学经历: 教学片段一: 一、直观感受"一万"的大小 播放光盘(长春体育馆),让学生仔细看画面内容,收集信息. 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个体育馆后的感受,直观感受"一万"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烦恼?烦闷苦恼也.如今的孩子的烦恼究竟是什么呢?怎样化解呢?如果不能对症下药,空谈能有什么用,关键是先让孩子们"掏心掏肺"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于是,我打算先从我的学生入手.  相似文献   

7.
"笨"之我见     
我的一位同行前辈曾说过"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当时很感吃惊,不可思议.但在自己任教十多年之中,细细品味,颇觉此言意味深长,别有感受.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新课的序曲,好的序曲不仅给学生带来亲切、新鲜的感受,而且能诱发学生探索的愿望,使他们很快进入"我要学"的最佳状态,这样使他们觉得以学英语为乐,不觉得枯燥无味.在高一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是采取如下方法导入新课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一.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能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2.运用生活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突出"第一次"带来的特有的感受及获得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品味"第一次"带给自己的感受,丰富细节,并写下来.  相似文献   

10.
韩康宁 《贵州教育》2007,(23):42-43
谈到地理教学,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难"--课堂气氛难活跃,空间思维难拓展,地理活动难开展,地理成绩难提高.究其原因,除客观因素外,我们教师的主观努力也还做得不够.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地理教学同样能够"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震震撼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温家宝总理慰问北川中学师生时,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以此勉励复课学生在磨难中要更加坚强.那么,"多难兴邦"有何深刻的内涵?在我的学生视野下,是怎样解读的呢?于是,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围墙"外的语文课,感悟它里面的辩证关系,同时感受中国人的坚强.  相似文献   

12.
当下,感悟体验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时尚.课上,学生还没读几遍书,教师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你的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有时还一阵穷追猛问:"你还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体会或感受?"事后美其名曰"感悟".学语文重在培养"语感",其中的"直觉',很重要,而这种"直觉"有时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我称之为"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学具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得到感性认识和感受、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学具的作用呢?我认为在学生操作学具时,教师要注意对"时""量"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教材编排讲求"文道结合",以正面的形象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许多正面的形象,目的是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学生道德认识中注入良好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课文主人公的对立面,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反比",我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降低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25日,在"浙派名师小学数学专题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有幸欣赏到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执教的一节"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中所选用的数据,都来自5·12汶川大地震.朱老师带领学生透过一组组真实的数据,感受数学的魅力,感受生命的意义.在感伤的音乐中,下课铃声轻轻响起,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朱老师带来的,是一节有生命的"折线统计图"!……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学>2010年第11期刊登了拙稿<写作点子何处寻>,该文初衷是想解决教学文稿写作"写什么"的问题.今天我想就"怎么写"谈一点个人的感受.初学撰写教学文稿的老师,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五个一".  相似文献   

18.
"魔术"止哭     
已是小班开学的第二周,以王琛为首的几名幼儿来园时仍大哭不止.为了让他们感受上幼儿园的乐趣,我找来了几张白纸对他们说:"你们谁不哭,我就变魔术给谁看."一个孩子听说变"魔术",马上不哭了,好奇地看着我.我学着魔术师的样,神秘地抖了几下纸,然后将纸按在墙上,嘴里不断说着"变",手里很快地叠出了飞机.我又拿出第二张纸对他们说:"你们还想让老师给你们变什么?"有的孩子说小猫、有的孩子说小鸟、有的孩子说小狗,还有的说军舰等等,我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鼓励小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他们充分感受时代气息、抒发真情实感的机会,以求彻底改变小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无话可说"的局面,我进行了小学"时事作文"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改的"重头戏",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与作文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走进新课程,使我对本校作文教学特色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受.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