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志蓉 《大观周刊》2011,(26):141-141
作文材料的选择,从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低。选材应遵循下面三条原则: 一、材料真实 “真实”是指选择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它要求我们选择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行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但一些同学总喜欢在作文中胡编滥造。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杂文是文学的一个品种,遣词造句十分讲究,但它的语言与诗歌、小说、戏剧的语言并不完全一样,根据这一文体“杂”、“文”、“小”三个特点,其语言自有不同于其他文体作品的特色. 杂文内容“杂”,篇幅“小”,这就要求它的语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杂文不难写,只要掌握好“三段论式”就是了.这里所指的三段论式,大抵是开头引出一个可资生发的由头作“兴”;然后撷取报章杂志上某些相应的材料加以印证,过渡到发挥和议论部分;最后用点睛之笔带出几句警策总其成.于是功德圆满,大作告成.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如果杂文真有程式,那就不是战斗的杂文,而是杂谈八股了.内容决定形式,杂文利似匕首,快如投枪,具有短小、泼辣、犀利和明快的特点,正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体现,是因为杂文的特点在于“杂”.这个“杂”,除了要求题材广泛,内容的“杂”而外,当然也要求形式的“杂”:短小精悍,还要不拘一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法制日报》2003年1月3日周末专刊上的《打肿谁的脸》,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体裁类二等奖作品。这是一篇杂文稿。它的获奖,从写作上来看.有下述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是选材严格,开掘深刻。杂文的触角可以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角落,可以选择和运用的材料是十分广泛和丰富的。然而,杂文不能随便选用一些材料来就事论事,而要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那些能代表某种思想或反映某种倾向的典型事实,来说明比较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杂文,既是一种议论文,就必须要议论到事情。 杂文既是一种带有文艺色彩的议论文,它所议论的事情就应该是有些趣味的。 我们所说的“趣味”,不一定是“逗乐”。在这里,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趣味”的含义:令人有新鲜感的,有社会影响的,能引人思考的,给人幽默感的。如果我们在文章中例举的事情、议论的事情具有这样的特点,那就必须是吸引人的,这也就是“有趣”了。 一般来讲,杂文用以引发议论的,总是一些事情。杂文的话题,起头的时候常常举事例为由。杂文写作上,管这种事例叫“由头”。即话题的由头,议论的由头。这是杂文产生事趣的一个因素。另外,杂文在论说和使用论据的时候,为了使文章富于雄辩,并且深入浅出,也为了使议论富有形象感,并且鲜明  相似文献   

6.
吉林长春的《杂文选刊》是一本办得很不错的杂志。我是它的一个老读者:这本杂志办了18年,依然保持了办刊的宗旨;“我们深知杂文是一种爱,在它跳动的火焰上,有着杂文家的一片热肠.有着黎民百姓的一份期待。”“坚持说真话,抒真情,讲真理。”做到这“三真”,真是很不容易。因此我很愿意读它。在许多报刊杂文不大景气的今天,  相似文献   

7.
吴冀平  李行 《中国广播》2006,(12):53-54
眼下,媒体与媒体之间,广播与广播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这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广播文艺节目的创优工作,把每一档文艺节目都当做创优精品来做。那么怎样做好广播文艺节目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把握。1.围绕“和谐”,讲求“三性”,把好选材关。选材,就是确定选题,这对做好一组文艺节目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基础,它决定节目所要涉及的内容,那么应该怎样去选材和确定选题呢?首先,要强调知识性。听众通过广播收听文艺节目,总是想得到些什么,要有所收获,这是广播文艺与家庭音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新闻史上,杂文是一种具有光荣战斗传统的体裁,它萌芽于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时期,并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杂文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鲁迅先生是一位最伟大的奠基者。他的作品不仅极大地充实了杂文的内容,“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而且也无比地丰富了杂文的形式,使它成为绚丽夺目的艺术之花。认真学习鲁迅的杂文,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拟从表现方法方面,着重探讨鲁迅杂文的成就,看看作者怎样根据战斗的、生活的要求,运用着丰富多采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杂文是一种说理文,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说理是可以说得很富有趣味的。 我们这里说的“理”字,是“道理”“事理”的意思。越是好的杂文,越是富有理趣。把道理、事理说得有趣,是杂文的一个长处,或者说是杂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的技巧。 人们平常有句口头语:“你说话得讲点儿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理的方式方法。下面,我们就先从几种逻辑来谈谈杂文的理趣。 一、形式逻辑的理趣 形式逻辑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它会让你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下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无论它怎样发达富有,怎样自由民主,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足的缺点。为了弘扬正气、抵制邪风,这就需要采用杂文来揭露弊端。正如无论怎样光辉灿烂的阳光、无论怎样万里晴空,总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总有阳光下的阴影。我们需要发现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需要发现阳光下的阴影;因为我们希望生活的更美好,希望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灿烂的阳光里,这样杂文就有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1.
探讨杂文的基本特征,确切地把握这一文学体裁的思维特征和艺术特点,对于掌握它的创作规律和艺术技巧,是非常有益的。否则,便可能陷入盲目,无法有效地做好创作准备,顺利地进入写作过程。对于杂文基本特征的认识,历来存在着分歧。有人说,杂文的特点就是“杂”。有人说,其特点“是以讽刺的笔法对于时弊的攻击”。有人依据毛泽东同志的片断语言,说杂文的特点是“冷嘲热讽,隐晦曲折”.  相似文献   

12.
杂文的类型     
在《杂文的概念》一文中,作者曾为杂文试下定义,指出它是“以议论为主,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的文学小品”。不仅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写法不拘一格,而且体裁也是相当繁多复杂的。过去有人认为“文体之散杂者,不足以分立各体,总称杂文。”其实在“总称”下面,确实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类型。鲁迅谈过这个问题,指出:“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虽然归类相当困难,但为了全面深入了解这一文体的特点,探明它的源头、流域范围,掌握各种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在谈杂文写作之时,都谈到“闲笔”。闲笔不“闲”,它确是杂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手法。 但是,什么是闲笔?又很少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在这里,我们尝试给它作这样一个概括:作为杂文的闲笔,是这样一种笔触——它是离开论述、论证,或者未参与论述、论证的文字内容,但又并非是离题之笔。 显然,闲笔是相对于“正笔”来说的。杂文的正笔,就是围绕主题,直接展开论述或论证的文字内容。这么看来,正笔是杂文不可缺少的内容,而闲笔往往可有可无。然而,如果我们单看一篇杂文,一旦其中写进了闲笔,就又并非是赘笔。它实际上是正笔的辅助之笔,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杂文是文艺性评论,形象的说法是“诗加政论”(瞿秋白语)。缘此便想到“诗之六义”。如果不嫌附会,杂文似可作同样的概括。亦曰:“风雅颂赋比兴”。 一 杂文姓“杂”而性“辣”。杂文的特点在于“杂”,不仅意味着题材的杂,而且笔法形式也杂。有杂,才有异彩纷呈;有杂,才有不同的格调;有杂,才有一片生机;有杂,才有无穷的创造和这种变化万千的美好世界。所以杂文是文学,属于“美文”中的一种。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特地提出过,“杂文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无愧于厕身作家之林的杂文大家,可谓“岐王宅里寻常见”。但是“杂文不辣,味同嚼蜡”,辣体现其功能和性格。因此有位知名的杂文名家认为“杂文是四川菜”。为什么?恐怕是由于杂文带刺者居多罢。讽刺总有辣味,这是我国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杂文无疑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优美的文体。它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是议论性文学,过去,我们总结它的特点,大多是从外部特征上看,一般不外乎短小精悍、尖锐泼辣。如果从内在结构上看它的审美特性,“战斗美”应是杂文艺术特征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一提起杂文写作,有的同志就认为杂文是战斗性、批判性的檄文,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是匕首、是投枪,因而总是片面强调杂文的“火药味”。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在理论上是不可取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首先,从理论上看,片面强调杂文的“火药味”,不符合杂文的本来意义。所谓杂文,它既是战斗性的文体,又是文艺性的政论,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纵观历史,杂文写作既有“投枪”、“匕首”,也有“仁丹”、“薄荷”。有的是对旧事物的讽刺、针砭,有的是对崇高事物的歌颂、褒扬。以鲁迅、邓  相似文献   

17.
杂文这朵花,近几年来,在各报刊杂志上,日见繁茂。为了让这朵带刺的玫瑰开得更加鲜艳,研究一下杂文的写作,似并非无益。在读书、写作之余,拉杂记下了下面这些杂文的杂感。最早的杂文关于杂文的释义,在古代一些文学评论著作中,也偶尔有所论及。刘勰的《文心雕龙》,曾有专门一章论述杂文。刘勰认为杂文是“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暇豫”,是闲适安乐的意思;“末造”,则是等而下之的别称。在刘勰看来,杂文不过是文章的末流,或是文人学士们的安适之作。他还具体考察了杂文包括的范围:“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  相似文献   

18.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在当今新闻评论园地里,盛开着一株惹人喜爱的奇葩──专栏小言论。1980年1月2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小言论专栏与读者见面,紧接着各地报纸相继开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小言论专栏,并已成为这些报纸的“拳头产品”。这些小言论虽不是杂文,却有着浓郁的杂文味,仔细品品它的杂文味对我们提高小言论的质量大有好处。杂文味之一:笔墨精粹画形象小言论在引用事实由头或介绍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要描写人物的形象。不过,由于篇幅所限,它只能勾勒一个比较概括的形象,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能入木三分,画出…  相似文献   

19.
现在报刊上发表的有些新闻评论,论题是好的,立论也正确,可是由于构思平庸,写得四平八稳,读者对此不青睐。检查其中的原因,其一,就是作者在写作中缺乏独到的艺术构思,没有运用独特的艺术方法。 在此,我想到了鲁迅的杂文创作。鲁迅杂文的取材一般是“平常的”,“平时谁都不以为奇”,“谁都毫不注意”的生活现象。可是这些生活现象一旦落入作者的思维坐标,就化为玲珑剔透的艺术珍品,读后令人回味。这奥妙何在?大师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一文中有所披露:“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归纳鲁迅杂文的写作方法,这是其杂文艺术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的精义是,写人写事不虚构,不夸张,只将其精髓,特点勾勒出来,进行凸现、突出和放大。这给新闻评论写作以启示,新闻评论在论理时,亦可抓住论题,将其蕴藏的道理的精髓和特点“特别一提”,进行凸现,突出,放大,同样“就动人”。  相似文献   

20.
杂文六弊     
写杂文本来不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许多杂文家,竖旗文坛,横扫千军,誉满当世,而现在弄得有点玄,坊间出书。大学讲义、名人演讲,喋喋不休地谈杂文作法,似乎写八股,怎样破题,怎样起讲、入手、起股,怎样束股;一些杂文说教,也诌些“短小精悍”、“因小见大”、“尖锐洗炼” ,“匕首投枪”之类的天经地义、不说也明的多余话。所以写杂文的,拿起笔来,如扛千斤之椽,惶惶然不知所措。况且杂文界有一种通病,如谈“针砭时弊”,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罗列一大堆。杂文需要“针砭时弊”,李夫说报纸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