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宇航员     
《中国科技信息》2013,(22):27-27
《图灵新知:我是宇航员》作者若田光一是日本著名的JAXA宇航员.他采用问答的方式,讲述了宇航员的训练以及在宇宙中的生活。如怎样驾驶载人航天器,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吃饭、洗澡、上厕所,在太空里可以养宠物吗,等等。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飞船在茫茫太空飞行过程中,宇航员为完成某项科学试验,或者为排除飞船因遭“太空垃圾”撞击而发生的外部故障,或者为修理其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等,需要离开飞船到舱外进行太空作业。那么,宇航员是怎样在太空“行走”的呢? 宇航员在太空的所谓“行走”,实际上是用安全索紧紧地与飞船联接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太空生活     
众所周知,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和地球上是不同的,那宇航员在太空究竟怎样生活呢?  相似文献   

4.
宇航员,多么吸引人的字眼,许多年轻人都企盼有朝一日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因为,太空充满着奥秘和魅力。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在太空中击败对手美国,从广大青年中招收了一些身强体壮的小伙子,名为进行宇航员培训,实际上是进行宇航员试验,许多人成了试验品,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一些幸存者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这便是“零号宇航员”,世界宇航员队伍中的首支特种队伍。这支神秘的队伍,拥有极严的保密规定,每个人都要严守秘密,否则,军法严惩。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些内幕逐渐被披露出来。朝鲜战争产生首批航空“试验品”1950年6月2…  相似文献   

5.
1960年10月23日,苏联“金星”号运载火箭发射时发生爆炸,导致近百名军人、科学家丧生。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为惨痛的一次灾难。 1961年3月23日,被确定为苏联第一个首航太空的宇航员邦达连科在进行训练时,被舱室内燃起的大火烧死,成为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  相似文献   

6.
近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与宇宙科学取得了巨大发展。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隔三年半后,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轨道。美国也于1961年5月将薛巴德送到太空。1999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神州”号飞船,2002年12月30日,神州号宇宙飞船又成功进入太空。发射无人飞船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宇宙生理”研究收集资料。在宇宙中及飞船内的环境对宇航员生命活动影响、规律及适应性是宇宙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宇航员的身体状况,是当今高新科技领域…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太空飞行中,失重状态使得大多的宇航员患上了骨质疏松症。在持续4~6个月的飞行中,宇航员体内骨头的密度每个月会降低1.6%。如果按照这个速率降低下去,科学家估计,在两年半的火星旅行中,宇航员骨头的密度将降低一半,那将是可怕的骨质疏松症。宇航员对太空中骨质的变松是没有感觉的,但一旦回到地面,健康状况就面临着明显的挑战。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最新研究表明,轻度的振动可以保证宇航员在长期太空旅行中的身体健康,这个研究结果也有民用价值,它可以用来帮助治疗那些骨质疏松证的患者。这种振动要求强度低…  相似文献   

8.
宇航员的专用睡床,如今已不再“专用”,普通百姓花28万元也可享受到同样的高质量睡眠;宇航员的防护耳塞已不再仅用于太空,当你乘飞机、游泳或者去迪厅时,也可戴上它来减压、防水和降噪;就连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高科技马桶,也将开发民用功能服务于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9.
科苑 《金秋科苑》2008,(23):19-21
宇航员的专用睡床,如今已不再“专用”,普通百姓花28万元也可享受到同样的高质量睡眠;宇航员的防护耳塞已不再仅用于太空,当你乘飞机、游泳或者去迪厅时,也可戴上它来减压、防水和降噪;就连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高科技马桶,也将开发民用功能服务于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10.
科技读图     
二台勃l看梁盘二 曰声翰葵澎舞 镜像 心,, 目..n口...1.‘乍 .......曹砰匆4侧看日 Tra 1 n 1 ng 左图中所显示的器械是多轴旋转试验的惯性设备,简称 为“MASTIF”,在“墨丘利”太空项目中用来训练宇航员 在太空船中一瞬间自我掌握控制方向的能力,例如俯仰、翻 滚、盘旋等。该训练有助于宇航员提早熟悉太空环境。自 ﹄“目目n.“..口.么习 .臼...日.醉曰﹄晒悉口﹄日 …坠落的 }“克里塞特,,号 口O芝二fa Or哎OSat 2005年10月8日,俄罗斯宇航局宣布,俄 罗斯当天为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克里塞特”科 研卫星在空中解体后坠入北极海域。携带…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在太空连续生活340天后不久前重返地球,他迄今累计在太空生活了522天,成为在太空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而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则保持着在太空连续逗留的最长时间纪录——438天。长期在太空生活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2.
爱尔 《知识窗》2006,(5):52-53
据报道,俄罗斯宇航局计划让下一批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在今年9月太空漫步期间用一根镀金球杆向太空中打出一只高尔夫球。这只高尔夫球将围绕地球轨道旋转4年,然后坠落到大气层中烧成灰烬。然而。“太空高尔夫球”计划却遭来了一些专家的质疑,他们担心高速飞行的“太空高尔夫球”可能会对空间站和人造卫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目前,俄罗斯宇航局正在等待美国NASA批准“太空高尔夫球计划”。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3,(10):25-25
3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并造成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令人震惊的是,当时“陪伴”宇航员进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的数百条蠕虫竟然能躲过了此劫,在经历了高温烈火和高速坠地等多重考验后,依然从飞机残骸中“成功生还”,且继续在完全封闭条件下“生儿育女”。  相似文献   

14.
唐吉斌 《世界发明》2003,26(3):11-14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海量的报道集中在失事过程、失事原因、失事影响、调查进展、宇航员和亲人故事这些方面上,而7名宇航员16天的太空生活,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太空探索的价值体现,应是人类纪念他们的真实依托。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牺牲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在“挑战者”号爆炸之前,苏联和美国的宇航员都曾由于意外事故而牺牲,但这并没有影响人类探索太空的行动。人类向未知的太空的探索、前进的步伐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相似文献   

15.
在1年前,通常在太空执行任务的宇航员的尿液都是简单地倾倒在太空环境中,一旦尿液落在真空舱上,它会很快冷冻形成微小晶体结构,作为太空残骸漂浮着。据称,宇航员们曾描述了观看尿液释放到太空中的情景,称这是太  相似文献   

16.
太空生活ABC     
众所周知,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和地球上是不同的,那宇航员在太空究竟怎样生活呢?  相似文献   

17.
正星空神秘未知,登陆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并在那里生活,或许是我们普通人所憧憬、幻想的。除了失重会给宇航员的日常生活带来种种困扰与不便,其他的我们似乎了解的并不多。其实,在太空生活,挑战的不仅是宇航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宇航员的身体极限。太空生活究竟会给宇航员的身体带来哪些影响呢?一起去看看科学家的对比研究吧!  相似文献   

18.
太空之吻 1995年11月15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垂直对接成功.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4国宇航员在航天器中首次聚会。这一对接被誉为“太空之吻”.是人类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14,(8):F0002-F0002,F0003
《地心引力》是一部获得多项奥斯卡奖的以宇航员为主角的好莱坞大片。下面这组美国宇航局公布的图片与影片中场景惊人相似,它们全都是由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们拍摄的。真实的太空景象更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未来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有吃不完的胡萝卜,你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因为这种不起眼的作物在太空中优势尽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