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芬 《新闻知识》2004,(8):32-33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内外体育赛事的日益增多,体育报道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媒体大打新闻战,使尽各种招数,开专栏、增频道、扩版面、挖人才、搞策划、赴一线、抢发稿,个中原因盖出于媒体生存和发展使然。当今新闻人越来越明白“受众是媒体的生命线”的真理,也非常明白  相似文献   

2.
图片成就体育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军 《传媒观察》2005,(4):47-48
近几年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已经成为纸质媒体的普遍共识,尤其是在报纸的体育、文娱新闻的版面上,图片的选用比例与文字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大学生对体育新闻的需求及影响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竞技性”和“娱乐性”新闻比较关注,对新闻的专业化要求和新闻价值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新闻对大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意识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建议大众体育传媒在了解分析大学生新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体育新闻的价值,学校应结合体育媒体热点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实现终身体育的战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娱乐新闻的社会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来,发生在中国文化、娱乐新闻报道领域的两次转变是不能被忽视的:第一次是转折性的,媒体不约而同地使用“娱乐新闻”代替了“文化新闻”的称谓,彻底颠覆了这个传统新闻品种的严肃含义,俨然与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社会新闻相并列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第二次转变  相似文献   

5.
体育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一个分支。通常被定义为“媒体对体育运动本身以及体育运动有关的人和事发表的看法、意见和观点”。体育评论是纸媒之间以及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之间竞争的“法宝”。只有把握新时期体育评论的发展趋势.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体育评论作品。才能在竞争中为自家媒体赢得一席之地。在报纸体育评论写作中如果能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有助于实现体育评论的社会价值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6.
浅论体育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的新闻评论中,政论性的评论和经济性的评论是媒体的两个“主讲”人。但是,近年来体育评论在媒体的发言中,次数越来越多、嗓门越来越响,备受读者关注。体育评论在媒体中扮演的角色日显突出。  相似文献   

7.
东方卫视以“新闻见长.影视支撑.娱乐补充.体育特色”为内容定位,打造“主流媒体.另类表述”的品格。如何在传媒生态中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成为东方卫视开播后一直在探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刊》2006,(2):56-56
深圳市委宣传部近日提出要形成“大阅评”格局,即除了对本市媒体进行阅评外,还要及时掌握中央、省、各地媒体以及香港主要媒体对深圳的报道动态:除了新闻阅评外,还要对媒体的理论版、文艺、体育报道,以及广告导向等进行全方位阅评。对主要广播、电视节日进行全天候监督;对媒体新闻报道。特别是重大宣传报道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反馈。同时提出。要建立阅评案例制度,对重大报道成功或失误的策划进行案例分析。并及时通报有关新闻单位,同时为新闻通气会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9.
媒体融合为校园新闻带来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但是也同样将校园新闻作品推向了一个更宽泛的对比空间。校园新闻作品价值在融媒空间下显露无疑,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劣质作品埋没深潭。如何提高校园新闻的采写质量,成为所有校园媒体当前最关注的研究课题。为此,以既往优秀校园新闻作品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媒体融合后校园新闻泛化归因,从“新鲜事”“新主角”“新平台”三个层面论证了校园新闻融媒转型的采写机制,提出了创设“协同联动”的内容素材宣传,铺设“校园温度”的人文情感涟漪,建设“文化特色”的校园品牌流量等建议。致力于提升校园新闻出品质量,助力校园媒体转型,以顺应媒介融合趋势,增强校园媒体新闻作品的表达力、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王晓宁 《新闻三昧》2005,(10):48-50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媒体不断进入,原有媒体急速扩张,媒介市场由当初的“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同时,社会的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任何媒体都不可能独享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发布”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这就促使媒体在共享新闻资源的同时匠心独具,精心组织,深入挖掘,实现人无我有、更胜一筹的独家报道。新闻策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邵薇 《军事记者》2012,(9):14-14
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场馆“伦敦碗”,不仅端出了一场体育盛宴.也上演了一出媒体“话剧”。回首让人或激昂或遗憾的赛事.反观令人或颔首或摇头的报道,不得不说.体育不仅与比赛有关.新闻也不仅与事实有关。这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如同一个放大镜.照出了媒体及其从业者的价值观念、职业操守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2007,(10):23-23
一个专为手机用户设计的电视频道“第五媒体”7月5日正式开播。这是全球首个专为手机电视打造的个性频道。 “第五媒体”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上海东方龙新媒体有限公司设计打造。这一频道将向手机用户提供24小时的滚动播报,适应手机传媒的特点,以短小精悍的节目为主,包括时事、财经、体育、娱乐等各类资讯。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适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体育新闻向娱乐本质的回归,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必然现象。坚持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适度性,具有正面效应,能体现人文追求、满足受众需要、彰显体育文化。但是,必须避免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失度报道。努力消除“不谐音”,否则会导致新闻与娱乐的错位,成为体育媒体之祸。  相似文献   

14.
新闻策划是当前新闻界高频率使用的词汇,它是新闻报道最有效的实施方式,是新闻竞争的重要“砝码”,是报纸发展的“助推器”,对于提高媒体的知名度,树立媒体的形象,提高媒体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作好新闻策划,重点应增强“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5.
传统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本就有限的新闻资源愈显珍贵,网络媒体的无孔不入把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空前激活和扩大,交通及通信手段的突飞猛进更让“独家新闻”的出炉越来越像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在社会新闻这种常规新闻资源的“可开采性”日渐萎缩的大背景下,娱乐新闻和体育报道便成为近年来各地都市报用来争夺读者资源的两大法宝,尤其是能引发更大范围内读者更强兴趣共鸣的娱乐新闻,更成为新锐媒体及老牌媒体之间“寸土必争”的一块“看上去很美”的肥沃制高点。然而,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以“三角恋”、“性丑闻”、“欠款”、“打…  相似文献   

16.
田小虎 《青年记者》2008,(10):34-35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曾把体育与媒体的关系概括为“体育需要宣传,宣传需要体育”。20年后,体育与媒体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处理好体育与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新闻时代的媒介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新闻”是在“民主新闻”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闻概念。与“民生新闻”不同的是,“公共新闻”强调的是媒体力量在公共生活领斌的导向与介入,意在通过媒体搭建的公共平台,塑造盘众的公民意识以及大众的公共意识,协调公共生活,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能力,缓解矛盾,  相似文献   

18.
面对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态势,各家媒体除了做好综合性新闻外,还陆续推出各类专版,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黑龙江日报也推出如商务专版、文化专版、体育专版、老工业基地专版等。作为专版的记者,应该怎样挖掘和采写新闻才能适应专版的“口味”呢?笔者认为,做好以下三点,就能为专版专刊增加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19.
庹继光 《新闻界》2002,(2):31-32
今年5—6月,世界杯足球赛将在日本和韩国举行,此次中国队有幸参与其中,国人愈加关注,新闻界自然也要努力为体育迷提供内容丰富的“足球大餐”,于是争夺去日韩采访的记者证便成为各家媒体眼下的要务之一。很早就传来消息,分给中国的采访名额只有100余个,远不能满足众多新闻单位的迫切要求。如何保证国内受众能尽快得到富有冲击力的信息?在现场采访名额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新闻单位之间免不了要全面开展媒体互动。媒体互动并非新鲜事,多年来我国报纸曾组织过一些松散型的“共同体”,彼此间交流稿件、信息共享,其中以晚报体育新…  相似文献   

20.
地市媒体在全国新闻宣传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它所处的尴尬位置。使其长期在应对突发新闻事件方面屡屡“缺位”。与中央及省级媒体在突发新闻事件面前不时“越位”相比.地市媒体更多的是“缺位”。本地不报外地报,基层不报上级报.新闻“出口转内销”等现象司空见惯。地市媒体的集体失语,不仅无视公众的知情需要。还造成了谣言满天飞的状况,也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