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薛菲 《高教论坛》2003,(5):14-16
高等学校必须引入创新教育,实现新旧教育模式的转换,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完成新旧教育模式的转换,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一、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化;二、知识传授体系向知识创新体系转化;三、重视专业素质向重视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并重转化:四、时段性教育向终生性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2.
评价是指人们对外在事物所做的价值评估,是分辩事物好与坏、优与劣的一个判断过程。评价在教学当中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指导实践作用。因此评价的质量决定人的发展水平。新的一轮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强调评价过程民主化,强调评价的动态过程及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强调评价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由“他评”向“自评”转化,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思想下教师角色的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其核心是培养人的主体性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在这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角色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化,才能有利于弘扬、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1)教学过程中灌输式向启迪式转化。(2)教育管理中显性管理向隐性管理转化。(3)教育教学评价中,极端式评价向民主式评价转化。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德育过程中,科学的德育评价十分重要。目前高校德育评价存在着评价主体错位、评价内容以偏概全、评价过程缺乏针对性、阶段性等问题,高校德育评价应建立公平公正的德育考评机制,从“他评”为主的外在形式向“自评”为主的内在形式转变,从单一结果评价向多样结果评价转变,利用多元评价,实现学生真实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理论注重教学评价,强调参与与互动,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新课改理念强调评价应革新,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要从以"评教"为主转为以"评学"为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由此,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发掘潜能,认识自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应用价值转化工程发展知识经济(以下均简称价值转化知识经济)国有特点的深刻分析和科学论述,正确揭示了中华民族振兴腾飞,实现高效率价值转化、提升发展必备的五个条件,这就是强化观念,实现现代化建设由靠关系式发展向靠知识式发展的转变;夯实基础,实现灌输式教育向应用,创新式教育的转变;确立重点,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由物质形态为主向精神形态为主的转变;培养市场,实现知识经济资源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优化战略,实现按部就班式发展向部分有选择跨越式发展的转变,从宏观全局视角对我国价值转化知识经济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教师评价的改革如何跟进,是新课程实施的十分重要、关键的环节。教师是课程实施和研制的主体,建立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自评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分析、反思和改进,完善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新课程继续推进和教师评价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成果颇丰。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通过构建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对滁州市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的科技成果供应质量不高、创新主体间纵深合作不够和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动创新主体平衡发展、打造创新生态共同体和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论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中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肩负着培养整个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大使命。创新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是时代变化的殷切期望,也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目前中小学创新教育在其实践过程中却渐入误区,主要表现在: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主渠道的非课堂教学化;其价值取向的物质化;其评价机制的非学生主体化。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之驶出误区,须立足于其实践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回归、其价值取向精神化转化、其评价机制的学生主体转化。  相似文献   

10.
考试制度与高校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进 《江苏高教》2002,(3):42-43
我国现有的考试制度存在许多弊端,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作用。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要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当作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适应高校创新教育的要求,实现考试目的从保证知识掌握向促进创新素质形成的转变;实现考试内容从知识素质向考核创新素质的转变;实现考试内容从知识素质向考核创新素质的转变;实现考试方式从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实现考试结果评价从以百分制为主向以等级制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