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语是社会发展的直观而迅速的反映,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一般都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词语不断涌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新词语大词典>中收录了1978年-2002年共25年产生的新词语20000条,平均每年有800条;2005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增收了6000余条新词语;当代汉语新词语能产性极强,据国家语委语言应用研究所统计,当代汉语每年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平均每天出现3个(<文汇报>2002年8月28日).  相似文献   

2.
我不反对创造新词语,引进新词语,使用新词语。社会和生活是不断发展的,新词语层出不穷是理所当然,反对不必要,又是徒劳的。但创造、引进、使用新词语也要慎重。最好在创造、引进、使用时,对新词语的含义做些说明,使用时就不致发生混乱。如果不作说明,对新词语  相似文献   

3.
对新词语在新闻语体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剖析,有利于加深人们对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帮助新闻工作者及时了解到各类新词语的分布和使用特点。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自身特点和使用方法上入手,对新闻语体中的应用提供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4.
媒体在传递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语言。媒体对语言的应用,直接引导着大众对语言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尤其是在新词语大量涌现的今天,媒体在传播新词语的同时,更肩负着规范新词语使用的责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众对新词语的熟知度和认可度,探讨新词语在媒体中的使用和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篇文章主要从新词语的含义、特点和汉语新词的维吾尔语翻译原则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汉语新词语的翻译原则和汉语新词语的维译方法,其中包含3种翻译原则和6种翻译方法,使汉语新词语的维吾尔语翻译更加科学有效,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6.
新词新语频繁活跃在新闻媒体的大舞台,种类新奇多样,特点鲜明.目前在传统媒体视角下的新词语使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新词语的特点,对新闻媒体中新词语使用的不规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应该规范使用新词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谈新词语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峰 《出版科学》2004,(1):8-11
新词语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用辞典形式对它进行疏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丰富祖国文化宝库是十分必要的.1987年以来,出版了许多新词语辞典,填补了汉语辞书的空白,改变了汉语研究和汉语辞书落后于语言变化的实际状况,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亢世勇主编的<新词语大词典>或许是汉语新词语辞书的分水岭.它不仅为新词语辞书的第一阶段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且为未来的新词语辞书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8.
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语言,新词语得以广泛传播离不开媒体的作用。媒体对大众使用新词语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能直接催生某些新词语。媒体要把好吸收新词语的关,传播规范的媒体语言。  相似文献   

9.
媒体在信息发达、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不仅担负着传播新闻新科技的任务,也起到了传播新词语的作用。可以说,媒体对于新词语的出现和使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与新词语有着须臾不可分开的关系,没有媒体的传播,新词语也不会使用得那么迅速、那么广泛。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语言词汇的变化,而且它的发达情况与社会的变化是成正相关的,它反映了某个时代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词语的发达情况也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情况的一个表现。而能够及时和充分表现它并给它以生存空间的就是媒体。新词语就是因为生活发生了变化才出现的,所以媒体成为最先使用者,我们也在媒体上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词语。新词语在媒体上的出现,也有些规律可循。我们可以从新词语在媒体中出现的语域,了解新词语出现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产品采购     
《出版经济》2005,(1):42-46
《精选英汉汉英词典》 《精选英汉汉英词典》(第三版)对旧版进行了修订,增补了许多新词新义。这些新词新义反映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最新发展变化。汉英部分收录了不少新词新义选自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新词语词典》。这个规模宠大的英语语料库是牛津所有英语词典的主要语料来源。英汉部分的修订还得益于《牛津英语大词典》网络版。  相似文献   

11.
新词语以其快速反映社会现实新变化、新发展的"新"质,适合了大众传媒及时传递社会信息、反映时代特色的本质需求,从而成为传媒广为选用的语言成分.传媒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大力推广了其语言栽体的重要构成部分--新词语,使新词语的流传得以加速,变化发展的进程也随之缩短.  相似文献   

12.
新词语是语言生活的重要内容,是记录社会语言生活和社会进展的一面镜子,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所谓新词语是指某一时段产生的新的词和短语,也指赋予了新义或新用法的词语.新词语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一般而言,社会发展迅速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我们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新词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表达力和传播力。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了新词语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编辑在使用新词语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而媒体肩负着解释和示范新词语的责任,因此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各大媒体在版面上用到的新词语进行分析,针对分析出的问题对编辑提出一些规范,构建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网络媒体、网络新闻中新词语"杯具"产生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原因,从语义、用法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杯具"和"悲剧"的差异,最后讨论"杯具"作为新词语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新闻媒体传播给人们带来许多新鲜的事物。新词新语在新闻语言中应运而生,种类新奇多样,特点鲜明。这些新词语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兼顾语言的稳定和规范,更好地促进语言文字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以新闻媒体新词语的特点、类型为立足点,运用新闻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探讨新闻媒体使用新词语给语言相对稳定带来的冲击,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刘星 《新闻实践》2014,(10):86-87
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微”字大热,“微时代”、“微传播”、“微电影”、“微评论”、“微情书”、“微投诉”……一时间,似乎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微”不了。“微新闻”也成了一个新锐词语,并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审定,入选年度新词语,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时代,微新闻是报纸满足读者的浅阅读需要,增加报纸信息量,再造报纸在新形势下的新魅力、新优势的竞争“利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新词语的产生。中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活动的高速发展时期,因此也必然 面对诸多新词语的引入和输出的问题。本文将阐述新词语翻译的误区并就如何走出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由大陆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5月29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指出,大陆去年共增加594条新词语,并将整理出版新词语编年本;使用频率较高的辞汇,如限购、校车、房产税等反映出当年的社会生活。另外,用以形容句子格式的"××体"与因微博而生的"微××"  相似文献   

20.
路艳霞 《出版参考》2009,(12):12-12
近日,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对外发布2008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并由商务印书馆推出《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一书。该报告称,中国语言生活呈现出健康有序、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2008年度产生新词语359条,“山寨”、“三聚氰胺”、“堰塞湖”位列新词语使用频次三甲。“山寨”、“雷”、“圆”由网络媒体迅速辐射到其他媒体,成为2008年的三个流行语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