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表现要素是"感受与鉴赏"领域的重要学习内容,它对于学生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段、提高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动、好玩、好奇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注重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使他们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和音乐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语言。“音乐是儿童的天使”,孩子在学习、生活、成长发展中不能没有音乐。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融入音乐。做到“寓教于乐”,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会对感悟语言文字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完美地诠释作品是演奏者对乐曲充分理解和用心感受、与作品产生良好共鸣的体现,也是对我们技术能力掌握与运用的最高要求。处理乐曲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是一项综合的课题,笔者主要针对听觉训练和手指训练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能更有效地培养处理乐曲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在其价值观中,音乐被视为一种思想内涵的载体形式,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礼”与“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其线性旋律结构范式,表现为一种生命运动与宇宙自然共节律、同节拍的艺术思维品格,体现着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其不按严格的几何原理布局的即兴性自由变化的反复运用,则又恰好同人的心理活动与感受过程相契合,给人以更多的自我体验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表现出以“人”为核心、以自然人性为出发点的人文倾向。  相似文献   

5.
综合课教案     
课题: 《卡门》序曲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序曲、歌剧体裁的发展历史以及艺术特点。 2、聆听《卡门》序曲,哼唱主题旋律,使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对乐曲所表现的画面和场景展开积极的联想。理解歌剧音乐在刻画人物性格以及叙述情节时丰富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浅谈音乐欣赏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欣赏音乐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受有所体验了。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7.
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弹好音符,节奏,还要对音乐有一定理解,要让学生把握好乐曲的风格,准确地表现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8.
富有中华民族音乐特色的经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成功之处在于它是土香土色,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本文从该曲的衍变过程,创作主题及乐曲意境等方面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生于德国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由于受家族的影响及对音乐的领悟,成为了巴洛克音乐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巴赫的作品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除歌剧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在他的音乐遗产中,键盘作品虽不像声乐作品那样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同样能够追寻到巴赫对于传统既遵循又超越的轨迹。巴赫的键盘作品贯穿了钢琴学习的全过程,按程序由浅入深,从《初级钢琴曲集》、《小型序曲及赋格》、《创意曲集》到《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以及《十二平均律曲集》等不只是训练手指,重要的是训练…  相似文献   

10.
李宣 《儿童音乐》2011,(7):41-43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一种审美活动,对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优美典雅的大提琴旋律-圣·桑与他的《天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曲<天鹅>,是世界人民音乐生活中的一件艺术珍品.<天鹅>曲技术纯熟、旋律流畅、和声典雅、结构工整、配器华丽,色彩丰富,本文从以上几方面作一简略的欣赏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教案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3.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如: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个“?”。)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一)第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1.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2…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它克服了语言的障碍,在感受美妙音乐的同时,需要不同感受者的审美创造,在不同的审美创造中形成了五彩缤纷的主观世界,从而形成音乐唯心,达到音乐随心而生,精神愉悦放松的美妙境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的感受能力比较差,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感受音乐才是音乐教学的关键。本文对怎样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审美反映的是音乐本质,是音乐学习的第一步。音乐专业的学习和训练,首要的就是挖掘自己对音乐的艺术魅力的感知能力。在高职教育的琵琶教学中,由于存在练习技巧复杂、学生学习程度浅等问题,与高职高专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特点相结合,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康毅 《儿童音乐》2011,(1):48-51
新课改以来,"欣赏"被列入了"音乐感受"的领域,其外延更大了。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依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民族、民间、地方乐舞进入国乐,是中华民族音乐化丰富发展的重要途径。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与清代的《蒙古乐曲》颇具典型意义。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以至于清朝包括《蒙古乐曲》在内的诸番乐舞,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从民族、民间、地方.以至域外音乐中吸取新的营养,丰富发展,奠了定中国多民族、多风格的音乐歌舞化基础。百乐会同熔炼,汇成中华民族音乐歌舞的海洋,在调和各民族、各地区的化精神,增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方面起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成了古代文学作品的经典.它的烘托艺术受到人们的重视,全文人、事、景、声巧妙地融为一体,产生鲜活的“情”.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以来,"欣赏"被列入"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其外延扩大了。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依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步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聆听,艺术性地感受音乐,并能在欣赏中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除需要有对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力之  相似文献   

20.
词作为配乐的歌词,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史书上泛称与胡乐进入中原有密切关系,即受胡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所谓“胡乐”,其中主要成分,是源自西域各民族的音乐。源自西域乐曲的词牌曲调有多少?现存唐宋词牌有哪些是源自西域的?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数字难以历数,这些问题也难以回答清楚。但是,追溯历史化发展的轨迹,仍然可以大致梳理出来。章试图从隋唐大曲中廓出西域传入的乐曲与词牌的雏形,以此说明诗词之变,其中西域音乐化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词曲学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