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过图书、档案发展史的人一定了解敦煌遗书.所谓敦煌遗书,泛指敦煌藏经洞(莫高窟第17窟)等处发现的经卷和文书等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
敦煌遗书是指被长期封存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文献材料。它的面世,轰动寰宇。遗书数量庞大,内容丰赡,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文物价值。一、敦煌遗书的发现敦煌遗书的发现,是由一个极普通的小人物在不经意间引起。这个小人物就是名叫王圆箓的道士。王圆箓(1850—1931),湖北麻城人。清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敦煌遗书发现100周年。自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敦煌文化艺术瑰宝以来 ,由于晚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民国初期的军阀割据混乱局面 ,致使大量宝藏历遭英、法、日、俄、美等西方列强盗劫 ,流散国外。正是由于敦煌遗书的惊人发现 ,使莫高窟盛名传遍寰球 ,随之在国内外形成一门20世纪新兴的研究显学———敦煌学。这是中国的骄傲 ,更是飞天故乡陇原的骄傲和自豪。但令人遗憾的是 ,民国前期对于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景况惨淡 ,步履维艰 ,直至30年代国内尚未成立专门的保护、研究和开发的机构。1941年 ,国民党…  相似文献   

4.
1900年,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敦煌,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篆一个偶然的发现,使得藏经洞进入了世界学术的视野。敦煌遗书的流散,一直是敦煌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年,王道士以及押运人到底使多少敦煌遗书散落民间,又有多少被破坏直至毁灭,研究者一直欲探究竟,但至今没有明确答案。这造成的遗憾是,至今我们仍无法统计藏  相似文献   

5.
敦煌藏经洞遗书于1900年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献使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的山河旧样、人间万象;看到了历尽沧桑的九州方圆、往昔岁月的阴晴圆缺。甘肃是敦煌的故里,是甘肃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这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作为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深入挖掘本地出版资源,揭示敦煌历史的千古之谜、文化珍秘。在几十年的敦煌类图书出版历程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图书对敦煌遗书文献方面的研究做了细致的缀述与诠释。 其中对敦煌遗书进行了综合整理研究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下),收录了著名敦煌学家周绍良、任继愈等人研究佛经、典籍、科学文化、语言文字、民俗民风、河西史地等方面极有见地的论文43篇。此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敦煌遗书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专题研究方面,《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是我国第一个敦煌文学作品选注本,填补了宋代以前讲唱文学的空白。由周绍良、颜廷亮著的《敦煌文学》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另外一本《敦煌文学概论》则在敦煌学的界定、分类、艺术风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在对敦煌  相似文献   

6.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之后,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于1907年首次将藏经洞文物运往西方,其后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俄国的鄂登堡等人接踵而至,捆载而归,最终导致了敦煌遗书的大量流散海外。在藏经洞发现之时以及劫后剩余藏品运交京师图书馆的过程中,又有以权谋私和监守自盗的官员和士绅将一些珍贵写卷据为己有,进入私家,然后又大量地流入市场。敦煌遗书流入域外的,现今分散收藏在10个国家的40余个博物馆和研究机构中;遗留于民间的,其数量和面貌则是一个不可知的谜。如同所有学科一样,…  相似文献   

7.
IDP项目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敦煌文献,又称敦煌遗书、敦煌写本、敦煌卷子.是指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土地庙、敦煌西北汉长城烽燧遗址等地出土的十六国、北朝、隋、唐以至于宋代的多种文字的古代写本和印本.  相似文献   

8.
正传承人简介:赵俊荣,1955年出生,男,甘肃省酒泉县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壁画临摹与艺术研究工作。上世纪70年代毕业于酒泉师范学院美术专业,随后在敦煌研究院工作。赵俊荣先后得到常书鸿、段文杰、李其琼等老专家们的指导,曾参与多项大型石窟壁画临摹。临摹是依照原作来仿制绘画或者书法作品的一种手法。上世纪40年代,个别画家开始到莫高窟进行临摹活动,这引起了人们对于敦煌艺术的  相似文献   

9.
坐落在北京白石桥的国家图书馆收藏有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15,391卷,是目前国内所藏敦煌文献最多者。在这些藏品中,除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北京图书馆1949年以后从全国各地陆续征集的之外,其中的8679卷,就是1910年从敦煌解运到原京师图书馆的。这批发现于西北边地的4万余卷敦煌文献之一部是怎样运到京城的呢?这要从敦煌莫高窟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之后说起。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中古时代的遗书之后,起初,他邀请了敦煌城内的士绅来审视这些文献,希望有人喜欢而买走一些,或是以随意布施的方式捐一些钱换取整修寺窟的经费。敦煌…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敦煌遗书的发现,引起各国考古界的注意。之后,大部分敦煌遗书流失到英、法、俄等国。其余部分在解送京师途中,又散失了一些。为搜集这些珍贵的唐代遗物,许多机构和个人想方设法、不惜重金购求。一些人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制作赝本欺世谋利。有些机构收藏的敦煌遗书中,不同程度掺杂着一些赝本。北京图书馆藏的敦煌遗书中,就有这种情况。在一万六千件敦煌遗书中,赝本的数量虽然不多,却直接影响对敦煌遗书的研  相似文献   

11.
4目30日,国家档案局科研所科技处处长冯丽伟等一行赴敦煌,考察“关于建立敦煌遗书档案目录中心”的立项问题。该项目已经科研所在项,此次考察论证后报经国家档案局批准立项。项目主要内容是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收集现存于国内外的敦煌遗书档案目录及内容。中心的建立后对维护敦煌历史的完整与安全,扩大敦煌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进而推动敦煌文化遗产的共同开发,促进人类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与研究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冯丽伟处长在敦煌期间,由市委副书记翟福林,常务副市长任全德陪同。敦煌遗书档案目录中心课题立项@李淑萍  相似文献   

12.
一、缘起本世纪初敦煌遗书的发现,为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历史、文学、宗教、哲学、语言文字、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珍贵的资料。由于种种原因,近5万卷敦煌遗书,流散世界各地。为了研究的方便,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编制了数十种有关敦煌遗书的目录、提要或索引,其中,以商务印书馆1962年出版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以下简称《总目》)最为中外学者所称道。  相似文献   

13.
敦煌遗书内容广博,弥足珍贵。1900年首批发现,后历遭劫掠。大批遗书散落海外,分藏在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敦煌遗书推进了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方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敦煌遗书图像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宗教与美术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单一线性的图像检索方式不利于敦煌遗书图像隐性知识的挖掘,影响知识发现的深度与广度。而关联数据能够连接多源异构资源,实现多种资源的语义互联,既能促进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又有利于提升图像内容的深入整合,同时,将关联数据应用于敦煌遗书图像在理论、实践与技术上都具备可行性。为此,本文针对敦煌遗书图像的物理特征与内容语义特征构建敦煌遗书图像层次模型,使用元数据描述后将这些元数据进行关联;同时,本文基于关联数据设计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模式,其自底向上分为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与知识应用层四层,旨在改善图像检索效果并利于敦煌遗书图像的知识发现与智能查询。  相似文献   

15.
周文 《出版参考》2005,(2):49-49
说起藏经洞,到过敦煌的人都知道它是敦煌莫高窟17号窟,位于16号大窟甬道的北侧。900多年前,莫高窟的僧人,为避战乱,把当时寺庙保管的经卷、手稿、文书、织绣存入洞内,然后封闭洞口,抹上泥皮,画上壁画。5万多件4至11世纪各种珍贵文物,在这问小小石室的庇护下,历经千年风雨,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直到1900年6月,人们偶然发现藏经洞,这批文化瑰宝才重新面世。藏经洞,从此闻名世界,成为人们争相朝拜的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77件敦煌珍稀文物首次离开敦煌博物馆在福州三坊七巷福建民俗博物馆展出。其中包括精美的敦煌壁画、雕塑和敦煌遗书等珍贵文物。据敦煌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杨俊介绍,本次展出的77件文物是敦煌文化各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馆藏精品。展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遗书内容广博,弥足珍贵。1900年首批发现,后历遭劫掠。大批遗书散落海外,分藏在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敦煌遗书对于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书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彦昌:故宫内阁大库档案、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被称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对于故宫内阁大库档案目前争议不是太大.对于后三大发现目前还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甲骨文、简牍以及敦煌遗书是不是档案?”  相似文献   

19.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沉痛地说过:“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公元1900年(光绪26年)5月26日,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 在清理洞窟积沙时,奇迹出现了:“流水疏通三层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惊为奇观,传为神物”(王圆墓志)由此发现了九百年前的秘密,揭开了价值连城的石室秘录敦煌遗书。只因当时清朝朝廷和军阀政府的黑暗腐败,这些稀世瑰宝历遭劫难,或被外国探险者斯坦因、伯希和、大谷光瑞等大量盗运到国外:或被大小官绅,经手人…  相似文献   

20.
敦煌石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无与伦比的一个重要宝库,也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圣地。 自从1900年在甘肃敦煌石窟发现了藏有五万余件藏经遗书以来,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它那丰富的经典和艺术宝藏震惊了世界,这一百年来吸引了东西方学者纷纷前来朝圣。倾注于研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敦煌学。 提到敦煌的文化艺术,都知道是指大量的壁画、彩塑像、石刻像和丰富的佛经宝藏。著名的曲子词、变文就是从这里发现的。这个发现对于我国唐五代的词的起源及其发展提供了许多实据,人们因此把它称为“敦煌曲子词”。对于敦煌遗书的偶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