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强调 ,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建立在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之上 ,运用教学来促进发展 ,并以发展来带动教学 .按照这一理论 ,分析教材时 ,应该把对学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内容列为重点 .“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功”和“机械效率”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中处理好“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有关问题 ,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疑是有重要影响的 .因此 ,滑轮组机械效率问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 .另外 ,滑轮组机械效率问题涉及到有用功和额外功等抽象的概念 ,由于学生缺乏…  相似文献   

2.
滑轮组知识不仅涉及机械效率、功和功率,还可结合浮力、杠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如何突破滑轮组教学难点是本章教学的重中之重,滑轮组教学的重点在于滑轮组的组装,而滑轮组的组装关键在于确定绳子的段数与滑轮个数的关系,省力规律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陈钢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4):26-28
机械效率是沪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它把《简单机械》和《功》这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学习过程中对“机械效率”的概念较难理解,对解答机械效率的问题缺乏基本思路。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应该把“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列为学习的重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功”和“机械效率”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发展和培养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另外,机械效率涉及到有用功和额外功等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思维无所“依托”,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是学习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正确理解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的概念是解决这一类题目的关键.解题的基本思路是:若给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往往根据机械效率的展开式,一般问题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周全程 《考试周刊》2011,(54):184-185
滑轮组机械效率问题是初中力学中的重点,也是初中力学解题的难点。本文通过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的例题来寻求解题方法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6.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同学对“机械效率”以及“功”、“功率”、“功的原理”等知识较含糊,因而常常出现以下几种误解。一、把“机械效率”与“功率”相混淆  相似文献   

7.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它是简单机械、功、机械效率等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涉及滑轮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功率等诸多概念,在解答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问题时,许多学生由于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深,不能正确领会这些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往往在解题时感到困惑.下面结合自己教学体会,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本节知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机械效率是力学中的一个难点.要突破这难点,关键是要掌握机械效率的定义,弄清有用功、总功、无用功的含义,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下面就以“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来说明.  相似文献   

9.
“滑轮组机械效率”涉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功率等概念,是简单机械、功、机械效率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对这部分习题普遍感到网难.如何把握住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体会对此类习题做简要的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 .学生对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用W总 及 W总 =W有用 W额外 记忆牢固 ,但涉及到具体的问题时感到无从下手 ,或者得出错误的结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选择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 .额外功是由两方面的因素产生的 :(1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 )克服机械的重力所做的功 .使用同一机械提升不同重物 ,机械效率也不相同 .下面笔者通过两个例题来说明 .例 1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 2 0 0 0 N的物体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 6 2 5 N,拉力做功为 1 2 5 0 0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相似文献   

11.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的一个教学难点.机械效率概念是在力、功、功率和功的原理等基础知识上构建起来的新概念.教好这一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这节知识时,主要有下列几个疑难点.疑难1:学生在建立“三功”概念时,受到前概念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机械效率的计算问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对于机械效率,同学们一般都知道用公式η=W有用/W总,但是不同的情境中计算有用功和总功时常因思维定势而出错.  相似文献   

13.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尽管学生对机械效率的公式η=W有W总 × 1 0 0及 W总 =W有 + W额 记忆牢固 ,但涉及具体的问题时仍然会出现理解的误区 ,片面地硬套公式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概括起来 ,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误区一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持不变例 1 工人利用如图 1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图 1重物 .(不计摩擦和绳重 )( 1 )用 2 50 N的力将重为 4 0 0 N的物体匀速提升时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 2 )若用此滑轮组将重为 90 0 N的物体匀速提升 2 m,那么拉力做的总功是多少 ?错解 η…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学生分组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节中,有两组滑轮组。甲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成〉。乙组〈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组成〉。学生实验结果说明,甲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不同的机械结构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机械效率的大小与机械本身的结构及机件间摩擦和某些部件自重有关。对于同一结构的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否保持恒定?回答是否定的。我们以一个滑轮组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也是困扰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初学物理的同学根据公式η=W有用/W总,求出机械效率后,往往把它作为定值,而导致解题出差错.认识影响机械效率变化的因素,对综合分析计算有关机械效率的习题很有帮助.下面就用滑轮组、斜面对物体做功情况来说明机械效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在中考试题中,通常结合长度测量、物体运动、功和功率、简单机械以及重力浮力组成力学综合题,常以如下四种考查方式出现:一、实验步骤和表格设计例1下面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一些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17.
“功的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是机械做功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初中阶段研究功和能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教材分析从教材结构看,“原理”是本章教材的第二节,它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材从功的观点研究简单机械,抓住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而抽象出“原理”,然后作为“原理”的应用,分析了“斜面”的作用,并通过第三节的“机械效率”扩展到实际的简单机械,从而说明“原理”是一切机械普遍遵循的原理.“原理”既是对简单机械从功的角度的深入研究,又是学习“机械效率”和高中有关知识的基础.从研究方法看…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机械效率的理解和计算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历年各省市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以滑轮组和斜面为题材的试题最为典型.并且由于这类型的试题可以把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等知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类试题在设计上不但非常灵活而且在知识的考查上跨度也较大,所以有利于命题者全面考查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实验之一,不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认为用同一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物时,由于滑轮组本身的机械结构相同,它的机械效率也相同。用同一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率相同吗?下面通过实例讨论和理论分析来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过机械效率之后,有些同学往往把它和功率混为一谈:认为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大;还有的认为机械效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等等,出现这些错误的根源是这些同学对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的多少不能说明做功的多少,而只是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如:某机械的机械效率为80%,说明利用此机械做功时,每做100焦的总功,其中就有80焦的有用功,它与这机械做了多少功及做功快慢无关.二、不能认为机械效率大的机械功率一定大,功率与机械效率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