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默的螺旋理论简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默的螺旋理论(thespiralofsilence)是由德国女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勒一诺依曼(NoelleNeumann,E)于1974年提出的。当时她发表了一篇论文《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学理论》。1980年她完成德文版著作《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该书1984年用英文出版后,在传播学界影响很大,从这个角度研究媒介对舆论影响的论著骤然增多,亦算是一门显学了。诺依曼强调人的社会天性,为防止交往中的孤立,人总是寻求与周围关系的和谐。这样,就形成一种“沉默的螺旋”现象: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可能是一种新的意见,或者是一种业…  相似文献   

2.
正直、诚实、和善和勤勉是人们公认的美德,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这些美德的人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出于他的本质,而不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是不带有其它动机的.每个人都知道具有这些美德的重要性,而那些真正力求具有如此美德的人也因此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3.
沉默的螺旋     
梁锋  江妮 《新闻前哨》2013,(8):90-90
"沉默的螺旋"最早见于诺埃勒·诺依曼(Noelle-Neumann)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它描述了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使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沉默螺旋"理论假说由3个命题构成:(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  相似文献   

4.
高筠 《大观周刊》2012,(3):36-36
虽然斯多亚学派在逻辑学和自然科学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哲学的核心是伦理学。斯多亚学派认为幸福实际上并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幸福就在于美德。本文首先阐述了斯多亚学派幸福论、美德论的基本观点,随后对美德的内容和获得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那些崇尚正义、心地善良、具有美德者称为“好人”。名贯神州的军嫂韩素云,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在她身上,体现了爱亲人、爱家庭与爱军队、爱国家的完美统一,是时代特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融合。一个好人感召了千千万万的人,千千万万的人敬好人、学好人、做好人。韩素云现象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令人欣喜的“好人效应”。之所以能形成这样一种“好人效应”。除了韩素云的事迹感人至深外,传媒对韩素云的宣传也起了至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8,(3):46-47
一、网络表达自由,"沉默的螺旋"理论受到颠覆德国社会学家伊丽沙白·内尔·纽曼在1974年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该理论以人的趋众心理为依据,认为人总是害怕处于孤立位置,当自己的意见处于少数派时就不会将它表达出来。因此,占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7.
沉默,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方式,在沟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比有声语言更多的信息。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沉默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沉默很容易造成交际障碍和误解,甚至冲突。一般来说,沉默在东方文化中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因为人们受到集体主义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正好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鼓励讨论,赞赏雄辩之才,因此相对于沉默来说他们更注重有声语言。因此,分析中西方文化中沉默的差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一、"反沉默螺旋"的理论背景(一)传统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这一概念最先是由德国著名的传播学理论家诺依曼于1974年首次提出,它的基本内容是: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前,首先会判断和比较别人的观点,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与群体意见一致处于"优势"时,就会果断发表自己的观点,踊跃地参与到讨论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中"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澜 《新闻世界》2011,(9):119-120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平等的和去中心化的话语空间,网络传播的匿名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促使舆论形成和以往大不相同。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沉默螺旋”产生的效应逐步弱化,不太可能会出现舆论一边倒,取而代之是沉默中的大多数不再沉默,少数人的意见演变为多数人认可的舆论,甚至消除“优势”意见缓慢上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试谈休闲文化与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休闲学与休闲文化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是的,休闲可以使我们有意义地生活”。由于近现代工业的高度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使人们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开始向往精神生活的满足;而在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却以付出人的异化为代价,———人的全面丰富性遭到空前的压抑,人退化为单向度的怪物,片面的物质享受和可怕的精神贫困撕裂着当代…  相似文献   

11.
儿子叛逆期一过,一下子就沉默了很多,除了时时刻刻喊饿要吃的外,基本上就不再跟我们作对了。这让总是风声水起的家里一下子变得“环保”起来,很不好玩。记起张春桥的名言:乱,乱才显得有生气。于是很怀念儿子的那些斑斑劣迹。想当年,因他的坏给我带来的麻烦,像粘住了我一样,甩都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人类传播学的阐释,“语言”对于传媒具有独特的潜能与魅力,而事实上各类传播方式也都具有符合自身规律与特点的传播“语言”,对各自传播“语言”的把握、运用与升华,也正是决定着新闻传媒传播活动总体成败和审美层次高低的关键所在。 随着现代社会传媒的飞速发展,电视尤其是电视新闻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已成为公众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每当人们把报纸、广播与电视置于同一个平面来审视的时候,人们又似乎总是隐约感觉得到电视所存在的欠缺,即荧屏的丰富背后隐藏着的“语言”的贫困”。所以人们在获取信息时,总是在通过电视获得最新的消息后,再通过报纸来获得有关的背景资料及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图书馆管理中员工沉默动机的不同,提出了员工沉默的三种类型:默许沉默、漠视沉默和人际恐惧沉默,分析了员工沉默的文化根源和负面影响,认为通过培养组织信任的氛围可以改善员工沉默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林大为 《传媒》2018,(10):29-32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两天后,《温州晚报》关于"兰小草:'隐善'15年离世方揭晓"的系列报道,很好地贯彻落实了这一精神.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众传媒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传播理论或假说都试图揭示大众传媒在形成、引导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舆论的形成机制。从政治角度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和职责。江泽民同志曾强调: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但是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人们发现,网络传播的兴起给传统传媒带来了冲击,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各有不同,其中较有特色的当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美德截然不同的立法模式源于人们观念的分歧:重尊严还是重自由。但是,无论是偏重尊严还是自由,归根结底都是对于人们人格利益的保护。我国在未来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时应注意对其各自优缺点的客观分析和背后的立法精神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正>一、档案:城市往昔的留忆1.档案是城市记忆的沉积。城市中包含了物质形态的实体,也囊括了精神和文化的创造。人们对城市的建筑、自己生活的地方、城市的文化习俗等都赋予了丰富的情怀,承载着人们对城市的丰富记忆。然而,城市总是处在"变脸"过程中,城市记忆依托的物质形态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精神文化也随着  相似文献   

18.
努力更有效地引导舆论,是新闻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实施舆论总体战略的目的所在。就如何更有效地引导舆论,人们在实践和理论上做了很多探索,获得一些可以说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模式。但纵览成功的范例与令人扼腕的教训,可以发现,实现有效引导的重要前提是做好舆情分析。 何谓舆情分析?一言以蔽之,就是综合分析人们在说什么,从而推测出人们在想什么,进而找出其心理特点和需求,以便影响其观点和思维。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总是依据一定的思维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思维材料可能是一个他亲历的新闻事实,也可能是各种传播渠道传来的事实和观点。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判断总是会受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舆论是意识形态的主要体现方式.在当前价值观及文化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党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舆论引导是一项重要的抓手和需持续重视的工作. “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的螺旋” 1.“沉默的螺旋”理论再回顾.“沉默的螺旋”理论首见于1974年德国学者诺依曼发表的《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学理论》文章中,她随后于1980年出版著作《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从意见气候、被孤立的恐惧、准感官统计等核心层面对“沉默的螺旋”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真相的追求,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现在,信息的丰富与传播的迅速增强人们追求真相的欲望,拓宽了人们追求真相的渠道,当下,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是人们热议的传媒话题之一,网络时代的到来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迈入新世纪的这十几年来,网络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在这个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空前的迅速与便捷,但是所获得的信息也并未真正满足人们对真相的渴求,媒体的舆论导向性与真相之间总是一对相生相克又相辅相成的矛盾综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