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路遥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是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学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杰出贡献在于对中外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承纳及独具个性的创新与发展。本从创作原则、时代写真及环境设置三方面阐述其现实主义精神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2.
沈嘉达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2):31-36,45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何以领“新现实主义”创作之风骚?本从现实主义品格,乡村情怀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三十方面作了泛化意义上的论说,揭示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和内在意蕴,这对新时期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实主义理论往往表现为两种态势,即现实主义方法和现实主义精神。新时期现实主义的深化就形成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关注现实的真实性;二是现实主义审美品格的深化。这种种变化的源头离不开“伤痕文学”绽现时所产生的对现实主义理论争议,毕竞争论意味着对一种价值体系的不断参照与超越。也正是对“暴露与歌颂”、“悲剧性”、“真实性”等诸多关键词的争论,才逐步形成了新时期现实主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大观景象。  相似文献   

4.
“分享艰难”和“面向大众”,表现了新现实主义关注现实、关注老百姓,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的创作精神,也构成为新现实主义的新元素、新内核。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新现实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这是新时期以来的其它文学思潮无可比并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学现实主义精神被逐渐冷落。从基本创作原则而言,现实主义精神所包含的理性的社会人生态度、热情的人关怀应是学的一般原则。本试图通过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新解读,呼唤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买琳燕 《现代语文》2009,(9):133-13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新创作手法,正因为融合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与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他的“后现实主义”创作才表现出了新的艺术活力——因“现代”的表现而使本质的表达更有力度,更具穿透力,也因“现实”的贯穿而使表现不再冷漠,更具人本性及人文性。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新创作手法。正因为融合了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与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他的“后现实主义”创作才表现出了新的艺术活力——因“现代”的表现而使本质的表达更有力度、更具穿透力,也因“现实”的贯穿而使表现不再冷漠,更具人本性及人文性。  相似文献   

8.
从高尔基用“批判现实主义”为19世纪现实主义学命名中引出现实主义的批判性问题,认为批判性不仅是19世纪现实主义学的特点,也是所有现实主义学的应有品格。并在对批判性进行必要的界定的基础上,从现实主义学的哲学背景,历史经验和当前境遇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章讨论了“现实主义冲击波”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心理诱因,同时对这一世纪末学思潮进行了理性分析。章认为:“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家所标榜的“良知与责任”在作品中的表现是极为有限的,他们所呼应的虽是主旋律下的意识形态,对最下层人民的苦难却相当冷漠;与此同时,对“学性”的漠视使其失却了应有的学价值;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学启蒙和学探索事业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本着重分析“现实主义回归”小说的不足,并指出中国当代学需要的是多种创作方法并存的局面,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永远遵循的创作规律,而不是某种学的标签。  相似文献   

11.
论文的写作基于这样一个“问题”:在从“伤痕”到“先锋”这一脉络成为文学史“共识”的当下,“50-70年代文学”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新时期”有怎样的调整?既有的“一体化”的冲动是否依然存在?基于此,论文尝试从“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被“历史”所“忽视”的概念或运动入手,分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何藉此重生。通过对“社会主义新人”所命名的一系列“典范文本”的细读,笔者认为这一调整的艰难以及最终的失败,既是“文学成规”之转移的必然结果,也包含着自我的瓦解——借助左翼“革命+恋爱”的模式的结果,反而是“恋爱”压倒“革命”,从“新人”转变为“畸人”。然而,这一历史性的失败,某种程度上是一次“扩大化”的运动,如何更为平和地检讨“社会主义”的“文学遗产”,打捞“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与精神操守,这一问题对当下的文学现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主潮,一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呈现为多元化。回顾和反思新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历程,深入挖掘不同艺术形式背后的现实主义本体及现实主义精神,对于新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现实主义的发展展望,是必要且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现象,它属于现实主义范畴却又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所不同。它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贴近民众的凡人琐事契合了读者心理,从而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但后期由于过分注重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使作品格调灰暗,沉重压抑,新写实小说尽管有自身的缺陷,但它对其它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及个人化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感伤是“五四”新文学的精神胎记。在写实派、浪漫派和现代派的创作中,感伤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表征和审美特质。“五四”新文学中感伤情感涵蕴的精神向度是现代意识觉醒的表征,其情感主题的生成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由此形成“五四”新文学感伤情感的独特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5.
试论左翼文学关于创作方法理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学创作方法理论的探索,是在翼学建设的一项重要而艰难的工作,率先提出的“新写实主义”只是旧现实主义的写实方法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机械结合,而依附其上的“革命的浪漫谛克”,实质上是“流漫的极左主义”,随后提出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初步纠正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开始拨正了现实主义学的方向,“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最后的独尊坛,既推动了左翼学的发展,同时也给中国新学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的思潮景观。现代主义小说体现出寓言化特征。这种创作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影响显著,中国新世纪小说也强化了寓言化并产生不少典型文本。寓言本质是寓教于乐,寓言化小说的“教”与“乐”的内涵和表现更为丰富复杂,有独特的“叙述结构”。寓言化小说显示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自觉融合。  相似文献   

17.
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以池莉、方方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文学,本质上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但它充满了苍凉的悲剧色彩。新写实小说属于现实主义,但它在淡化政治之后,以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貌和精神状态的接近自然主义的一种写实主义,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变异和发展。新写实小说派有许多重要作家,池莉和方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她们以描写庸常生活中的庸常人生为己任,以最富有七情六欲的小人物和“民间”为题材,描写普通人的凡俗生活及喜怒哀乐,注重生活的还原和人物生存背景、生活状貌、生命搏动、性欲望的描写,从而显示了普遍的人生意义,令读者咀嚼到历史、社会和生活的深厚况味。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论包括三个层次:基本原则(文学的客观真实性),思维方式(典型性思维),特征性手法(真实而典型的细节描写等写实手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在现实主义三个层面上,显露出新的写实趋向:采取自传体、半自传体或回忆录的文体形式,通过对女性自恋、自爱、自慰、性爱或肉体狂欢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系列患有幽闭症而性格怪癖或者放纵欲望的女性典型,发现了被社会传统的群体经验所压抑与遮蔽的女性生活空间,颠覆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表现出较强的批判精神和自审意识。但是狭窄的个人视角、欲望的偏执、肉身的沉醉又使女性写作出现了明显的“私人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驿站长》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开山之作,普希金成功地塑造了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小人物"。此后,俄国现实主义的作家们竞相将这一主题发挥到极致。本文试通过对作品的艺术手法的探究来揭示其其中的现实主义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的新时期文学,经历了从伤痕文学到反思、到寻根、到新潮、到新写实等一系列演进过程,体现在力图将西方人道主义、现代主义思想引进我国,而且又表现出对回归传统的依恋。特别是新写实小说的可贵尝试,使人们把目光投入到现实主义,但这是现代化基础上的新的现实主义,是对小说现代化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