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社会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全部人类文化史表明,图书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们为了交流思想,协调行动,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由于语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在劳动中又发明了文字,成为人们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工具。当人们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记录事物的时候,最初形式的图书也就随之产生了。为了满足阅读和流传图书的需要,人们将大批图书收藏起来,这个保藏图书的场所,就是最初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一般物质产品,其使用价值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图书作为精神产品,它也要经过流通领域,实现商品交换,因此它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具有商品属性。图书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上,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即人们从图书载体的信息中,吸取、了解著作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或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3.
<正>客观地说,文字的发明并未把整个人类社会带入真正的文明世界,中肯地说,骨刻、碑拓等记录人们思想和生产技艺的简牍文明并未让所有的人类共享文明之神袛带来的光辉。而只有在造纸术得以发明之后,普通人才有可能和贵族们共浴文明的洗礼,之前的文明都是狭隘的贵族消费品。当造纸术  相似文献   

4.
手机中心:技术推动媒体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一直在推动人类前行,同时也推动着媒体产业的发展。猿发明了语言,使一个没有利齿尖爪、没有毒液厚甲、不能飞速奔跑、不能凌空腾飞的动物,成为世界的主宰。文字发明,思想和文化得以传承,现代印刷术的出现,让文明广为传播。随着无线电与电视技术的出现,传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更是让传播变成了交互,受众成为参与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新知识大量涌现、科学技术空前发展,这些正引起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积淀科技文化成果为职能的科普图书出版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与科学鉴赏水平的提高,要求编辑具备更为深刻的科学理解能力与分辨能力;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编辑具备先进的编辑技能和快捷的信息处理能力;我国加入WTO,科普图书出版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竞争,而且要面对国际的竞争,要求编辑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运作能力。以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的能力成为制约科普图书出版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普图书编辑应具备怎样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从内涵上看,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个体通过科学教育训练与学习所形成适应科技社会的基本品质,是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处理事件的基础条件。科学文化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内容。其中,科学知识是构成科学文化的基础,科学思想方法是科学文化的第二层内涵,科学精神则是科学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下笔者就根据科学文化的三个层面并结合编辑工作的特点,对科普图书编辑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行探讨。一、基础层科学文化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科技图书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文献 谈到文献的定义,人们总喜欢引用宋人朱熹的话:“文,典籍也;献,贤也。”用现代语言解释,即是有价值的图书。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外延有了极大的拓展,除了图书之外,还出现丁种类繁多和形式各异的其他知识载体,原来的定义已不适用。于是人们又提出,凡是将人类的知识和思想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物质形态的载体,都称做文献。 文献并不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众所周知,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有思维和语言。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通过思维的语言交流,形成了对外界的认识,同时积累了经验。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即是知识。知识通过语言可以交流,但语言一经说出即成为过去,而且一般只能面对面地进行,有相当大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人类发明了文字,从而克服了用语言交流传递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文字将知识记录在甲骨、兽皮、纸莎草、贝叶、石头、陶器等器物上,产生了最原始的文献。文献使人类大脑的记忆功能得到了补充,人类的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发展并产生飞跃,由此人类文明不断前进。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因为没有文献,一切知识只能靠语言交流,虽然与有文字的民族经历了同样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图书质量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是反映、传播、积累和促进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的重要工具,提高图书质量是满足市场需求、更好地发挥图书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图书市场会出现失灵甚至消失,人们也会出现逆向选择行为。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通过对图书质量的博弈及其均衡结果的剖析,提出只有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出版者行为,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才能使交易双方都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8.
倪集裘 《编辑学报》1990,2(3):178-180
期刊编辑的素质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就个人工作体会,略谈其一、二。 报纸、图书是人类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作为期刊,同样是人类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迅速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信息,除了广播、电视和各类图书报纸等传播媒介外,各种各样的期刊同样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图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以其思想政治、文化科技内容,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的实践活动。思想健康、格调高雅、取材新颖的图书,会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相反,内容腐朽,格调低下,谬误横生的图书,势必腐蚀人们灵魂,阻碍社会进步。因此,古今中外有识之士莫不注重图书质量。然而,不同社会,不同时代,衡量图书质量的标准却不尽相同。显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和印刷术的国度。中国出版事业有悠久的历史,它使凝聚着中国人民思想文化科学成果和劳动生产经验的大量典籍得以保存下来和传播开来,丰富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到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生产凋敝,文化事业衰败,出版事业比起一些发达国家的来反而落后了。这种状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从根本上改变过来。经过三十五年的努力,出版事业现在呈现初步繁荣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11.
(一)图书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图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来传播、积累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不论是什么社会形态,在传播和积累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时候,又都是有选择的。即便在古代,不论官家或民间的刻书作坊,也都只是把经过挑选认为值得出版的著作加以刻印。所谓“藏之名山,传之万古”等说法,正反映了当时对图书质量的要求。到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种各样的出版商应运而生。他们毫无例外地要不择手段地追逐利润,但为了生存竞争,也要求助于图书质量,作为  相似文献   

12.
图书是社会的产物。图书反映着社会,同时又影响着社会。图书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出版,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活动。出版物凝结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集聚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在出版物上都有所记述。人们利用图书出版物,进行教育,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了解历史和现状,学习知识,并欣赏艺术。因此,出版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析新时期图书校对人员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校对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图书的质量。众所周知 ,图书的出版目的是为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但如果已出版的图书常出现错误将会给读者带来迷惑和困难。因此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图书校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图书校对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消灭书稿排字上的错误 ;其次是协助编辑发现原稿中的问题 ,提交责任编辑解决 ;另外还要找出版式规格中的疏漏 ,返回给技术编辑修改 ,力求杜绝文字差错和做到版式规格统一。校对工作者应既对原稿负责 ,同时又要有质疑的态度 ,以…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电子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文明进入文字时代后,文字的书写就一直是人类记录思想、跨越时空、完成传播功能的最好工具。书,则是文字书写中最有系统的纪录型式。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是到书店买书,仍然在用(纸张发明后)一千五百年来所有人类的阅读方法,通过书本的文字、图像,去学习知识、研究作者的思想,这也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自从有了电脑和网络科技后,人们就一直在思考:能不能用电子书的方式来取代或补偿纸张书的不足?网络发明后,我们曾用电脑直接阅读一些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的书,或是到网络下载书来看。直接在网络下载,当…  相似文献   

15.
王雯娟 《云南档案》1998,(Z1):128-129
声像档案是直接用照像、录音、录像等手段来真实地记录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面貌.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发明了各种记录信息的方式,长久以来,文字一直是一种普遍采用的传统的记录方式.然而到工业革命以后,1877年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能够记录和重放声音的机器--留声机,人类便开始有了直接记录声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前言中国是世界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迄今已有了将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早在一千八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发明了雕版印刷,在八百年前,又发明了活字印刷。造纸法和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为人类交流思想、传播文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对人类文化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编辑劳动的文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发明了文字这一文化事物,由此产生了应用文字进行文献记录(著述)的文化活动,进而造就了专门从事这一活动的人们。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则进一步造就了专门对各种文献进行加工出版的劳动形式——编辑劳动。一、编辑劳动与文化生产任何文化事物都不是自然形成的,都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人类创造文化事物的活动,就是文化生产活动。对各种用文字书写的  相似文献   

18.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重视并加强对思想和文化建设的宣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的新闻宣传对此重视不够。全国图书展览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图书展览,当天的电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二十条国内新闻,全国  相似文献   

20.
精品图书三属性书业界种种迹象表明,一个精品图书时代已经到来,精品战略已成为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主题。那么,何谓精品图书?笔者认为,精品图书应该具备以下几种属性:1.文化积累性精品书在内容方面一定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读者反复推敲,具有深刻内涵的精华之作;在思想价值方面,应当是人类进步的写照,具有前卫的思想和高远的见地;在知识性方面,应该具有比其他图书更为丰富的文化、历史或科学知识含量。如果是科技图书,应当反映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或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的科技发明和发展;如果是文艺作品,应该是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