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领导,以及学校育人文化的营造.这种领导集中地体现在办学理念,即学校文化的灵魂上 学校是一个育人场,这个场不仅仅是场所的"场",更像物理学中电场、磁场的"场",学生进入这个"场"后能被影响、被感染.《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对校长提出六项能力要求: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可见,营造育人文化是一位专业型校长必须具备的素养和履行的职责.但现在很多校长往往不关注学校育人场的营造,而是满足于当"教育的施工队队长",即领导怎么讲,文件如何规定,就怎么照着做,简单地克隆复制,勤勤恳恳,加班加点.这是事务型校长的典型表现,是校长的初级水平.高水平的校长靠文化治校,靠价值观、理念、精神引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长是"一校之魂",是确立和践行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关键因素。校长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正确的学校教育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灵魂,能发挥导向激励作用,能促使教职工凝心聚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些要求正是当前"倡导教育家办学"要求的体现。"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句话之所以一直受到关注,就在于作为校长他应该是学校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学校文化的建设日益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以及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但在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些校长过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呈现出"六大不良倾向",具体如下:一、校园文化建设"雷同化",缺乏"创新性"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5.
张一山 《教育》2013,(12):25
从文化的角度看,校长的真正使命,在于通过管理,建设学校的管理文化,从而促进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观往往被提炼成一句精辟的话,就像哈佛大学刻在校徽上的"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写在通知书上的"我们将创造着生活"。可见,校长们提出的"一句话",往往变成几代师生身体力行去"圆梦"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以校长为主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长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在推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对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过程中,一直重点强调校长的主体作用,但是伴随着社会变革,教育内外环境的影响,校长主体性的偏失对学校文化建设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确立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并以此为前提和核心,以校长为主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校长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领导者和推动者,还有继承者和变革者等其他重要角色。同时,以校长为主体,更应该全面深入地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途径和原则,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校长的主体作用,以校长为主体更好地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校长课程领导力:从"个力"走向"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使学校课程有高质量、高效能的表现,必须要有高绩效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与追随者相互作用的合力,是校长与追随者为实现共同的课程愿景而进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能力.建立学校课程愿景,赢得有效的追随者和"传教士",演化组织结构和体系,学校文化的变革与重塑、统筹外部支持系统是实现高绩效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教师管理"变成了"校长对教师的管理",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学校改革缺乏内在动力."教师领导"是对教师管理的解构和重建,通过对教师赋权,实现学校文化的深刻变革,促进学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方法论"的透析,笔者认为当下学校文化建设在方法论上属于"机械论",其局限性在于对学校文化进行"静态分割",导致学校改革文化乏力。重构学校文化要在澄明学校文化建设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方法论的转换:变"机械论"为"生态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六大策略,即用价值凝练文化、用实践创生文化、用作品解读文化、用故事传播文化、用制度延续文化及在事实中考察文化。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28日,2013新华网"大国教育之声"基础教育系列访谈在新华网二号演播厅隆重举办了第一场论坛"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来自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的四位访谈嘉宾大齐学校校长王立庆、黑沿子小学校长高绍山、第一实验小学东校区校长么守歧、辉坨小学校长孙然分别对各自学校的幸福文化、海洋文化、和融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大齐学校校长王立庆认为,学校文化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具有传承性。学校文化同样绵延和发展于学校组织的历史长河中,守恒和创造是学校文化建设重点考虑的问题。学校文化建设意味着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造。北京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四中)的学校文化建设就具有这个特征。这里选择我校文化建设的三个  相似文献   

12.
黄蜀红 《辅导员》2013,(20):5-5
<正>2013年8月28日,2013新华网"大国教育之声"基础教育系列访谈在新华网二号演播厅隆重举办了第一场论坛"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来自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的四位访谈嘉宾大齐学校校长王立庆、黑沿子小学校长高绍山、第一实验小学东校区校长么守歧、辉坨小学校长孙然分别对各自学校的幸福文化、海洋文化、和融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大齐学校校长王立庆认为,学校文化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13.
校长文化是校长在经营学校过程中,办学理念与管理实践结合而形成的充分体现校长个性的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校长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时代创新性,体现了主流文化,是校长职业实践的产物。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特色文化、区域文化、发展文化。校长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命脉和灵魂,学校文化是校长文化的具体体现。校长文化需要长期积淀,积淀校长文化的过程,也是形成学校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校长文化是校长在经营学校过程中,办学理念与管理实践结合而形成的充分体现校长个性的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校长文化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时代创新性,体现了主流文化,是校长职业实践的产物。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特色文化、区域文化、发展文化。校长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命脉和灵魂,学校文化是校长文化的具体体现。校长文化需要长期积淀,积淀校长文化的过程,也是形成学校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校长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相生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成功的动力,源自于校长文化的辐射。学校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创造更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校长文化与多元文化、校长文化与教师文化、校长文化与校园文化、校长文化与学生文化等都是相生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效能的必由之路.z理论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建设彼此信任、相互平等的"信赖文化";建设鼓励合作的"团队文化";建设开放并蓄的"包容文化".Z理论对学校文化建设还有三点启示:一是学校文化重建要从关注学校宗旨开始;二是要树立长远的学校文化建设观;三是要发挥校长在学校文化重建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老校易地新建,需要去把老校做"新",把新校做"老",使学校蕴含精彩的历史语言、光亮的现代符号、理想的未来远景。把老校做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善的需要,也是破"旧"立"新"的具体表达。然而,学校是孕育、传播和传承文化之地,如何在"变"中求"不变",在"不变"中寻"变",是学校和校长教育智慧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18.
孙向阳 《教育导刊》2007,(10):24-2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通过学校课程的革新来实现,要想使学校课程变革继续走向深入,校长必须要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服务与支持是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定位。过程与质量是校长"课程领导"把握的重点。学校文化变革与重塑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有效追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当下学校文化建设出现"外显"与"内涵""两张皮"的现象,审视学校文化建设的校长角色与教师角色。探索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三步走模式:解读学校文化背景—构建学校文化体系—设计学校文化实施路径,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办好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20.
2007年5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校长相聚宁波北仑江南教育集团总校,由上海市万航渡路小学主办、江南教育集团承办的"现代学校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从容拉开了帷幕。"现代学校文化论坛"是一个纯民间、纯学术的校长对话平台。每年一届的年会越办越精彩,越办越有影响,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校长参与。本次会议研讨的主题学校"主流文化"建设由"论坛"主席张雪龙校长亲自确定。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激起了与会校长们强烈的探讨欲望。十多位校长发表了关于学校"主流文化"的演讲,让与会者耳目一新。本期我们选择了三位校长的演讲,刊载于此,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