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冬去春来,夜市办得怎么样了?》4月26日,经济日报一版在这一制版标题下推出一组六篇报道,用较大的篇幅集中地反映北京、福州、济南、南昌、杭州、兰州等大城市开办夜市的近况。单从报道形式看,这组新闻有三个特征:——是去年经济日报以商业改革为主题的《王府井亮起来》连续报道的进一步延伸,能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在经过了一段迅猛发展后,似乎有逐渐消弱的势头,深度报道真的要昙花一现了吗?许多人有这种忧虑。此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经济日报记者写的一组以国庆40周年为题的深度报道。经济日报这组发表在头版“写在40年大庆前夕”专栏里的深度报道共分5篇—《走向改革》、《走向开放》、《走向科学》、《走向小康》、《走向未来》(见该报9月20日至25日),每篇约四千多字。很显然,经济日报是把这组报道作为重头稿件,下了大气力抓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经济日报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报道,颇有特色。比如,4月28日经济日报一版以《不吃发菜、少穿羊绒,行不行》为题,指出搂发菜、养山羊破坏大西北草原生态环境,是造成今春北方频频出现沙尘暴现象的原因之一。这条新闻被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报搞》栏目转播。5月25日,经济日报又在一版头条以《把发菜甘草从“五宝”中除名》为题,报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作出的抉择:要千里草原,不要眼前小利益。他们把发菜、甘草从传统的“宁夏五宝”中除名,今后只宣传其它“三宝”,坚决取缔私人建甘草加工企业,减少发菜的供应量,并通过人…  相似文献   

4.
2月12日,新华社推出一组有关农业投入的报道,包括三篇省委书记谈农业投入的消息和一篇短评,及时反映了重视农业、加强农业的新动向,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这组报道不仅为《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采用,还受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及众多省报的青睐。 这组报道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着笔于新春伊始各地的最新动态,触及到了增加投入这个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5.
肖青 《大观周刊》2011,(18):220-220
《经济日报》在2009年年初推出“每周经济看点”专版,报道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新亮点,展示地方经济发展新趋势、新动向。2011年,《经济日报》将“每周经济看点”扩版为三版。本文将从经济新阕报道策划的角度来评析改版后的“每周经济看点”成功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2003年1月6日,北海市清除银滩公园的最后三幢建筑物并将向世人免费开放,我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两位记者一起被邀前去采访。后来《人民日报》发了300多字的简讯《北海银滩回归自然》,《经济日报》发了500多字的消息《北海:还银滩本来面目》,我在《光明日报》发了2000字的报道《北海还滩于大海的思考》(经《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刘昆站长修改)。我的这篇报道被报社评为好稿,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认为有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采写中逆向思维的运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淘金热,有一位叫…  相似文献   

7.
1月5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的《从两个厂的对比看改革必须坚决》一组报道,别具一格,颇有新意,值得一赞。首先,这组报道切中了当前经济工作中的要害问题。人们从两家工厂一正一反的经验中,看到了吃“大锅饭”这个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自然会感到经济改革势在必行,行必坚决。因而也会更加感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第二,这组报道在标题的制作上颇具匠心。俗话  相似文献   

8.
评报一束     
要象猎犬一样敏感——评《经济日报》1984年6月6日第一版《北京东安门夜市开张,一百多货摊生意兴隆》这是改革中的便民新事,《北京日报》应当有新闻,有图片,但却漏掉了. 新闻敏感是记者所必需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要象猎犬一样盯住有新闻价值的目标,一旦成熟,立即猛扑过去,将其捕获,奉献给读者。当读者津津有味地读着、议论着这条新闻的时候,也就是记者获  相似文献   

9.
继晚报、都市报浪潮之后,财经报刊风起云涌,一改软性的大众化、通俗化之风,以深度报道见长,我国的经济深度报道在经过近20年的探索演变后,逐渐走上成熟的轨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和发展1987年被称为是深度报道的崛起年。正如学者杜峻飞所言,“自报纸出现以来,经济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这一年,出现《关广梅现象》(《经济日报》)、《鲁布格冲击》(《人民日报》)、《西部贫困探源》(《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大趋势》(《人民日报》)等一批有影响的经济深度报道作品,因而这一年也是经济深度报道的崛起年。(一)经济深…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2月26日,经济日报二版刊载的通讯《如虎添翼》,报道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的公共关系工作,并为此配了社论《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在这以后,市场报、经济参考、北京日报、广州日报、文汇报等十几家报纸,也先后载文报道或评论公共关系。今年4月22日和5月6日的世界经济导报用两个整版刊登介绍公共关系的文章。这些文章在介绍国外公共关系的同时,着重报道了国内新兴的公共关系事业的情况,阐  相似文献   

11.
解疑释惑 引导经济热点 报道案例分析之六: 从“价格战”专题看如何在日常经济现象的报道中把握正确导向 案例: 从2000年7月31日开始,《经济日报》推出了“如何看待价格战”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在8月份迅速达到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18日,《湖北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推出《一起典型的赖账案》和《温柔陷阱》两篇报道,同时配发评论员章《正视这份耻辱》。这组报道,在一版显要位置推出,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并由此引发一场关于全省投资环境改善与创新的大讨论。讨论历时月余。至讨论结束时,五峰山山人造板有限公司与德国ACE公司这对长达9年纠纷的“冤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经济日报陆续在头版头条发了一组以《今日……》为题的长篇报道:9日《今日虎头山》;11日《今日哈尔套》;14日《今日七里营》;18日《今日徐水》。这组报道虽都从“今日”做文章,但却言近旨远,发人深思。一连串《今日……》,看似平淡无奇,但却令人感到“今日”后面的历史份量。虎头山,哈尔套,七里营,徐水,这些过去赫赫有名的典型,如今在农村改革浪潮席卷中国大地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变化,人们希望听到他们的消息。《今日……》这组报道就满足了读者这方面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一篇报道立意新、角度新,一张报纸办得活,指导性强,人们常常会称赞说有“点子”。“点子”成了衡量新闻工作者聪明才智的标准之一。《经济日报》工交部主任詹国枢在研讨班上一席关于“点子”的讲话。成了研讨班的热门话题。一、点子的思维规律。1、逆向思维。有一组题为《出售》的漫画。第一幅画面是一位老者牵着猩猩去动物收购站。第二幅画面上却是猩猩从动物收购站出来,正在点钞票。这是运用逆向思维的结果。人们都在考虑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而《经济日报》却做起了“让一部分企业死去”的文章,推出了《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了》的报道。这也是在逆向思维中产生的点子。  相似文献   

15.
编者短评:什么是好版面?什么是好报道?在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你就意识到了它的好。《经济日报》的这篇报道就是如此。一提农民致富,我们就联想起如何  相似文献   

16.
新闻述评是《经济日报》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在20多年办报实践中,《经济日报》发表了一大批引起社会反响的优秀述评作品,也培养了一批善于采写述评报道的记者。但进入新世纪新时期,传统的新闻述评出题路数和表达方式乃至版面处理都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读者阅读口味的变  相似文献   

17.
小记者给大记者挑刺,着实不敢落笔。但既已写下,姑妄言之吧。3月20日人民日报三版刊登一篇《表决的“新式武器”》的报道。文章说了电子表决器的先进性:灵验、迅速。“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议会有这种现代化设备”。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但3月21日又看到经济日报写同一问题的报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我认为经济日报的报道匠心独具,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向前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经济宣传在我们的新闻传媒上,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在,经济报道的领域拓宽了,报道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明显提高了,出现了一些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像“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金牌不是名牌》(原载《经济参考报》1991年8月24日),《行的变迁》(原载《经济日报》1990年2月21日)、《醒来,铜陵!》(原载《钢陵报》1991年11月14日)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度的东西,有人把它称为:“难度报道”。正因为难,就要靠规范的策划制度来保证。 策划就是从出点子到实施点子的过程。现在不少报社的老总发出感叹:需要更多的“点子主任”、“点子编辑”、“点子记者”。一个好点子可以办活一张报纸,一个好点子可以在读者中产生巨大效益。 《经济日报》报道之所以在全国读者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主要一点就是精心策划栏目和精心策划深度报道,其中在一版开设的“旧闻新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2月26日,经济日报二版刊载的通讯《如虎添翼》,报道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的公共关系工作,并为此配了社论《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在这以后,市场报,经济参考,北京日报、广州日报、文汇报等十几家报纸,也先后载文报道或评论公共关系。今年4月22日和5月6日的世界经济导报用两个整版刊登介绍公共关系的文章。这些文章在介绍国外公共关系的同时,着重报道了国内新兴的公共关系事业的情况,阐述了公共关系工作在我国兴起的必然性,并指出我国企业需要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我们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