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其内在追求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学生的三重表征思维。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外显特征是"瘦、皱、漏、透"。只有注意到了"内外兼修",化学课堂才能做到"神形兼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才会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
“瘦、皱、漏、透”四个字是宋代名贤米芾对太湖石之美的艺术性概括,诠释了太湖石瑰奇之形、纹、质的“神”与“形”的自然韵致*[1]2.在“基于高认知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出并研究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数学卓越课堂教学”的内在特征:瘦、皱、漏、透.该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卓越课堂有以下外显特征:(1)倡导简约(瘦).设计精巧、思路精妙、板书精美.(2)注重生动(皱).语言生动、有效互动、思维灵动.(3)鼓励留白(漏).疏密相间、动静相宜、补白相机.(4)旨在深刻(透).教材析透、教师讲透、学生悟透.[1]卓越课堂的内在追求是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堂互动生成研究,概念教学、解题教学等的研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我校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以"瘦、皱、漏、透"为外显特征的卓越课堂。"瘦",意在简约,不追求过大容量,删繁就简,设计精炼;"皱",意在生动,不是直来直去,而是"尺水兴波",跌宕起伏;"漏",意在留白,不追求面面俱到,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动静相宜,补白相机;透,意在深刻,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教材析透、教师讲透、学生悟透。  相似文献   

4.
<正>"瘦、皱、漏、透"是宋代名贤米芾的四字赏石理论.笔者所在学校将此"四字诀"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从而体现了"卓越课堂"的内在追求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去括号"一节为例,通过四字特征在教学中的体现,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教学分析"去括号"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小学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初中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整式、合并同类项等数学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去括号》为例,结合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阐述了瘦、皱、漏、透四字特征在教学中的体现,以及核心素养提升在实践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7,(16):20-21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将初中生物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教学艺术之美。受太湖石鉴赏标准的启发,阐述了将"瘦、漏、透、皱"四字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之中的方法,即备课之"透"、简化课堂之"瘦"、适当冗余之"皱"和一个不"漏",旨在营造使学生享受其中的生物课堂,让学生感受生物之美,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诗画的情趣.意境的韵味.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虽有人作.宛白天开”的艺术境界.让人叹为观止。而极具文化意蕴的“石”雕艺术之美.更是通过“瘦、皱、漏、透”这四个特点充分展现。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引入这样的审美意趣,追求“瘦、皱、漏、透”的美学课堂,就会让师生享受到诗画的情意和自然的情趣.在愉悦的课堂境界中体验生命的尊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诗画的情趣和意境,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虽有人作,宛白天开”的艺术境界,让人叹为观止。而极具文化意蕴的石雕艺术之美,更是通过“瘦、皱、漏、透”这四个特点得以充分展现。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引入这样的审美意趣,追求“瘦、皱、漏、透”的美学课堂,就会让师生享受到诗画的情意和自然的情趣,在愉悦的课堂境界中体验生命的尊贵。  相似文献   

9.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在追求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物理观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外显特征是"设计精巧""思维灵动""动静相宜"。在教学中,注重课堂的"内外兼修",才能让提升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诗画的情趣和意境,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让人叹为观止。而极具文化意蕴的石雕艺术之美,更是通过"瘦、皱、漏、透"这四个特点得以充分展现。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能引入这样的审美意趣,追求"瘦、皱、漏、透"的美学课堂,就会让师生享受到诗画的情意和自然的情趣,在愉悦的课堂境界中体验生命的尊贵。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文章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想、说、画、做”四个步骤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地引领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2.
抽象之美     
现在许多人的家里,都放有赏石一二。或太湖石,或灵璧石,或英石,或昆石。还有一些新的石种,并不讲究“皱漏瘦透”。虽然赏石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还是坚持认为,“皱漏瘦透”是中国赏石最根本的艺术标准,是精髓。中国赏石,就像中国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中国的古人,是深谙抽象之美的。  相似文献   

13.
核心素养作为高中数学教育的方向标,不仅是学科教育改革深化的主要路径,而且是学生素养涵养发展、思维培养以及个性形成的关键所在.而“教、学、评”一致性育人路径能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效能,为高中生创造更好的知识学习环境,保障“教、学、评”环节都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效能.基于此,文章围绕“教、学、评”一致性展开论述,以期能改革优化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必须在以“素养为本”的教学目标统领下才能有效落实。“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在同一目标的指导下达成高度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素养课堂的有效性,使“教、学、评”真正达到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太湖石     
太湖石为我国四大名石之一,是苏州园林布景的主要观赏石种。宋代赏石大家米芾以"瘦、皱、漏、透"概言太湖石的审美特征。"瘦"即盘骨苍劲、裸露而不臃肿;"皱"是轮廓凹凸不平;"漏"是孔洞能透过光线;"透"则是溶洞密布其内能透水通气。太湖石属于被溶蚀的石灰岩。太湖地区广泛分布着2亿~3亿年前的石灰岩,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纵横交错的石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重点是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首要任务,所以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践行学科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评价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在此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师需通过统一的教学目标、方法和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形成全面的核心素养.本文将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与意义,进而重点探究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路径,旨在创新高中数学课堂,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观,注重“教、学、评”一致性,才能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以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盐类的水解”为例,聚焦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评价的落实以及教学策略的实施,构建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评”一致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教师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三者间具有密切联系,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提高对“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科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应用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智、趣、美”音乐课堂的创建,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助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利用活动、趣味元素等,巧设活动,促进“智”发展;调动兴趣,实现“趣”中学;多元欣赏,做好“美”中悟,以打造“智、趣、美”音乐课堂,从而有效践行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