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话     
在历史上。新年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比较常见的有“元旦”、“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王安石有诗《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就是新年的景象。新年被称作“春节”还是较为新近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在古典文学文献中,有一类名曰诗、文、词、曲“纪事”的著作,迄今已有如下若干种: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清厉鹗《宋诗纪事》一百卷,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一百卷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四卷,又有宣古愚、罗以智、屈弹山等的《宋诗纪事》“补遗”、“拾遗”,今人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三十卷。近人陈衍《辽诗纪事》十二卷、《金诗纪事》十六卷、《元诗纪事》二十四卷。陈田《明诗纪事》一百八十七卷(原有甲——癸共十集,仅刊前八集)。今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八卷以及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清陈鸿墀《全唐文纪事》一百二十二卷。清张宗(木肃)《词林纪事》二十二卷。今人唐圭璋《宋词纪事》。王文才《元曲纪事》。  相似文献   

3.
过年啦!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是像春节这样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节日,"回家"自然成了国人心目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虽说年年回家,但每次的感受和心情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今存汪藻的《浮溪集》乃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而成,故其中有一些失收及误收者。《全宋诗》《全宋文》《全宋诗订补》等书都对汪藻的诗文进行了整理和辑佚,然而却对集中一些误收的诗文未加细考。今就所见者,略作考辨,确认误收者计文两篇,诗四首;疑误者计诗五首。  相似文献   

5.
《宋诗鉴赏辞典》全书以“论宋诗(代序)”为纲领,以二百五十三位诗人及其作品一千二百五十三首的鉴赏为主要内容,配有“诗人小传”、“诗人年表”、“宋诗书目”、“名句索引”等附录,洋洋一百八十九万言,纲举目张,点面结合,可说是一部知识丰富,赏析精详,具  相似文献   

6.
正金性尧(1916—2007),笔名文载道,别号星屋等,作家、著名古典文史学者和资深出版人。青年时代曾主编《鲁迅风》《萧萧》《文史》等杂志。同时,一生笔耕不辍,编著兼能。散文作品有《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钞》等。文史著作有《伸脚录》《土中录》《饮河录》《不殇录》等。晚年倾力编注《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本文针对青年金性尧与著名的小报《社会日报》社的交游关系,并探讨其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7.
北宋玉安石曾奉命重新注释《周礼》、《毛诗》、《尚书》,即所谓“三经新义”.《毛诗·风·七月》中,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一首,其中“八月剥枣”一句虽有旧注,(剥,去也)但王安石看后,“一概不取”,而自己作出了一个“新义”,曰:剥,剥其皮而进之,所以养老也.”这恐怕是他只从“剥字的字面解释和“以介眉寿”一句联系起来作出的“新义”.《新经毛诗义》完成后颁行于学官.可是几年后王安石却向神宗上书曰:“尚有‘七月’诗‘剥枣者,剥其皮而进之,养老故也’十三字谓亦合删去.”(见《王文公文集》)王安石为什么要求删去以前对“剥枣” 的注释呢?原来王安石在  相似文献   

8.
不该批评王安石不知道是不是从北宋时代开始的,人们就一直流传着一个王安石错改他人诗稿的故事。说是王安石有一回,路过一个小地方。当地一位诗人拿了自己写的一首诗,求教于王安石。诗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明月当空叫, 黄犬卧花心。王安石觉得此两句文理不通:“明月”怎么能“叫”?偌大的“黄犬”  相似文献   

9.
《全宋诗》册七卷三八三、三八四收张伯玉诗二卷,与他人重出者凡二十首,其中能确知误收的为十六首。1·误收葛闳诗册七卷三八三页四七三一至四七三四张伯玉《寄睦州朱少卿》至《题新定红蕖阁》共十五首,册五卷二六三页三三五三葛闳名下入“存目”,出《宋诗纪事补遗》卷七引《严陵集》,并有整理者附注:“此诗及以下各诗共十五首,文渊阁四库本《严陵集》题葛闳作。然《提要》罗列作者姓名,不及葛闳。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及渐西村舍汇刊本《严陵集》,均无葛闳姓名。察其诗意,应上承前列作者,为张伯玉诗。”查页四七三二《题思范轩二首》其二“接…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收有王安石的《太玄》注佚文五条,对于研究王安石和研究《太玄》,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这首名诗的作者,几百年来,人们仅知其为宋代卢梅坡,里籍姓字皆不详,《全宋诗》亦无小传。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云:"本书卷六十六有卢钺,字威仲,永福人,疑梅坡其号也。"傅璇琮、张如安二位先生《〈宋诗纪事补正〉疏失举正》(以下简称傅张文)考证卢梅坡为宋末人。笔者也有所发现,在此不揣冒昧,以求教于二位先生及方家。  相似文献   

12.
一、其人 晓阳,原名杨诚勇,现任河南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中原焦点》总制片人。他出生在人杰地灵的南阳农村,自幼勤奋好学。在上小学三年级时,他弄到一本《唐诗一百首》,便如获珍宝,爱不释手,萌发了“诗人之梦”,开始写“日记诗”,三年下来有300首之多。当中学生时,写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家父金性尧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任第二编辑组副组长,曾参与了《唐诗一百首》(1959年版)的集体编写过程,以后又经历了1965年版、1978年版的修订重版过程,对于这样“一本八万余字的小书”,“一本年轻的读物,却也经历了沧桑,承受了创伤”,父亲有感于此,于1980年曾撰《(唐诗一百首)的沧桑》一文,发表于《读书》杂志1980年第11期上。  相似文献   

14.
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成为一名有生命力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做了15年的主持人,这是我对这个职业最深的体会。宋代王安石有这么一首诗叫做《登飞  相似文献   

15.
古人作文力求意新,而忌与人同。《南方日报》登过一则故事说:一天,北宋史学家刘攽去拜访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王安石正在吃饭,门官请他到书房用茶。刘发现书桌上有一篇论兵的文稿。马上阅渎,十分赞赏。读毕。放回了原处。王安石进来后问刘“您近来又写了什么文章?”刘开玩笑地说:“写了一篇《论兵》。”接着便把王安石的文章复述了一篇。王安石不知他在开玩笑,以为自己的文章没有出新,和别人的雷同了,算不得好文章,便将它撕掉了。  相似文献   

16.
张冠李戴七月二十八日工人日报《文化宫》载《荷花》一文,文中写道:“仲夏,荷花盛开,婀娜多姿,不禁使人想起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佳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后不禁哑然失笑。这不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吗,怎么昭然归在东坡居士的名下了?此诗不难征索,只要翻一翻文化大革命前中华书局出版的古典文学普及读物《宋诗一百首》即可查到。原诗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较之其他读物,报纸的读者是最多的,其影响更为广大。为其撰文、编稿岂可不审慎?如有征引,还是别自信记忆,查对一下原著为妥。倘有举手之劳,何至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7.
宋儒有赞美《周礼》者,也有怀疑《周礼》者。宋代的《周礼》学以熙丰变法为契机。由于《周礼》一书与王安石变法关系极为密切,围绕该书的学术争论渗入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8.
厉鹗《宋诗记事》卷四十八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系之朱熹名下。其实,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栻、林用中三人的联句。前一首诗是张栻所作,在张栻《南轩集》卷二中题目上无联句二字。从该诗所云"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来看,此诗显然写在朱、张、林乾道三年(1167年)十一月共游衡岳之后的一个秋天。后一首诗是朱熹所作,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2,(3):40-42
<正>本丛书共分《王安石品节录》《王安石与宋代文学研究》《王安石与故里临川》《王安国与王安礼》四册,分别对王安石高尚的品格节操,其文学放之于宋代语言、文学、文化、历史语境中的审视与思考,其与故里关系的情况及后裔的情况,其兄弟王安国、王安礼的生平事迹、成就以及子裔情况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古诗编辑张景星张景星编辑了《宋诗别裁集》和《元诗别裁集》,后人将这两个诗集与沈德潜编辑的《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称为《五朝诗别裁》,这几个诗集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唐以后的诗歌发展状况。所以,张景星编的这两个诗集,在我国诗歌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张景星的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是江西奉新人,生活在乾隆时代。他是宋代理学家的信徒,很尊崇周敦颐、朱熹,在《宋诗别裁集》中,不仅选了他们许多诗作,提到他们时还称“周子”、“朱子”。一生中,没有作过什么大官,主要是讲学、教书,曾于乾隆十年(1745)举进士,做过河南鲁山县的知县,后来不做官了,便寄居在河南南阳,在衍畴书院集门徒讲学。他编辑的两本诗集,也是在去官之后,在讲学期间进行的。《宋诗别裁集》原名《宋诗百一钞》,选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