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管理中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要从以前单纯的“以校为本”转变为“以教师为本”,进而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校本教研作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好花难开”的尴尬的局面!缘何至此,笔者以为,形式化的校本教研败坏了老师们的胃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以生为本”不仅是对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观的挑战,也是现代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师生关系和谐所必须。以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当成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服务,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品格。有一种提法“今天学生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学生为荣”,此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3.
校本管理中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要从以前单纯的“以校为本”转变为“以教师为本”,进而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校本教研作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好花难开”的尴尬的局面!缘何至此,笔者以为,形式化的校本教研败坏了老师们的胃口。如何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有效教研,关键在于轻负,只有轻负才能自由,自由方能增加教研内容的深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4.
时下,各校多多少少都接触了一些新课程新理念,学校管理会上会下也常常强调民主和谐、以人为本,此处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在实践中领导们都在强调以生为本,很少有决策会把教师之“本”当一回事,殊不知,校长只有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更饱满的姿态以学生为本,学生才能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中,三是一种线性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辽宁教育》2014,(6):F0002-F0002
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三小学,始建于1964年,有学生1934人,教职工110人,占地面积10833平方米。学校坚持“发展以人为本,教育以德为本,管理以善为本,环境以清为本,领导以爱为本,教师以诚为本一的工作思路,确定了“爱众亲仁、乐学笃行”这一有文化内涵的校训,并逐步形成“以艺增智、以艺冶情、以艺健体、和谐发展、艺术见长”的办学特色。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深化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6.
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与基本内涵 1.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 首先,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的办学理念或价值观是学校运营、员工行事的指导准则,是学校文化的反映,它支持并引导所有教职工的决策和行为,帮助学校以合适的方式履行培养人才的基本使命。每所学校都有一套自己的办学理念或价值观,也许它们并不相同,但“以学生为本”是所有学校的核心理念或价值观之一。  相似文献   

8.
时下,教育界人士常把“以学生为本”挂在嘴边,写在经验中,更多的学校则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当然,以学生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是教育进步的表现。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如何以学生为本,怎样去做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切切实实地把学生当做人来看待,多数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未必清楚和明确。  相似文献   

9.
薛之平 《上海教育》2007,(10A):54-55
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支配下,我们确实要在面批作业上动些脑筋,想些办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戴祖强 《今日教育》2012,(12):33-33
如今,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打造办学特色,彰显学校办学品质的首要途径。校园文化则是学校文化的“脸面”,受到很多学校的重视。然而,不少学校由于忽视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造成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缺失,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是每个学校值得重视的问题。2012年3月29日,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正风靡整个管理界,无论是在企业管理,还是在行政管理中,人们都纷纷提倡管理要以人为本。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呢?笔者认为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教师为本,二是以学生为本。一、以教师为本学校管理中以教师为本实际上就是管理者如何应用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情感激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三分管理七分情”。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在管理过程中注意情感的投入,尊重教师人格,倾听教师心声,关心教师疾苦,端平“一碗水”。与…  相似文献   

12.
我校地处省道307线泉州西门外10公里处,校门离公路只有17米,学校实为南安市最薄弱的一所初级中学。 2004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调动到石砻中学工作,到校后,根据学校的现状,觉得首先应从教育思想的领导方面入手。于是,确立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创造适合教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思想,努力创造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服务师生发展,重建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质量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为此,近年来,重庆市切实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兴教”“人才强校”战略,以超常规的手段,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14.
李文 《湖北教育》2010,(1):19-21
治校要以教师为本,育人要以学生为本。如何衡量育人做到了以生为本呢?我想主要有“三问”:一问学生对当前的教育是否满意,这是一个办学质量判断的原则;二问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是否有潜力,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原则;三问学生毕业后是否眷念母校,这是一个情感判断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各类学校的办学实践中有着不同的体现。职业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成才,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全力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为本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革新》2005,(4):31-31
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中,如何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我们认为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培养和造就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我以为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绝不是“以教师为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以来,学校确立了正确的办学目标,即优质教育,全面发展,创一流名校,育“四有”新人:坚定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即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端正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即以科研为先导,以实践为根本,以人文为纽带,以创新为核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树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源,以学校发展为先,突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即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理念主张在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本前提,以学生为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的主体,以促进与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根本目的。“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的建设理念可以保证信息化教育环境促进能够学生的学习“;以学生为本”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理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在建设信息化教育环境过程中,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06,(9B):48-49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然而学校真正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却是一件十分困难且又必须花大力气去做的事情。学生的发展是多维度的、呈现个体差异的、有生命主体意识的、面向未来的、应着眼于可持续的。学校教育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均需要校长、教师有大智慧与勇于变革的勇气。这里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校长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大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