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丧歌演唱是现今湖南新化县丧葬民俗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活动内容。从其内容看,以劝善惩恶、弘扬忠孝为主;从其形式来说,它有着一整套约定俗成的演唱规则;从其整体来看,体现出梅山文化中丧葬习俗中鲜明的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化县梅山文化的特色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地区民俗文化,必须着眼其特色及价值.文章以梅山文化核心地域之一的新化县为考察研究对象,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化县梅山文化的特色及价值,对梅山文化更进一步的挖掘、抢救、研究和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梅山教以三元将军和梅山法主为祖师,传承的是傩术与法术,与用于狩猎的梅山巫教没有渊源关系。从师公唱本和传说分析,梅山法主是汉代成仙者梅福,梅山教中的梅山指的是因梅福修道传说而得名的道山。瑶族"游梅山"仪式所游的梅山,是祖师圣地即梅福之道山,而非祖先故地之湘中梅山峒。  相似文献   

4.
梅山三峒 :即“上峒梅山打猎” ,以山区为主要地域 ;“下峒梅山打鱼摸虾” ,以靠近江河水域等地区为主要地域 ;“中峒梅山掮棚看鸭” ,以田垅平地为主要地域。梅山文化区早期人类与大自然抗争中 ,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 ,被尊称为梅山神 ,为群体神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实地调查上,结合古史、民族志和道教、梅山教、师公经书等有关资料,谈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古梅山峒区域地界与梅山地名由来;“蚩尤屋场”地名的调查取证:牛角与牛王崇拜;“枫树崇拜”的文化内涵。综上所述,得出两点原则性的结论:北宋开梅山时的梅山苗族、瑶族居民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嫡裔;古梅山峒区域是上古蚩尤部族的世居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千家峒内住居瑶族,始于南北朝,日零陵蛮,或日莫徭蛮,形成于宋元之际.由于官府围剿千家峒的事件发生于元朝大德九年(1305年),故本文称之为元代千家峒,或简称千家峒.峒内的瑶族以梅山蛮为主,本文对梅山蛮的来源及族属,对大德九年官府进兵千家峒的路线、千家峒瑶族的出逃路线及有关地名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7.
梅城在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至公元1952年间是安化县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以前,是古益阳县西部山区的一片未开发的土地.大约公元前200年越人梅鋗率部来此地定居,用他的姓命名所居之地,叫梅山.到后来,越人的后代莫徭与土著民族共同开发了梅山,创造了梅山文化,在这里建立了梅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命名"梅城".所以说"梅城是梅山文化发祥地中心".  相似文献   

8.
梅山蛮的民族成分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即九黎三苗盘瓠说、越族分支说、多民族结合 ,都将梅山蛮定为外来民族。笔者认为 :梅山蛮主体民族不是外来民族 ,而是原始土著民族 ,即今隆回县虎形山瑶族的先民———瑶  相似文献   

9.
神秘的梅山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特色,本土的梅山教与外传引进的儒、佛、道、元皇教及融合贯通、互补兼容的现有宗教之间,存在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极为复杂关联和各种离奇的传说。以至于各种史料记载和讨论研究,均出现诸多矛盾,存在诸多争议,须经专家学者致力澄清。  相似文献   

10.
瑶族先民是古梅山蛮的主体族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梅山蛮主体的族属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本文主张瑶族先民才是古梅山蛮的主体族群,从汉人史籍、瑶人文献及口碑、梅山教三方面对此做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袁愈雄 《娄底师专学报》2006,(5):106-109,118
东吴孙皓宝鼎元年(216年)在梅山南部设立高平县,晋后为梅山瑶人所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宋王朝收复梅山,并设置新化、安化二县,对梅山地区进行了推行教化、发展生产等有效的开发。章惇对梅山地区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的历史功绩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2.
名字号富含社会生活气息,折射着特定的时代之光。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富藏诗书、文人辈出、政声卓然,其族人于名、字、号别有讲求,命名取字多出入经史,行号则多称“老”、“翁”,并向心仙佛,渗透着传统文化气息和鲜明时代特色,展示了一个士大夫家族的文化分量,透示着宋代士大夫以儒为主、兼融佛道的三教合一信仰生活。  相似文献   

13.
梅山与梅娟     
梅山不是山名,而是古梅山蛮据有的地域;它随着梅山蛮势力的扩大、削弱而变化。梅山名称起源于战国时沅湘之间,徙来了一支梅姓越人,这支越人中出了个传奇人物梅娟钅。梅娟钅在秦末农民起义时,起兵从吴芮伐秦,为颠覆暴秦立下了显著战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中的少数民族首领,也是梅山文化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 ,苗、瑶、畲都曾是畲田民族 ,其中瑶、畲最为典型 ,畲田的历史很长 ;苗、瑶、畲也都有盘瓠崇拜 ,但是苗族的盘瓠神话已经衰落 ,且流传范围很小 ;畲田民族对渔猎有很强的依赖性 ,而盘瓠神话恰是渔猎经济的表现 ,盘瓠神话在畲田民族中产生并流传至今。梅山文化的内核也是渔猎经济的产物 ,比较苗、瑶、畲的情形 ,文章认为勉瑶先民是梅山文化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5.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娄底、新化发展梅山文化旅游产业所拥有的优势、劣势,同时探究了它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娄底市梅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善卷是尧舜时代的人物,蚩尤是黄帝时代的人物,两人与梅山都有密切关系,且他们两人之间关系也十分密切.考察这种关系,弄清这段历史,对于梅山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与开发,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眉山苏轼遗迹大多湮没于历史的风尘,眉山苏轼遗址比较重要的有纱縠行故居、天庆观乡校和老翁山坟茔,它们超越时空、衍生发展,并在符号化的过程中演变成为眉山苏轼符号的标志,眉山苏轼符号具有苏轼潜意识主体的特征,象征苏轼孕奇蓄秀的精神特质和苏轼文化之根。因此,潜意识乃苏轼的文字之根、仁政之根、灵魂之根。  相似文献   

18.
据陈氏几种宗谱相互印证,相传北宋阆中三陈的远祖经历过河南淮阳—河南颍川—浙江长兴—江西太和—湖南新化的迁徙。其直系先祖为定居湖南新化的陈万。其高祖陈翔授博州刺史未随祖父入湘,遂有"其先为博州人"之说;陈翔随王建护熹宗入蜀,遂为三陈直系入川始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