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政治改革的活跃时期,应当加快推进以政府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吸取“有限政府”的权力制约、职能收缩和规模适度的理论精髓,主动借鉴公民社会多元参与、政民关系“双向合作互动”的权力建构模式。传统行政法范式因国家行政主导下的权力扩张、职能泛化和机构膨胀,而与现代有限政府理念严重失衡。为此,通过确立公共行政主导下的行政法新范式,有助于为构建与和谐社会理念相适应的新型政府模式——“反思型政府”,扫清观念障碍和理论盲区。  相似文献   

2.
权责一致的威严构成当代中国政府法制化进程的核心价值指向,以法的精神和行政法制化的理念并通过公共行政的社会化行为,在全社会重塑政府的权力意识,使有限行政权力效应真正成为当代开放型政府公共行政法制化进程中在行政责任约束下追求并满足公共利益个性化需求最大化的强有力手段与媒介。如此,将为法制化和人性化的公共行政的威严与风范,铺设坚实而亲和的成长路基。  相似文献   

3.
浅析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在政治学、公共行政学以及法学等诸学科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责任追究制度。它有其内在的价值理念,即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4.
行政管理专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管理通常是指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获授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力,在法律原则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行政裁量权,以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益为基本衡量标准,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进程和活动。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行政管理的生命线就是权力,行政权力是一切行政现象的基础。归根到底,行政研究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寻求保证公共行政权力有效运用的途径和方法。政府是公共行政管理行为和过程的主体,政府从合法合理  相似文献   

5.
行政权利的反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能否拥有权利”历来是公共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传统观点认为公共领域要摈弃个人权利,即公共行政拒绝权利。然而,在笔者看来,公共行政中的个人权利不但不能拒绝,还应更加积极地予以维护,公共行政需要权利。在政府奉行“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今天,只有进行体制创新,保障广大行政人员的合理权利,行政改革才会有新突破,公共领域的发展才会有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新公共行政学及其对我国公共行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行政运动无疑在公共行政管理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既是公共行政学的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60年代美国社会改革在公共行政学研究上的一种回音.它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的关联性,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拓展了行政学的研究范围.尽管新公共行政学最终未能生根立足,成为行政学研究的主导范式,但它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当代公共行政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行政理念由传统的权力行政超越为服务行政;行政职能出现了收缩趋势;行政组织趋于扁平化,走向柔性化;行政决策主体大众化,决策理性提升;技术规制作为全新的规制手段被引入到对政府的规制系统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设计改革方案时,对此应予以充分考虑,同时还应关注信息技术为公共行政带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民营经济的发展也相应地推动了行政组织法以及公共行政的变革,探讨了民营经济给目前的组织法带来的挑战以及作为政府应当如何调整职能,来适应这种变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行政体系构成要素,提出了行政改革的出路——法律制度层面和行政伦理道德层面双重构建公共行政体系。通过分析服务型政府这一法律制度层面建设对行政伦理道德的制度保障作用,论述了如何在这一模式下建立与之相匹配行政伦理道德体系,从而展示了一条新的行政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摒弃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效率优先"宗旨,转向了新公共行政模式。在新公共行政模式下产生的服务型政府,以"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要求,正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主旨要求。通过研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政府职能的发展和变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新型政府的创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