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幼儿园活动开始前,教师往往会组织幼儿进行“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可是时间一长,一成不变的动作让幼儿感到乏味。我在听一位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曾发生这样的现象,这位老师热情洋溢地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幼儿齐声说:“我就跟你这样做。”这时,突然冒出一声:“不想跟你这样  相似文献   

2.
我最厉害     
牛牛最近很“牛”,他认为自己比谁都强。有一次,牛牛和妈妈去看一个儿童画展,妈妈指着一幅画说:“牛牛,你看,这个小朋友画得真好!”没想到牛牛顿时不高兴了,他大声地说:“这有什么好,我画得比他棒多了,我才厉害呢。”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牛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最厉害。”要命的是,当老师和妈妈要求他把某件事情做得更好一些时,他总是说:“这已经够好了。”妈妈开始担心了。  相似文献   

3.
晚饭前,我带着我们中班的孩子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我正边做动作边说着"请你跟我这样做",却听到小雨坐在小椅子上说:"我不跟你这样做。"我用眼睛示意了他一下,继续说道:"请你跟我这样做。"但小雨并不买我的帐。而其他的幼儿见状觉得很好玩儿,也纷纷学着小雨的样子,偷偷乐着低声说:"我不跟你这样做……"游戏似乎陷入了僵局。  相似文献   

4.
那天下午,孩子们正在分组进行表演游戏,宇宁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跟我说:“林老师,力文不愿意扮大灰狼,我们的游戏玩不成了,快去帮帮我们吧!”那天,恰逢有人观摩,我快步走到力文面前,用半劝说半命令的口吻说:“力文,你怎么了?小朋友都在等你呢!来,快带上头饰!”他撅着嘴说:“我不愿扮大灰狼,他们每次都把大灰狼这个角色给我演。”我摸摸他的脑袋劝说道:“你再扮一次行吗?下次再和小朋友商量换角色,好吗?”在我的劝说下,他终于勉强地加入了游戏。游戏结束后,力文跑来对我说:“老师,下次我真的不愿扮大灰狼了。”“为什么?”“大灰狼老被人打,有时我求他们放了我,他们还是一直追我。”这句话令我深思。是啊,假如我当时能耐心地问明缘由,并积极地参与游戏,带头把这个性格鲜明的大灰狼形象生动、活泼地塑造出来,力文和其他孩子肯定会被吸引,而不会认为这个反面角色演起来太单调而排斥它,更不会伤害力文参加游戏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牛牛唱反调     
看到儿子牛牛端正地坐在那里画画写字,我想鼓励他一下,便说:“牛牛,你的坐姿很端正。”牛牛不耐烦地说:“不端正,东倒西歪的!”我又说:“你的字写得很整齐。”牛牛没好气地说:“写得不整齐,乱七八糟的!”哎,牛牛今天怎么就是喜欢和我唱反调?哦,想起来了,是刚才我没给他吃冰激凌,没让他看电视,有抵触情绪了。带着不良的情绪写字可不好,想在短时间内用说教的方法改变这种情绪状态,恐怕效果不佳。我想,干脆抓住牛牛此时的思维特点,将错就错,来一次逆向思维的训练吧!于是,我说:“嘿!牛牛的小脑子真灵光,每次能将妈妈的话反过来。你真行!”牛牛一…  相似文献   

6.
<正>近来,班级老师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她不跟我玩”“你为什么不和我分享”“他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做”等。升入中班,我发现孩子们不再像小班幼儿那样喜欢独自游戏,而是更愿意和同伴一起玩。但由于社交经验还不丰富,孩子们之间因“被拒绝”所产生的人际矛盾层出不穷。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教授谈道:“在人际交往中,施动者一方的核心意向如果能有效地传达给受动者,就必将面临受动者对于这种意向所采取的两种行为取向一一接受或者拒绝。”在游戏中,  相似文献   

7.
年华容易凋零,而童心永不会老。它是常绿的叶,永远开放的花。 幼儿园教师最可珍贵的,便是这颗永存的童心。 一位同事对我说:“人会老的啊!我将来干什么?” 我说:“童心将使人不老,只要能同孩子们在一起就不会老,做一辈子的幼儿园老师吧!” 她又说:“孩子们会永远喜欢我吗?” 我说:“孩子们是最真挚的,你给他十分的爱,他会双倍奉还你。”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 有了一颗童心,我就能编织最美丽的故事,编出最好玩的游戏,谱写最动人的歌曲,跳起最优美的舞。  相似文献   

8.
“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个简单的模仿游戏在我上幼儿园时就会玩,直到现在,我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也常常组织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自认为其乐无穷。可就在今天,这个游戏让我清醒了许多。吃饭前,我正带着孩子们玩这个游戏,文文(系化名)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想像你那样做。”我一听愣住了,马上停下来问她为什么。文文摇摇头说:“就是不想,我想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听完后,我想,如果强行拒绝文文,她一定会对游戏产生反感。于是,我灵机一动,说:“好,那文文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游戏又开…  相似文献   

9.
须萍 《早期教育》2005,(6):40-40
创造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但游戏中孩子们频繁的“告状”忙得我不可开交。这不又有人跑来告状了。“老师,你看伟伟把我的饺子弄到地上了。”明明苦恼地说。“那你为什么总不跟我交换?”伟伟振振有词。  相似文献   

10.
记得刚走上讲坛,面对可爱的孩子们,我不知道怎样把握跟他们交往的“度”,只是凭着自己对孩子的喜爱,常常没有节制地跟他们疯在一起。同班的老师———也是我的中学老师———告诫我说:“小周老师呀,你这样跟学生没大没小的,没有老师的样子,他们就不会怕你,你的课很难上的!你听我的,不可以对学生笑,给了他们颜色,他们会开染坊的!”他的话我虽不赞同,但我也发现我走了一个极端,在跟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没有掌握好“度”。因为我很快发现,跟我疯得最凶的那几个学生,只能适应老师的笑,却不能适应老师的批评,以为自己是宠儿,说不得,听不进。没有…  相似文献   

11.
山谷回音     
有个来自城里的孩子,初次和父母到山上的叔叔家度假,在一个山谷前他兴奋的说了一声:“喂!”没想到山谷中也回了一声:“喂!”他以为是有人跟他开玩笑,就大声说:“你是谁?”回答居然也是:“你是谁?”小孩有点生气了:“你给我出来!”回答也是:“你给我出来!”小孩这下可更气了:“我要揍你!”回答也是一样:“我要揍你!”这个小孩气得告诉妈妈说有人戏弄他,聪明的妈妈当然知道那是山谷中的回音,就告诉孩子,你现在对他说:“我爱你!试试看。”当孩子试着如此说时,果然听到是“我爱你!”的回应。山谷回音@田里  相似文献   

12.
原以为哄孩子是件平常的事,可是在带散居幼儿活动、游戏的过程中,我却深深感到,“哄”孩子并不易,其中学问真不少。第一次带散居幼儿游戏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游戏前,我和同伴让幼儿们站好队,听“老师训话”。可他们却不当一回事,你讲你的,他说他的。讲游戏规则时,我觉得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可这些孩子还是不明白,问这问那,吵得我头晕脑胀。做游戏时,我当老鹰,他们当小鸡。当我去捉他们时,他们竟然不怕“老  相似文献   

13.
律动是学习舞蹈和音乐游戏的基础。如果幼儿对律动的基本动作掌握得好,学习舞蹈和音乐游戏就比较容易。但幼儿学习律动不可能一次完成,如果反复机械地练习,又显得枯燥乏味,这个问题在小班幼儿中尤其突出。对此教学难题,我尝试着在随机教学中解决。这天,我正带着孩子在花坛边观察花卉。一只美丽的花蝴蝶翩翩飞来,孩子们见了立刻兴奋起来。我立即说:“我们都来学花蝴蝶飞好吗?”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就“飞”了起来。但我发现大多数孩子没有把蝴蝶飞的动作与鸟飞的动作区别开来,于是我就边讲边示范:“花蝴蝶飞起来翅膀是在头顶相碰后再分开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 ?”我跟老菲芘说。她跟我说了些什么,可我没听清楚。   “你连一样东西都想不出来。”   “嗯,我想得出来。嗯,我想得出来。”   “呃,那你说出来。”   “我喜欢艾里,”我说,“我也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事。跟你一起坐在这儿,聊聊天,想着一些玩艺儿──”“艾里已经死啦──你老这么说的 !要是一个人死了,进了天堂,那就很难说──”“我知道他已经死啦 !你以为我连这个也不知道 ?可我依旧可以喜欢他,对不对 ?不可能因为一个人死了,你就从此不再喜欢他,老天爷──尤其是那人比你认识的那些活人要好一千倍。”   …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借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上海电视台《欢乐蹦蹦跳》这个电视节目你们看过吗?生:(齐)看过。师:你最喜欢这个节目中的哪个栏目?为什么?生:我喜欢“童言无忌逗你笑”,因为这个栏目里小孩可以考大人。生:我喜欢“你我他,做游戏”,因为这个栏目很有趣。生:我喜欢“欢乐蹦蹦跳,跟我做体操”,因为这个栏目能帮助我做好操,锻炼身体。师:王老师也挺喜欢这个栏目。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动起来吧(多媒体播放音乐《喜庆秧歌》,生自选动作自由律动,有的摆臂挥手,有的踏步扭胯,有的跟老师学跳起秧歌)评: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每次开展活动区活动时,总有幼儿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来向我报告。有一天我忽然想:不如在活动区增设一项内容,就叫“解决困难热线”,专门解决幼儿在游戏时遇到的困难。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幼儿,并请班里能力最强的幼儿先当主持人做示范。孩子们都很高兴,他们还给这个专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小红帽”热线。从此,幼儿遇到困难就站到“电台”的外面给主持人打电话。如有一次在“娃娃家”活动的幼儿发现锅子不见了,小勇立即就去“打热线电话”,主持人对他说:“你不要着息,先回去找找,如果还找不到,就到储藏宣找旧纸盒做锅子。”待幼儿对这个热线比较熟悉后,我就让幼儿轮流当主持人。这样给每个幼儿提供了解决问题、发展语言的机会,我则“解放”出来,能够集中精力观摩、指导幼儿游戏了。  相似文献   

17.
夜里下了雨,校园里低洼的地方湿漉漉的。一些小朋友围在一起,我以为他们在做游戏。这时,一位孩子跑来对我说:“老师,巴冒和一些小朋友在操场上捉蚯蚓,还把蚯蚓抓在手里吓唬人。”“咱们也去看看。”我对身边的小朋友说。孩子们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扯着我的衣服,跟我来到正在玩蚯蚓的幼儿跟前。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保育员。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也喜欢我,愿意对我说心里话,有时就趴在我的肩上,坐在我的怀里。可我却不喜欢陈爽小朋友,因为她太“傻”。每当别的幼儿围在我身边,跟我讲话时,她也会跑过来,趴在我的肩上,我总是说:“去,你到旁边去玩吧。”有时她想帮我做事,我也不让她做。说起来原因也很简单,这孩子平时搞活动时,根本不听老师讲话,总是自己在玩;做作业时,却在本子  相似文献   

19.
不速之客     
一天下午,我正教孩子们做律动。忽然,一个快嘴孩子说:“瞧,墙头上有一只猫。”孩子们的注意力全被外面蹲在墙头的那只猫吸引过去了。“嘿,一只小黑猫哩!”“你看它想睡觉了,真是一只懒猫。”孩子们议论纷纷。在这时教他们继续学律动肯定吃力  相似文献   

20.
户外活动时,我和王老师组织幼儿玩“小鱼小鱼哪里游”的游戏。被选中当小鱼的小朋友在由老师和孩子们围成的圆圈内开心地游来游去。和我拉手的丁丁小朋友很想当小鱼,说一次也没当过,我被他缠得不耐烦了就松开他的手说:“去吧!”没想到他竟然兴奋得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我终于可以当小鱼啦!我终于可以做游戏啦!”又对我深深一鞠躬说:“谢谢张老师!”我一时愣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