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调和谐情景的创设,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情境包括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和谐教育是指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从创设和谐的情境入手,协调教育活动中各种因素,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谐教育能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灵活的知识、创造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能使教学效果更好。因此,教学中应体现和谐教育。而体现和谐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激发兴趣和求知欲。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来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3.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从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调控教育场中各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使“教”和“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促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教育就有了礼、乐、书、数、射、御"六艺",把这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发展需要统一实现为出发点,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称为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6.
连穗虹 《广东教育》2007,(12):16-16
和谐教育从创设和谐的情境(包括和谐的物理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入手,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目标的教育思想.它重在精心雕塑儿童的心灵,努力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力,培养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生相和谐的人才.和谐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谐,也是情感、意志、性格形成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某一时期的和谐,也是小学阶段全过程的和谐;不仅是教与学的和谐,也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和谐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和谐教育是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以美育为桥梁,使德、智、体、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本文具体阐述了会计学科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和谐教学重点强调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就是以爱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水平产生和谐共振。使得学生发展达到最佳状态的教育。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渗透和谐教育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新的教育理念把和谐的师生关系摆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校教育、师生关系达到和谐呢?  相似文献   

11.
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建设和谐社会呼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需要构建和谐课堂。思想政治课和谐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创造愉快和谐的教育环境,使教学诸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全方位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明阳 《考试周刊》2012,(35):76-76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在新课程改革中,力求使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江湖 《天津教育》2014,(23):51-53
和谐教育就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中的诸要素,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要实施和谐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和谐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  相似文献   

15.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从这个概念来界定,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先教育都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德国教育家沛西·能曾指出:"生命的历史就是向往个性的追求."学生个性的发展依赖于接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而师生关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以,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能动的发展,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其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条件.师生关系虽然是双边的,但是否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7.
成燕娟 《现代语文》2009,(10):89-89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的教育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真谛,而和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程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的课堂能促进"教"与"学"的协调发展,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增强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何谓和诣教育?即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在当前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背景下,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教育规律,张扬学生个性,发扬教育民主,才是教育工作者构建民主和谐教育的正确选择.松滋市实验小学以生为本,在构建民主和谐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实际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承担着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责任.理想的和谐校园对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营造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建立法治理性教育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