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大部分职业棋手都是自费到世界各国和地区进行围棋普及活动的。有时候,职业棋手虽然得到了外国的邀请函,但由于对方不能够全额负担费用,往往都难以成行。对于生存状况并不好的韩国棋院来说,这项费用支出的确勉为其难。虽然有一部分职业棋手到国外普及围棋,但大多数往往是得到一些围棋爱好者的支持才得以实现。韩国围棋目前已经被世界广泛地接受和了解,现在到了国家给予支持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7月15日—21日,在中欧美丽的花园城市——捷克首都布拉格、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各国小朋友们的围棋盛会,“第17届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在这里隆重举行。共有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小棋手欢聚一堂、交流棋艺。其中,青年组  相似文献   

3.
校园先锋     
王锐 《围棋天地》2005,(5):58-59
陈建新:复旦围棋教父。几乎所有在复旦念书的棋手都将陈建新老师奉为最尊敬的人。这位并不太会下棋的数学系老教授,是复旦围棋成长的见证人。1993年被学校挑选筹备复旦围棋学院开始,陈老师已经兢兢业业为复旦围棋工作了十多年,在这期间,申请上学的棋手就是通过陈老师陆续进入复旦。陈老师之所以受大家尊敬,更重要的还是为人正直,总以棋手利益为上,凡事总是为棋手着想。在特招生普遍进入法律系的惯例下,为唐莉初段争取到了进入广电系的资格。  相似文献   

4.
春晓围棋学校和围棋研究院成立于今年9月,学校和研究院由马晓春九段创立并主持,同时聘请了曹大元九段、吴玉林六段、朱松力六段、李君凯五段、徐莹五段等职业棋手担任定期指导和执教工作。学校以开展围棋的梯级培训、强化训练及围棋研究为主,已正式开设了职业班、定段班、业余高段班等,并定期组织以职业低段棋手与业余高段棋手为参赛对象的集训营。  相似文献   

5.
徐骥 《围棋天地》2005,(10):72-72
老公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误入棋途的。那时正是老聂把日本超一流棋手当菜切的年代,围棋风靡了整个中国大地,尤其是大学。  相似文献   

6.
叶锦锦 《围棋天地》2007,(17):63-67
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四年一届,向来有“围棋奥运会”之称。青少年也有应氏杯世界大赛,夺冠者约在五年间成为该国棋坛栋梁。至于那些游走在职业与业余之间,时时为围棋之路将延伸至何方而困惑的大学生棋手们,也有专设的应氏杯为其提供舞台。本年度于厦门大学举行的第16届赛事,主办方破天荒邀请到韩国明知大学和首尔大学的围棋选手,与中国学生棋手同场竞技。据传,韩国此役所派学生,近年来多有战胜崔哲瀚等韩国高手之光荣战绩,可谓强悍。  相似文献   

7.
异乡怀旧曲     
常昊 《围棋天地》2007,(18):64-69
四年一度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将于明年拉开战幕,全世界的职业顸尖围棋高手又将迎来一次顶峰论剑的盛会。上届杯赛,中国的常昊九段实现了艰苦卓绝的棋士理想,阻止了韩国连霸应氏杯的势头,夺得平生第一个世界冠军。 虽然距离第6届杯赛尚有时日,但各地参赛名额的争夺已经陆续展开。7月底,在美国围棋大会举行期间,十余名旅美的围棋高手展开了北美赛区第6届应氏杯参赛名额的争夺,他们白天指导参加围棋大会的业余棋手,晚上挑灯厮杀,最后争夺出线名额的是丰云九段与江鸣久七段。这两位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经常出现在《围棋天地》和《围棋》月刊中的著名棋手,如今,他们在异乡撒播围棋火种,对国内的爱好者来说他们的棋已经久违了。感谢本刊旅美特约通讯员陈荣浩先生传来棋谱,现请第5届应氏杯冠军常昊九段讲评此局。[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锐 《围棋天地》2007,(14):69-72
全国各地学棋的孩子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与此同时,围棋培训市场也在迅速膨胀之中。作为中国围棋的中心,北京同时也成为了围棋培训的中心,而身处北京的各家高水平围棋道场更成为了围棋的“最高学府”。一批又一批从道场走出来的少年棋手,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棋坛的主力军。对这些小棋手来说,围棋与道场几乎占据了他们少年时代的全部生活,这些难忘的成长经历将永远无法逆转与复制,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都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所有关心围棋的人们,怎能忽略道场和道场中发生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9.
薛新忠 《围棋天地》2013,(11):20-20
我是80年代后期开始接触围棋的,那正是中日擂台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时对于世界最高水平的围棋高手,有个统一的称谓:超一流.中国一线棋手的目标就是战胜“超一流”,每次中国棋手战胜日本的超一流棋手,  相似文献   

10.
最近以来,职业入段制度已成为围棋界最紧迫、最值得研究的课题。不论是围棋网站的围棋爱好者、论坛过客,还是职业棋手,他们都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所有人最为担心的情况就是入段门槛过高,使韩国棋手的入段年龄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陈瑞 《围棋天地》2014,(23):106-106
10月2、3日.国庆期间一年一度的天大杯天津市第十三届业余围棋公开赛在天津大学新体育馆举行。本届比赛由天津市围棋协会主办.天津大学.陈瑞围棋道场承办。此次比赛不仅天津棋手报名踊跃.还吸引了北京、山东,河北,江苏,河南等地业余高手的积极参与。作为天津最早举办的本项赛事至今已成功进行了十二届.从当初第一届参赛棋手不到170人.到今年第十三届总人数超过600人.创下了天津公开赛的一个新纪录.见证了天津围棋从“沙漠”到”绿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第十四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八强战在中国的深圳拉开了战幕。由于在上一阶段的比赛中,中国棋手表现较差,只剩下俞斌一人,所以对这次的富士通杯舆论都持悲观态度。但是围棋的项目比较特殊,没有什么人海战术之说。因为到达顶峰的,只有一个。所以大家会经常看见李昌镐、曹薰铉力挽狂澜的局面。这就是韩国棋手强盛的秘密。中国棋手现在还缺乏一个真正的领袖。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八强战中俞斌与林海峰的对局。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与第二届一样,我国又有五名棋手进入了八强,形势一派大好。  相似文献   

14.
大满贯之争     
“达到什么样条件的棋手才能够算是真正的围棋大师?总是赢棋的棋手并不一定能称得上是围棋大师.因为棋手都有输棋的时候。围棋大师的标准应该是不留遗撼。”  相似文献   

15.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1,(11):62-65
世纪末的最后十年,攻式围棋领领衔了围棋发展的主流,力战型棋手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一种“土法炼钢”造就的锐利刀锋已牢牢地插进所谓围棋大雅之堂空虚的腹地。  相似文献   

16.
谢锐 《围棋天地》2005,(5):50-51
对于棋手们来说,棋盘中的天地很大,但棋盘外的天地却变得很小。尽管他们小小年纪时就已经在围棋领域有所作为,但生活的空间却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拓展,棋手们对于同龄人多姿多彩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憧憬和羡慕,这其中,最让他们神往的,莫过于大学生活了。年轻棋手没有不想上大学的,但因胜负世界竞争激烈,能完成大学梦的棋手因此少之又少。对于鲜有机会上大学读书求知的棋手来说,大学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如今围棋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在大学里培养出了一大批铁杆棋迷,他们今天正是各个领域的栋梁精英,围棋事业因为有了他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光大。愿围棋更多地走进大学之中,我们的围棋,我们的大学,两者的相融,又该是怎样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围棋协会适时推出全国围棋男子甲级联赛,顺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围棋的需要。联赛推出两年来,以较高的起点、全新的赛制、宏大的规模,将围棋这项古老文明的竞技项目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联赛的推出给地方棋手、国少队棋手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参赛机会,对提高这类棋手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围棋,在南北朝时开始传入日本。晚唐时,日本的围棋水平已接近于中国,并开始同中国围棋手进行比赛。本世纪初日本建立了棋院,为围棋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本世纪60年代初,开始了当代中日围棋的交流。中日邦交的完全正常化,为中日围棋的大规模交流,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11):16-24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们在抗争、赶超日本围棋的同时,也产生了对日本顶尖棋手的尊敬,这些高手的称谓如雷贯耳——超一流。当时日本六大超一流高手因强大而自负,他们的棋艺和战绩也确实给人以须仰视才见的感觉。尽管聂卫平、马晓春在擂台赛期间不断战胜超一流棋手,但直到90年代,舆论才将聂马以及  相似文献   

20.
从2001年的春天到秋天,在每周日上午播放的韩国KBS围棋王战节目中,一位年轻棋手的天元新布局,使围棋电视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