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雪林的小说具有保守主义的色彩和倾向.<棘心>中,作者刻划女主人公在婚姻问题上的审慎、贞信和对家庭、父母的孝道,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符合保守主义对美德淑行的追求.<棘心>表达的人无至善亦不必强求至善的保守主义圆融的人性观,延续到<天马集>中,并成为其诠释保守主义政治理念的基础之一.作者还通过作品否认了因追求与现实严重脱节的乌托邦而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的激进主义举动,说明权威、纪律、秩序等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无完美之人的人性本真所决定的对于权威加以节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洪深的<赵阎王>与奥尼尔的<琼斯皇>的表现主义手法极为相似;但前者的内容取向是现实主义,而后者则主要表现现实的荒诞、人性的弱点,具有主观性.洪深的艺术内容取向和思 想取向不统一,在当时新文学作家中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公认的应用文写作大师.<毛泽东选集>应用文体中堪称"瑰宝"的语言融节奏美、严密美、修辞美、谐趣美、俗白美于一体,为我们今天如何把应用文写得生动活泼、文采飞扬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白鹿原>这一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文本为切入点,针对当下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存在的问题,从创作方法和可读性两方面剖析了<白鹿原>成功的原因及它给当下小说创作提供的启示.文章认为,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并不象有的论者所说的那样已成为一种"过时"的方法.相反,它所追求的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人物塑造的典型化,以及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不仅依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而且正好可以弥补当代小说创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现实主义必须自我发展,放开艺术视野,博采各家之长,才能更好地回应新形势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角度对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进行研究,可说是国内这几年近代汉语研究的一个小热点,书中有七、八十条词语用例,可补正向以"源流并重”著称的<汉语大词典>所引的书证.  相似文献   

6.
高师院校<英语教学法>的教学改革一是要改革教材,教学内容以主题为单位;二是要改革教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羊的门>和张宇的<软弱>都是以豫中平原作为故事发生发展背景的长篇小说,一写乡村,一写都市,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从各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豫中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例,对作品中蕴含的豫中文化展开论述,剖析其文化内涵和具体表现,以期对豫中文化做较为全面的阐释和总结.两位作家对豫中文化既有感性的直觉,又有理性的认知;既有认同肯定的地方,也不乏反思批判之处,从而使作品的文化主题得到了的深刻的发挥和表现.  相似文献   

8.
<珍珠>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解读.从作品的素材来源可以发掘出它所蕴涵的印第安人神话成分及其象征意义;把它当作寓言,则可读出它所阐释的老子学说;探索作品的哲理,则可发现它与<科蒂兹海航行日志>一样都植根于自然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小说<祝福>主人公祥林嫂,首先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社会人物,其个人思想品格具有真善美的合理性.只有充分认可这个悲剧人物的人生价值所在,才能正确评价小说的悲剧艺术价值所在.从悲剧审美评价,<祝福>是一篇创造性实践悲剧艺术法则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我国诗歌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之一."比兴”之法被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五千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比兴”是意境美的载体,没有"比兴”就形成不了诗歌的意境美.意境美的体现,滥觞于<诗经>.<诗经>中"比兴”之法的运用使其以有限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创造了诗歌"意”与"境”的完美统一.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意境美已成为衡量文学作品高下的美学标准之一.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诗经>中那些亘古常新的创作方法,更好地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服务,同时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诗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社会 ,儒家王权受命说主要根源于开国之君及其先祖的圣德与武功。不过 ,自先秦延及两汉的儒家“圣王革命”、“顺天应人”的王权受命理论在认识上 ,使得王朝的改换或传延被视为“天予人归”的必然结果。这一儒家学说对汉晋间政治既起着昭示警戒作用 ,更在一定程度上麻醉着统治者及其黎民百姓。在汉魏禅代、魏晋易姓的王朝和平过渡中 ,权臣在利用儒家这一学说时篡改了先秦儒家的由内圣而外王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2.
十六国时期建立后赵政权的羯族原居于西域一带,约在公元前176年匈奴征服西域后,役属于匈奴人及其政权而散居各地。自西汉武宣二帝时开始陆续内迁,主要分散在边外各郡,迁徙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到东汉至曹魏时期,内迁速度加快,迁徙规模巨大,深入内地较广。至西晋初期,还有零星的内徙。进入中原汉地的羯族,分布范围极广,在今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内蒙等各省区都有其活动的踪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入金宋人政治立场的变化,仕金宋人的诗歌不仅在感情内涵方面多表现为一种两难忧伤,更重要的是在艺术取向方面完成了由宗杜向尊陶崇苏的转变,实际上奠定了金源一代诗歌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魏晋风范,学者们虽然从多方面进行过论述,很少鲜有从服饰角度加以论及的。本文试从魏晋士人着装这一角度,分三个不同的层面,论述了魏晋的风范,以期体现魏晋时期社会风貌的一角。  相似文献   

15.
汉人的宋玉事迹散记在叙事中反映了他们对宋玉的同情、肯定和理解,晋人的宋玉传记则直接表现了对宋玉的尊重和褒奖,这说明从两汉到魏晋世人对宋玉评价的逐渐提升,这种逐步走高的评价趋势促成了南北朝屈宋并提说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陆机作为一代文豪,著述甚富,除大量的文学作品外,史志目录还著录了他所撰写的晋朝第一部当代史《晋纪》。但综合史料加以考辨,此书的主要作者应为束皙,而非陆机;此书的正确名称应为《晋书》,而非《晋纪》。这部纪传体的晋史之所以误作编年体的史书,也是有因可寻的。  相似文献   

17.
"索国"是匈奴西北边鄙丁零人的小国。北匈奴西遁,公元90年以后至126年间,扩展为四大部。其中大儿部在金山中段,号为"突厥"。西晋时,南下的一支与金山之阳的蒲类人"阿恶部"融合,即为阿史那部。他们约东晋时南迁到高昌北山,进入"西域文化圈",学会冶铁,社会取得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蒙元时期契丹人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亡后,契丹人在金朝的社会情况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金朝统治契丹的组织形式和民族政策。对契丹人在金代的迁移问题研究已经很成熟,而对蒙元时期契丹人迁移这一问题,却没有太大的关注,作者通过所了解的元朝史籍,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汉末三国时期,佛教初传中国,佛教高僧多精通方术,以方术幻化吸引中国民众。南北朝时期,南方佛教高僧前期受玄学影响,谈玄之风甚盛,后期儒学礼教成为佛教高僧学习的重要内容;北方佛教沙门前期多重内典而不重儒学,后期则出现精通儒家经典的佛教高僧。到南北朝后期,南北佛教界都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典型僧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高僧学风好尚和知识结构三个阶段的变迁,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的《金瓶梅》中有大量关于用轿习俗的描写。小说中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市井小民,出行无一不乘轿,但乘坐的轿子有所不同,这反映出封建等级贵贱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